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14日

标签:
朱仙镇简介老有所乐旅游文化 |
朱仙镇文化苦旅(连载)
声明
版权属于我,有擅自引用或者剽窃都是违法行为,为保护个人版权,特此声
明!
上篇
一、朱仙镇简介
朱仙镇,春秋时期启封城偏西北的一个居民点...唐延和元年(公元712年)开封县移至汴州城内。以后,随着政治经济中心的北移,该居民点逐渐发展。五代时期,由于开挖蔡河与汴河相通,此居民点临西蔡河并凭水运的便利,逐渐发展成重要集镇。据《祥符县志》载:“朱仙镇,相传是魏国勇士朱亥的故里而得名”。明嘉靖后,朱仙镇为贾鲁河(又名运粮河)航运终点,华中及华西至开封的陆路要冲,逐步进入兴盛时期。得以有中国四大名镇之一的褒称。
鼎盛时期,朱仙镇面积50平方华里(包括下辖村庄),约四万余户、30余万口;镇区面积9平方华里,寨墙环护,劈有四门。寨墙原为土(夯)筑,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改为砖砌。因贾鲁河自北向南穿镇而过分为东西两村。镇内街道分布整齐,店铺商号沿河两岸,鳞次栉比,百货山集。自然,还有码头,更有帆樯林立的壮观。
可以想象,每当货船到达,卸货时人声鼎沸,好不热闹。当然空船回去太不明智,朱仙镇人也不会错过这种机会,他们还要把本地的以及周边汇集而来的土特产装船,运往四面八方。眼看着货船远去,那时候的朱仙镇人,自然不但高兴却还要忙着集中,等待装船的忙碌。来来去去,沉淀下来的就是富裕,就是朱仙镇鼎盛时期的生活。
一条京货街,就证明了经商射利,货通天下的壮观。
分行业店铺而建设的街道,大有南方“人家尽枕河”的格局。街道名称根据经营货品而起。东镇主要有东店街,杂货街,曲米街,油篓街,仙人街,炮房街等。西镇街道主要有西大街,顺河街,估衣街,京货街,铜货街等。清乾嘉之前,东镇商业繁华,盛于西镇。后因东镇地势较低,清道光二十三年发生水患,大多店铺宅院损毁。又给西镇造成了发展机会,反而盛于东镇。镇内码头多多且遍布南门外两岸,樯帆林立,往来运输货物繁忙,连绵约五华里有余。
本身特产有年画、红纸、玉堂号五香豆腐干、西双泰竹干青酒等等。
明清时期,由于贾鲁河贯通,商业发达,成为开封的外港,这就是其可以与汉口、佛山、景德镇三镇齐名的主要原因。2006年,朱仙镇被评为中国十大最美村镇;2008年被国家公布为历史文化名镇;2011年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很多人物,店铺,建筑物等,都是我访问所得,部分资料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