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4年09月12日

(2024-09-12 07:47:07)
标签:

朱仙镇

老有所乐

旅游

文化

朱仙镇文化苦旅(连载)

声明

  本书绝大部分都是我辛辛苦苦得来的第一手资料,体现了一个苦字。也许每个作者都会把自己所得再汇编成书,当做自己的孩子,钟爱有加。故,本书每篇个人资料都不允许转载和引用。

版权属于我,有擅自引用或者剽窃都是违法行为,为保护个人版权,特此声

明!

朱仙镇,从历史走来(代前言)

四十五里朱仙镇,四十五里招讨营,四十五里瓦子坡,四十五里东漳镇。这是东京汴梁城即今天的开封市四周的四个等距离地方,其中最有名气的,自然非朱仙镇莫属。

这儿有岳飞“精忠文化”的刚性名片,自然还有朱仙镇周边的历史遗迹名人足迹衍生的文化。

要说朱仙镇就不能不先说豪杰朱亥。

却说公元前257年,秦国又攻打赵国,赵国独木难支,向魏国求援。魏公子信陵君设计得到了可以调兵的虎符,又怕领兵将军晋鄙生疑,不得不再设计终于达成目的。

先是,有侯瀛者,为信陵君举荐了勇武的力士朱亥(屠狗为业),按谋划,朱亥袖里(古代人都是峨冠博带)藏40斤重的铁锥以待之。大将晋鄙久经沙场,看到兵符是公子拿着的,就知道其中有诈,表示要请示魏王后...于是,朱亥就趁其不备用铁锥击杀了晋鄙,然后夺了兵权,发兵救赵。

解救了赵国后,朱亥名气大振,又被派往秦国做使者。

朱亥到秦国后,秦王不让朱亥返回,要求他为秦国效力,高官厚禄,应有尽有。朱亥坚决不同意秦王就把朱亥关进一个装有老虎的大铁笼子里来威胁朱亥。老虎看见有人被投进笼子,就猛扑过来。朱亥大叫一声畜生,你敢那老虎吓得趴在朱亥的脚下,动也不敢动。秦王无法,只好将朱亥囚禁起来。朱亥见回去无望,就用头撞柱子,柱断而不死;再用手扼喉,喉断而死。(或真或假。这段故事见诸于网络)

朱亥死后,因有功于国而葬于聚仙镇。这里在魏国都城五公里的地方,聚仙镇也为之改称朱仙镇。

朱亥的勇猛和功绩被历代文人歌颂——

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名作《侠客行》中,有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一句,可见他对其人其事的敬重。

还有宋代苏轼的《朱亥墓》:

昔日朱公子,雄豪不可追。

今来游故国,大冢屈称儿。

苏轼把这里当故国似不奇怪,毕竟他在当时的东京汴梁做过官嘛。只可惜“大”今已无影无踪。

鉴于他的忠义,后世的屠户,就尊他为屠宰业的祖师爷。再加上古人有尊勇武过人的人为神仙的习俗,也就尊朱亥为朱仙

所以,我说朱仙镇从历史走来,是有根据的。

镇以人名,不惟朱亥。

本书之所以名为“文化苦旅”,就是因为我在朱仙镇及其周围苦苦寻找哪怕蛛丝马迹的文化线索。我从农村来,明白像刨红薯,有时候一根细细的根须说不定后面就缒着一大块果实。所以,我除了必须先把前边的历史交代清楚,还不能放过任何线索并力争弄清楚来龙去脉,成书后还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才算有了底气,也才敢动笔写并一改再改。

这样,我要以朱仙镇为中心,写三点连成的线。

哪三点?

启封故城,朱仙镇,开封市。

怎么讲?

启封故城建于公元前三世纪的郑庄公寤生(参阅“郑伯克段于鄢”)时期。原本是想做粮仓,由于大平原交通便利,发展很快,就变成了城市规模。因取“开拓封疆”之意。又因建在古夏启都城而命名为启封,后来又为避汉景帝刘启之讳,改名开封。

可见,启封故城,就是现在开封市的前身!而从启封故城迁往今天的开封市,则是唐延和元年(公元712年)的事。

想不到的是,在探访搜集资料的过程中,竟然发现了更多也更有名的历史人物。正因为所获越来越多,惊喜之下,信心陡增甚至匆忙中忘了“年龄不饶人”,想有所作为了。

“文化苦旅”。苦,是肯定的;文化,就我的文化底蕴而言,怕是有些牵强,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也是学习,我要把失去的一言难尽的宝贵时间再追回来一些!

希望能写好,就尽力写好。好与不好,读者自知。

本书分享下两篇,一是镇内文化,二曰镇外文化。

以上文字,权做前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2024年09月09日
后一篇:2024年09月14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