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4年09月25日

(2024-09-25 08:12:32)
标签:

启封故址

老有所乐

旅游

文化

朱仙镇文化苦旅(连载)

声明

  本书绝大部分都是我辛辛苦苦得来的第一手资料,体现了一个苦字。也许每个作者都会把自己所得再汇编成书,当做自己的孩子,钟爱有加。故,本书每篇个人资料都不允许转载和引用。

版权属于我,有擅自引用或者剽窃都是违法行为,为保护个人版权,特此声

明!

上篇

五、探访开封市的前世——启封故址

2.  三间小屋外面

上图下面的农药袋子我没有处理掉,它只是一个象征或者证明:虽然依照管理法则必须销毁,只是当地管理者没做好,难怪。甚至还有,几乎可以看见一层若有若无薄薄的在田野半空漂浮着的雾状物,呼吸间有一股农药味儿!也就是说,启封故址被弥漫着的有害物质包围着。这是他的不幸,很多人的不幸。

对那层薄雾状的漂浮物想多说几句。现在都把专家说成“砖家”,意思是他们的头脑像一块泥巴,砖一样被烧结了。着实,我也听到了一些好像梦中人说的话,而他们的头衔却是专家。比如这雾状物,科学证明不允许农民烧秸秆是一个大错特错的举动。因为惯例是秸秆中有很多害虫,烧掉了不但节约能源(却又不利于天然气的销售)还间接杀灭了害虫。我在家门口种了一棵柿子树,头一年生了很多白色的斑点,像虮子;第二年我把自己沤成的大粪全施到树的周围,叶子黑而油绿,一点害虫也没有。可见农家肥施得足够多,还可以像人一样增强抵抗力,大战而后消灭了害虫呢!

怕有雷区,只能就此打住。

就是这三间小屋,据说,是专为管理保护“启封故城”遗址而建。推门而进,才发现里面西南角有一张床,说明还住着人,显得还有点生气和希望。只是我怕,屋里的潮湿会伤害或者早已伤害着屋主人——里面供奉的就是郑姓始祖郑鲁!

没想到郑氏家族至今也没忘了祖宗,他们把这里当成了祖宗的根儿。

怪不得这里倚墙而立的碑刻都是寻祖者题刻预留的。

总体看,屋里凌乱不堪,颇像个不爱打理邋遢不堪的懒汉,自然和一代王者的偶像极不相称;但这远景规划图却大气磅礴!绝对不是空想,而是已有投资商在建并且把建成的启封故园部分已经向游客开放了!

再出门,依次拍到——

2024年09月25日2024年09月25日

据文字记载:周幽王时,身为周王室司徒的郑桓公(名友,按习俗称郑鲁公子),看到西周行将灭亡,就在太史伯的建议下,将财产、宗族连同商人百工迁移到东虢和郐之间(今河南嵩山以东地区)。两年后,犬戎杀死周幽王。混乱中,郑桓公也被杀害。继位的郑武公攻灭郐和东虢,建立郑国,都新郑。如此,有了郑武公也就有了庄公——“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与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左转.郑伯克段于鄢》”再后来,又被韩国所灭,子孙后代为避祸,以国为姓,隐居于此或播迁他乡...

大概就是郑姓家族都以郑鲁为始祖并不远千里万里来寻根的原因吧。

启封郑庄公为奖励大将邴筑造新城的功绩,以来命名新城。又因此地原为夏启王所封封父国之故地,所以又名曰启封这个“封”字保留了封疆的原意。

启封城在当时是个比一般国都高大(100;规制是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一百丈不但违规而且可见其大的大城,城建规模大于仪邑,只是后来梁惠王迁都仪邑(开封),才奠定了大梁开封的中心地位。

公元前225年,秦始皇灭魏,于此地设置启封县,启封城为县治所在。公元前156年,汉景帝元年,为避刘启讳,将启封县改称为开封县”。这就是沿用至今的开封前身。

出门,还看到:

 2024年09月25日2024年09月25日

这是偌大一个启封故城仅存的一点点残垣断壁和她的现代情状——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那天一群人为视察而走进尹家老店,第一眼看见的那副图片。

站在最高处能看到这个用土夯实,历经几千年风吹雨淋,曾经的辉煌现在只能“零落依草木”到如此地步。睹物思情,颇有沧桑感之余,着实也让人心疼。话又说回来,要不是对文物的保护和这些蔓草的庇佑,这个规模还会一年比一年缩小甚至更快。在不懂得文物重要性的年代,村民们用土都是从这儿挖,他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用于建房的黏土比他们祖辈几十代人的资格都老。不过,这个故址如果有知,自己早已经脱身而出到现在经过“启、开之变”而欣欣向荣的开封市,也会释然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2024年09月24日
后一篇:2024年09月26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