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6日

标签:
朱仙镇大石桥修缮历史文化老有所乐 |
朱仙镇文化苦旅(连载)
声明
版权属于我,有擅自引用或者剽窃都是违法行为,为保护个人版权,特此声
明!
上篇
十、朱仙镇古迹及改造
4.大石桥的修缮
原来贾鲁河贯通朱仙镇南北,明清之际达到巅峰。其时,贾鲁河上,舟楫相配,得水而行,一派繁荣景象。为沟通沿河两岸人民交通,明朝初年兴建了大石桥。
大石桥,桥下五孔,红石砌成,桥面宽六米,高五米,桥长三十米。位于朱仙镇北门西数十步,本是贾鲁河上最北的桥。根据记载,大石桥之南为二板桥,二板桥之南为大板桥,大板桥之南为南闸,然后出镇外...现在已不知所踪。
大石桥数百年来来历经地震、水患、风雨等自然灾害的侵蚀,仍坚固异常。现在看起来,简直像一位充满沧桑感依然精神矍铄的历史老人。
大石桥雄跨贾鲁河上,南舟北马在此交汇,荡起尘埃,大石桥巍然屹立,造福一方百姓。直至共和国后,它依然长期是开许(?)公路上的必经之桥。近年随着交通的不断升级便捷,方始逐渐退隐,成为使用中的文物。文物等级或者其名片,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河南省人民政府2008年6月16日公布,开封县人民政府2010年10月立。
关于大石桥还有个故事即民间传说呢。
话说周世宗柴荣和赵匡胤以及赵京娘在桥上争论(可查阅《警世通言》开篇的《千里送京娘》...赵匡胤和柴世宗原是把兄弟,柴荣死后,赵却假借北兵来犯,在陈桥驿黄袍加身,回开封就“夺了鸟位”),故,大石桥又叫赵匡胤桥。民间故事自然为民间津津乐道,并增加了大石桥的神秘色彩。
这个“简介”可不是我的,而是得益于书本和网络。
大石桥的修缮和镇中运粮河改造一起进行。
今日沧桑痕迹颇多的大石桥见证了昔日的繁荣...几近干涸的河床,仍然旺盛的绿苔和杂草,似乎在告诉人们:改造用于旅游迫在眉睫!
我不想干出力不讨好的事,一幅好的图片能顶千言万语。那就让图片唱主角吧:



可惜,这次改造或者提升旅游力度时,不知怎么设计的,在原有的一座拱形桥的北面又建了一座拱形桥...不但组隔了两岸交通,反而增加了大石桥的负荷。我曾向一位技术员提问为什么,他支支吾吾也只能是按领导的意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