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置业_82810
置业_82810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7,430
  • 关注人气:2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4年10月20日

(2024-10-20 07:55:58)
标签:

羊双肠

朱仙镇

老有所乐

文化

朱仙镇文化苦旅(连载)

声明

 本书绝大部分都是我辛辛苦苦得来的第一手资料,体现了一个苦字。也许每个作者都会把自己所得再汇编成书,当做自己的孩子,钟爱有加。故,本书每篇个人资料都不允许转载和引用。

版权属于我,有擅自引用或者剽窃都是违法行为,为保护个人版权,特此声

明!

上篇

、探访朱仙镇的饮食文化

附:羊双肠闲话

羊肠就是羊肠,又加上一个双(有人写成霜,是指羊肠外面那一层白花花的油)字,想来无非是大肠小肠。小肠又细又长,大肠则宽广柔韧,是食物被吸收发生质变的最后一关,有啥好闲话勒?假如非要说道说道,也可以这样调侃一下: 

入口喷喷香;出门恶恶臭。

羊肠这东西虽小,但自古以来就关联着一种文化,一种民俗,甚至一种乐趣。即使在高科技十分发达的今天,它也有厚重的寓意。

我这个题目可能是空前的,甚至可以大言不惭地说,尚无人为羊双肠这种快餐如此详细地树碑立传(其实已经有人先我而写过了。惭愧)

好了,有话就说,有就放,何必在这里故弄玄虚;归正传吧。

我还是想分开来说——

1.念想

我第一次听或看到有人卖羊双肠也有人买了吃,是在二十世纪的四十年代后期。

那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刚刚懂事儿从农村来省城又穿一身黑粗布夹袄的我,有一次在书店街北头闲游儿,无意间看到一个人挑着个挑子过来。靠路边儿放下后,把两头的家伙什儿归拢一下也就是各就各位。边儿大概早已翻尖儿滚冒着蒸气的锅,一边儿是碗筷凳子。

“双肠儿来了,喝汤吧!”一两声吆喝过后,好像都是约定好的,各路“英雄好汉”围拢过来,摊主满脸堆笑,就开始忙碌起来。

好奇的我看的次数多了,就发现一位穿绸缎衣服满脸油光又膀大腰圆的人,摇摇摆摆哧眯带笑儿地走来和摊主互相点点头儿,只听那个摊主压低了声音说:“来吧,老伙计,东西给你留着咧。”说完就立马从一个被扣着的碗里倒出几只光肚如还没长毛儿的硕鼠“东西”放在砧板上,只听啪啪几刀剁开,用笊篱盛着放进锅里涮几下,然后倒出装碗,再加上香菜、佐料;临了儿,摊主又讨好似的切了几刀叽儿叽儿响的肠子其耐嚼可知),算是饶的。盛了汤后,递给客人

那绸缎客就一脸惬意地接过,先边走边对着汤碗沿儿嘬起嘴唇儿吹了,再溜边儿轻轻啜一两口,这才志得意满地,蹲在没人的地方儿,慢慢享用起来。

那是啥?听大人们说那是双肠儿,那位吃家儿是一家绸缎庄的老板,因为有钱,最爱吃羊胎羔儿,说是大补,又治偏头疼,加上用羊肠煮出来的肥厚奶白的汤,光看他那个馋劲儿,敢肯定,味道一定好极啦!

俗话说,乡里人去赶集,拿着木瓜当沙梨。我看着那还带着血筋儿的东西入口时就有点心发颤,不知道咋吃,更不知道为啥叫双肠。不过看那绸缎客的吃相,想必好吃,以致看得我呆傻在那儿,直到被大人打了一“脖儿拐”又骂了一声“没出息”,才极不情愿地离去。

“看人吃东西没出息”,这句家教却记下了。

不过这种曲径通幽的事,不是挨巴掌就能断了念想的。因为那东西当时再加上一巴掌,就已经刻在我心里并慢慢发酵。发誓道,等长大了,非过过瘾不可!

这就成了我经久不忘的念想。

    闲言少叙。且看我下岗后在南关三里堡经营羊双肠汤馆的一小段儿经历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2024年10月19日
后一篇:2024年10月22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