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录,脚肿,脚背之上先肿,渐渐肿胀至腹,按胀上如泥,泄水至神汤
(2022-06-20 05:02:22)
标签:
中医 |
《辨证录》臌胀门(七则)
人有两足跗上人体部位名。即脚背之上先肿,渐渐肿胀至腹,按胀上如泥之可抟摶tuán把东西揉弄成球形:~泥球。~纸团,小便不利,大便反结,此由土气之郁,非水肿也。人生脾胃之气健旺,则土能克水,而水自灌注于经络,两不相碍也。惟脾胃气虚,则土不能转输水精于上,而胃中之水积而不流,于是浸淫于表里、皮毛而无所不到也。然而脾胃气虚,非脾胃之故也。由于肾气之虚,则土无升腾之气,而土乃郁而不伸,力不能制水,使水来相侮,而脾胃之气愈虚也。夫肾司开阖,肾气从阳则开,肾气从阴则阖;阳太盛则水道大开,阴太盛则水道常闭;阳为肾中之火,而阴为肾中之寒也。肾寒则脾胃亦寒,水畏热而不畏寒,此寒土之所以难制水也。然则治水肿之法,乌可舍补肾之火,而他求蓄水之土哉。虽然水势滔天,补火以生土,迂缓而难以决排;放水以全土,利便而易于蓄泄。故补肾中之火,可治久病之水臌;泄脾胃中之水,实益初病之水胀也。下体胀而上身未胀,正初起之病,宜急泄其水之为得。方用泄水至神汤
大麦须(二两)【可用麦芽替代】, 茯苓(一两) 白术(二两) 小赤豆(三钱) 水煎服。一剂而腹必雷鸣,泻水如注,再剂而水尽泄无遗,不必三剂也。
论理,牵牛、甘遂之方未尝不可用,但虑世人天禀日薄,而脾、胃、肾三经多虚,恐不胜药力之过迅,故改立此方,于补中泻水,正气无伤而邪水尽出之为妙。方中白术、茯苓健脾胃之土,又能通脾胃之气。则土之郁可解,土郁既解,力足以制水矣。况大麦须能消无形之水,赤小豆能泄有形之湿,合而相济,自能化水,直出于膀胱,由尾闾之间尽泻而出也。
大麦须是一种中药材,古书记载其有和胃、止渴、消食等一些功效。
此症用冬瓜汤亦甚效。
冬瓜一个,煎水十碗。另用白术(三两) 车前子(五钱) 肉桂(二钱) 将冬瓜水煎汤二碗。先用一碗,少顷又用一碗。其水从大便而出,一剂而胀肿全消。
尾闾穴是人体穴位之一。位置位于尾骨端与肛门之间 经属:督脉、督脉之络穴,别走任脉。击中后,阻碍周天气机,丹田气机不升。
泄水至神汤
【药物组成】大麦须2两,茯苓1两,白术2两,小赤豆3钱。
【处方来源】《辨证录》卷五。
【方剂主治】臌胀。下身胀而上身未胀,正初起之病。
【方剂功效】急泄其水。
【用法用量】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