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秋)
十二、曲折访问大泽乡
10月9日
出了小岗村,车行27公里看到前方是凤阳县;岔路口改道蚌埠——尚有25公里。在一位收购废品的女人热心带领下,入住景晶宾馆。
一交谈,年轻女主人自报驻马店人,就有了老乡见老乡的亲切感,让价20元。充电开始,又问车的安全问题。其爷爷直拍胸脯,我们这儿从来连锁也不上的!不由感慨,我为我家乡的“停车落锁”感到羞愧难当!
有人问,怎么不去凤阳看看朱元璋呢?我毫无顾忌地大声说:那个孤家寡人一旦登基就忘了昔日的亲密战友,以致最后连一个汤和患了背疽,还要故意送他鹅肉...一个流氓和畜生一样的皇帝就是神仙,我也不屑于看他!
10月10日,夜雨带来了寒气。万不得已,“男扮女装”即穿上了妻子瘦小的花衣服在里面。一边,她还表功似地念起了家乡俗语:一层衣挡一层风,十层衣能过一冬。你还别说,是衣挡寒这句古语在我这儿应验了!
接着,打开高德导航,显示,从蚌埠到宿州89公里。忽然想到,今天行程安排还要到大泽乡,专访反抗暴秦第一人陈涉遗迹“涉故台”。其地点同样在安徽101省道上,大泽乡只有七十余公里,不看看岂不又要遗憾了,于是,就一直开了过去。
中途,导航指令我左转,也就是从铁路涵洞下穿越,进入223乡道。遵命执行后,总觉得它是在误导。因为放眼四望,都是田间小道,哪儿有乡道啊。于是,问在田间劳作的几位农民。一说“涉故台”都知道,争相指示道路,也都是叫我往回走。我知道,和他们讲不清高德导航的事。只有回头,再上101。
还是不放心,拦住一位干部模样的人再问。他说往前走,再过两个铁路涵洞,路边竖立有“大泽乡”路标的,你按它的指示走,就妥了。
果然。
但,拐进去后路牌指示去大泽乡涉故台还要往来时的方向走。路太生,只好还请导航。原来,还有七公里呢。边走边思量,按这个里程,我第一个左转并没有错。也就是,高德导航没有误我,因为我是按照电动车请她导航的,如此则只要有路可达就算她履行了职责;只是那条路太偏僻也太曲里拐弯儿,我不敢涉险犯难罢了。同样可以证明,那几位农民指示得也没错,毕竟本地人路熟嘛。
终于耳机里传出“目的地就在你的附近,本次导航结束”。
在我的左手儿,看见敞开的大门内外,就有些气象了。妻子还狐疑地问是不是,我说私人有这么大的园子吗?我还想给她解释这种建筑是仿汉代的,可又想她哪知道哪朝哪代的建筑啊,就停车去问大门里的几位好像在工作的人。呵呵几声,爽快地答道:是啊。开放了吗?开放不开放都能看啊。
于是我们就把车直接就开了进去,一直到了一土台——高可十米——前,停下。只见土台前早坐着几个男女,年龄也都介于五十岁左右。言谈之间,她们就知道了我们的目的。两位妇女自告奋勇,带领我们登上砖扎的两层各十级的土台。巡视四周,估摸着土台至少有三亩地大小(后来问一位名叫李成允的男性——因为这种事女人知道得不多——他说,这个土台有五十亩大);但见土台周围苍松古老,雪松年轻,好像一位身穿铠甲古今兼备的武士。
接着,就拍照。倒是妻子想得周到,她拉了两位当地妇女一起,站在土台正中央一块刻有“涉故台”的石头前和台上分别拍。拍完,我请她们留个地址。又是男子和我互留手机号,我表示回家照片冲洗出来后,就给她们邮寄过来。谁知后来的事远非那么顺利,照片在邮政的路上和乡镇的羁押下,一个月后才被李允成取走;而哪儿哪儿的邮政人,从来对农民的事都是不在意的。自是,心中块垒不打一处来...不说也罢!
