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03日
标签:
秒高台老有所乐旅游文化 |
东京老夫妻
2019(秋)
八、游妙高台
明天不必起早了,八点半有豪华大巴来接。陈老板对我们说。我就知道,雪窦山和妙高台离此不远,我只是来欣赏风景的,不太关心政治和历史人物。
果然,一上车导游也这样说:看蒋公故居,只讲故事不讲政治。
显然,我和导游只是自欺欺人。这个地方可以说演绎了半部当代史,特别是抗日战争和以后的战争的统帅部就经常设在这里。起底来看就已经进入政治了,又不是哑巴,不信就不议论,就不谈今说古?
徜徉其间似觉得,看不见又栩栩如生的人物常常和我们擦肩而过。这是一种活的文化,让人不用读书就能“遥想公瑾当年”,知其然和所以先败而后胜再败的历史原因者毕竟很少;还是看人和赞美风景的人多,虽有摩肩接踵却没有在别处游览时的那种叽叽嚓嚓。人们心照不宣...
不过,这里风景的确如画,又是一处园林——验证了我江南处处是园林的结论。实话实说,这也是一种自我安慰,因为弥补了我们游苏州园林之叹之不足。
这里最重要也有历史意义的就是妙高台。导游介绍,妙高台有三妙...哪三妙?她讲她的,我想我的。现在要行诸文字了,才觉得遗忘简直就是对历史的亵渎。历史总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因为必须面对现实,改变了或者开放了一点点路眼儿?
不讲政治和历史,能从这里走过去吗?
介公自庐山讲话宣布全面抗战,红军不是也被编入国民革命军序列为第八路军吗?我不想从网上“剽窃”文史资料,仅从“纸上得来终觉浅”的记忆,他曾经在这里指挥过很多战役,并且用夫人路线极力和美国联手,最终打败了骄横不可一世的日本!这是不容怀疑和篡改的历史,那个谈蒋色变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知否,知否?换了人间嘛!蒋介石败退台湾,临走时神色黯然,不服气又无可奈何花落去,只能如此感叹:是自己败了自己——
《妙高台》:
巡驻家山戎服在,森严小筑镇林标。
主人妙算安天下,才道高时地已摇。
详解此诗的内涵,似乎并无“霸王别姬”的哀伤。江山易主在我们的历史上上演了无数次,简直成了不可改变的周期律,也算中华独有的权变文化。他不可能不懂。而这一点,也正是我们总是落后挨打又不愿意放下一己之利改弦更张的死穴!你说这种国运系之的大事,讲讲又何妨?真要因此打入另册,怕是欲盖弥彰吧!
不过,这里的景色倒是真的迷人——
我看过也忍不住被灵感引导,有了诗韵:
题:游妙高台
台上氛围早凝聚,对面相知哪有思。
眼前风景更嗟叹,身后高台山水期。
去时斯人带不动,留于今天评论迟。
我和夫人执手游,懂与不懂照片记。



下山的时候,我们已经行走在溪口镇而不自知。我让妻子走在前边,我像她的私人保镖似的不离左右,也就是我怕她淡出我的视线,跑丢了。
就这样走着走着,我又觉得身边似乎也有一个保镖的影子,我快她也快,我慢她也慢。忍不住乜斜了一眼——就是图片中的这个黄衣女孩子。我说,你年轻,该快点走啊。不料她竟然这样回答:爷爷,你年纪大了,我来保护你。一边说着就一边呵呵而笑,原来,我也有个无名英雄在为我保镖护驾啊——又谈了些关于她的来历。她说毕业后工作太紧张,抽个空儿自己放松一下。我问她为什不化妆,因为她的鼻子下面有一层绒绒的毛儿。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亲眼所见女子出嫁前,本家的嫂子们要用两根纳鞋底的细绳子交叉起来,在女子的脸上“绞”掉这种毛毛,叫做开脸,除了穿戴打扮,这是最后一道“工序”。
再问,她说她是昆明人,旅游结束就要飞回去了。
一提到昆明,我马上就想起了我那正在昆明某大学上学的小孙子。于是就不客气地请她回家后打听一下,还说了我孙子在哪所大学,名字叫什么。她说,那就先加个微信吧。
连我也奇怪,我们每次出行,微信里都要带回一两个女孩子。她说是很佩服我们这样的年龄还以这种方式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
看看,她们的理由都一样不是!或者,这就是年龄大的好处?不过,劝君莫要羡慕我们这样的年龄。俗话说,啥大了都好;就人大了不好。为什么?我,我一时也解不开呀。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