口臭:口内出气臭秽,多属胃火偏盛,加减甘露饮
(2023-06-28 09:54:43)| 标签: 中医 | 
口臭:口内出气臭秽,多属胃火偏盛,加减甘露饮
秦伯未,中医临证备要
口臭:口内出气臭秽,多属胃火偏盛,常在温热病及“口疮”、“亚宣”等证中出现,用加减甘露饮。如若臭如馊腐,则为消化不良,不可作纯热证治疗。
经常口有秽气,用藿香煎汤时含漱。食韭蒜后口臭,清茶送服连翘末两钱,或嚼黑枣数枚,能减。
加减甘露饮:地黄 天冬 黄芩 枇杷叶 茵陈 枳壳 石斛 犀角 甘草,9味
 
加减甘露饮,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方剂组成】
枇杷叶(刷去毛)、干熟地黄(去土)、天门冬(去心焙)、枳壳(去瓤麸炒)、山茵陈(去梗)、生干地黄、麦门冬(去心.焙)、石斛(去芦)、甘草(炙)、黄芩各等分。10味。
  【功效主治】
  甘露饮具有清热养阴,行气利湿的功效,主治丈夫、妇人、小儿胃中客热,牙宣口气,齿龈肿烂,时出脓血,目睑垂重,常欲合闭,或即饥烦,不欲饮食。
  及赤目肿痛,不任凉药,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疮疹已发、未发,皆可服之。
  又疗脾胃受湿,瘀热在里,或醉饱房劳,湿热相搏,致生疸病,身面皆黄,肢体微肿,胸满气短,大便不调,小便黄涩,或时身热,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
  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食后,临卧。小儿一服分两服,仍量岁数,加减与之。
  【方剂方解】
  甘露饮中烦热多属于虚,二地、二冬、甘草、石斛之甘:治肾胃之虚热,泻而兼补;茵陈黄芩之苦寒:折热而去湿;火热上行为患,故又以枳壳、枇杷叶抑而降之也。
【方剂药材介绍】
枇杷叶:具有清肺止咳,和胃降逆,止渴之功效。主治肺热痰嗽,阴虚劳嗽,咳血,衄血,吐血,胃热呕哕,妊娠恶阻,小儿吐乳,消渴及肺风面疮。
熟地黄:滋阴,补血。治阴虚血少,腰膝痿弱,劳嗽骨蒸,遗精,崩漏,月经不调,消渴,溲数,耳聋,目昏。
天门冬:具有滋阴润燥,清肺降火之功效。主治燥热咳嗽,阴虚劳嗽,热病伤阴,内热消渴,肠燥便秘,咽喉肿痛。
茵陈:有清利湿热,利胆退黄的功效。用于黄疸尿少,湿温暑湿,湿疮瘙痒。
石斛:具有益胃生津,滋阴清热之功效。常用于热病津伤,口干烦渴,胃阴不足,食少干呕,病后虚热不退,阴虚火旺,骨蒸劳热,目暗不明,筋骨痿软。
【临床应用】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