出了大门,我没有忘记回头把这幅雕像拍下——其雄浑有力,和那个年代的各种工具一样,原始而苍劲。同时,想有感而发——访大泽乡,我不是第一个。但一想到郭沫若的《我想起了几千年前的陈涉》,岂敢卖弄。就写一点感受吧:
想到这里,我放眼四望,阵阵鼓角声犹在耳畔回响。那个站在“涉故台”上大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人,不就是为了国事而杀了县尉,揭竿而起的陈胜吗!
天下苦
秦久矣——这就是他们起事的动因;“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则是其理论根据!
在涉故台下栽了一棵树作为证据,就带领众人呼啸着出发了...
按《史记》体例,“世家”是王侯的传记,陈涉不是但被归属于王侯,也把他列入“世家”,这是太史公对陈涉历史地位及起义作用的重视和肯定,也表现了他卓越的见识。
问李允成平时是不是有人来访。他说,有啊,多了。只是这里还没有形成规模;将来嘛...
也就是说,我是先行者,没有白来!
有人说中国人崇拜龙的图腾实在荒唐。其实上古时期各部落都有自己的图腾,资料显示:《礼记·礼运》说:“麟、凤、龟、龙,谓之四灵”,也就是中国先人们的崇拜之物。郭沫若在《关于晚周帛画的考察》中说:“凤是玄鸟,是殷民族的图腾”;“龙是夏民族的图腾”,可见龙很早就是汉族的图腾之一了。
所以,古代历史上大凡有人当王,就会有穷酸文人附会他是真龙天子。我们在这个涉故台边看见的那一棵树,树冠呈虬曲(龙须)形就有些龙的味道了。树下有一块石头,上刻“柘龙树”,这些都像一篇文章的铺垫,说明陈胜起义上应星宿。其实陈胜只不过在紧急情况下登高一呼,当时的秦朝已经摇摇欲坠,他是第一个推了一把,接着群雄并起才使仅传了二世就灭亡了,与龙何干!所以,愚以为对龙的崇拜也有很多荒谬之处,甚至对司马迁第一个用诸史书曾有谴责之语...只是此处不是细说的地方。
......
离家越来越近,天气也越来越有些寒意。但是,意犹未尽,奈何?忽然想起几次到亳州都是匆匆而过,再不顺道看看,恐怕...
东京老夫妻执手游山河(连载)
2018(秋)
十二、曲折访问大泽乡
10月9日
出了小岗村,车行27公里看到前方是凤阳县;岔路口改道蚌埠——尚有25公里。在一位收购废品的女人热心带领下,入住景晶宾馆。
一交谈,年轻女主人自报驻马店人,就有了老乡见老乡的亲切感,让价20元。充电开始,又问车的安全问题。其爷爷直拍胸脯,我们这儿从来连锁也不上的!不由感慨,我为我家乡的“停车落锁”感到羞愧难当!
有人问,怎么不去凤阳看看朱元璋呢?我毫无顾忌地大声说:那个孤家寡人一旦登基就忘了昔日的亲密战友,以致最后连一个汤和患了背疽,还要故意送他鹅肉...一个流氓和畜生一样的皇帝就是神仙,我也不屑于看他!
10月10日,夜雨带来了寒气。万不得已,“男扮女装”即穿上了妻子瘦小的花衣服在里面。一边,她还表功似地念起了家乡俗语:一层衣挡一层风,十层衣能过一冬。你还别说,是衣挡寒这句古语在我这儿应验了!
接着,打开高德导航,显示,从蚌埠到宿州89公里。忽然想到,今天行程安排还要到大泽乡,专访反抗暴秦第一人陈涉遗迹“涉故台”。其地点同样在安徽101省道上,大泽乡只有七十余公里,不看看岂不又要遗憾了,于是,就一直开了过去。
中途,导航指令我左转,也就是从铁路涵洞下穿越,进入223乡道。遵命执行后,总觉得它是在误导。因为放眼四望,都是田间小道,哪儿有乡道啊。于是,问在田间劳作的几位农民。一说“涉故台”都知道,争相指示道路,也都是叫我往回走。我知道,和他们讲不清高德导航的事。只有回头,再上101。
还是不放心,拦住一位干部模样的人再问。他说往前走,再过两个铁路涵洞,路边竖立有“大泽乡”路标的,你按它的指示走,就妥了。
果然。
但,拐进去后路牌指示去大泽乡涉故台还要往来时的方向走。路太生,只好还请导航。原来,还有七公里呢。边走边思量,按这个里程,我第一个左转并没有错。也就是,高德导航没有误我,因为我是按照电动车请她导航的,如此则只要有路可达就算她履行了职责;只是那条路太偏僻也太曲里拐弯儿,我不敢涉险犯难罢了。同样可以证明,那几位农民指示得也没错,毕竟本地人路熟嘛。
终于耳机里传出“目的地就在你的附近,本次导航结束”。
在我的左手儿,看见敞开的大门内外,就有些气象了。妻子还狐疑地问是不是,我说私人有这么大的园子吗?我还想给她解释这种建筑是仿汉代的,可又想她哪知道哪朝哪代的建筑啊,就停车去问大门里的几位好像在工作的人。呵呵几声,爽快地答道:是啊。开放了吗?开放不开放都能看啊。
于是我们就把车直接就开了进去,一直到了一土台——高可十米——前,停下。只见土台前早坐着几个男女,年龄也都介于五十岁左右。言谈之间,她们就知道了我们的目的。两位妇女自告奋勇,带领我们登上砖扎的两层各十级的土台。巡视四周,估摸着土台至少有三亩地大小(后来问一位名叫李成允的男性——因为这种事女人知道得不多——他说,这个土台有五十亩大);但见土台周围苍松古老,雪松年轻,好像一位身穿铠甲古今兼备的武士。
接着,就拍照。倒是妻子想得周到,她拉了两位当地妇女一起,站在土台正中央一块刻有“涉故台”的石头前和台上分别拍。拍完,我请她们留个地址。又是男子和我互留手机号,我表示回家照片冲洗出来后,就给她们邮寄过来。谁知后来的事远非那么顺利,照片在邮政的路上和乡镇的羁押下,一个月后才被李允成取走;而哪儿哪儿的邮政人,从来对农民的事都是不在意的。自是,心中块垒不打一处来...不说也罢!
出了大门,我没有忘记回头把这幅雕像拍下——其雄浑有力,和那个年代的各种工具一样,原始而苍劲。同时,想有感而发——访大泽乡,我不是第一个。但一想到郭沫若的《我想起了几千年前的陈涉》,岂敢卖弄。就写一点感受吧:
想到这里,我放眼四望,阵阵鼓角声犹在耳畔回响。那个站在“涉故台”上大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人,不就是为了国事而杀了县尉,揭竿而起的陈胜吗!
天下苦
秦久矣——这就是他们起事的动因;“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则是其理论根据!
在涉故台下栽了一棵树作为证据,就带领众人呼啸着出发了...
按《史记》体例,“世家”是王侯的传记,陈涉不是但被归属于王侯,也把他列入“世家”,这是太史公对陈涉历史地位及起义作用的重视和肯定,也表现了他卓越的见识。
问李允成平时是不是有人来访。他说,有啊,多了。只是这里还没有形成规模;将来嘛...
也就是说,我是先行者,没有白来!
有人说中国人崇拜龙的图腾实在荒唐。其实上古时期各部落都有自己的图腾,资料显示:《礼记·礼运》说:“麟、凤、龟、龙,谓之四灵”,也就是中国先人们的崇拜之物。郭沫若在《关于晚周帛画的考察》中说:“凤是玄鸟,是殷民族的图腾”;“龙是夏民族的图腾”,可见龙很早就是汉族的图腾之一了。
所以,古代历史上大凡有人当王,就会有穷酸文人附会他是真龙天子。我们在这个涉故台边看见的那一棵树,树冠呈虬曲(龙须)形就有些龙的味道了。树下有一块石头,上刻“柘龙树”,这些都像一篇文章的铺垫,说明陈胜起义上应星宿。其实陈胜只不过在紧急情况下登高一呼,当时的秦朝已经摇摇欲坠,他是第一个推了一把,接着群雄并起才使仅传了二世就灭亡了,与龙何干!所以,愚以为对龙的崇拜也有很多荒谬之处,甚至对司马迁第一个用诸史书曾有谴责之语...只是此处不是细说的地方。
......
离家越来越近,天气也越来越有些寒意。但是,意犹未尽,奈何?忽然想起几次到亳州都是匆匆而过,再不顺道看看,恐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