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生品超400款,盲盒卖300万件:浪浪山IP如何破圈,撬动千亿市场?!

2025-08-30 10:23:29

今年夏天,一匹动画“黑马”横空出世

四只寂寂无闻的小妖怪点燃银幕内外的热情

截至8月17日

《浪浪山小妖怪》累计票房超9亿元

 

这股“浪浪山”的旋风

比电影破亿来得更迅猛

也第一次让圈外人

真切触摸到“谷子经济”滚烫的脉搏

...

今天,小编就想和大家聊聊

从电影到谷子,浪浪山IP是如何破圈?!

 

01“浪浪山”为什么这么火?

 

首先,通过用户定位降低市场风险。早在《中国奇谭》播出时,出品方就通过B站等播放平台的用户弹幕、讨论热度、二次创作量等数据,敏锐捕捉到“浪浪山小妖怪”这一集故事的独特吸引力——小猪妖的“打工人”困境、对“山外世界”的向往,戳中了年轻群体的情感共鸣点。什么样的故事能打动观众,什么样的角色能引发传播,基于大数据的用户画像分析,出品方和制作方心中有底。

其次,实现内容价值高。《浪浪山小妖怪》电影创作时同步策划了周边产品,正式上映前,IP开发与产业衍生已展开。数据显示,2025年暑期档衍生品收入同比增长120%,其中《浪浪山小妖怪》贡献了近30%。通过“内容创作—衍生品开发—宣发推广”的同步推进,让IP价值在不同环节层层释放。上游原料供应、中游生产加工、下游市场销售环环相扣,《浪浪山小妖怪》将动画内容与衍生品、线下活动等串联成“价值链条”,让一个IP产生多重收益,给动画IP商业化发展“打了个样”。

 

用共鸣感撬动消费意愿。越来越看重“产品是否懂我”的消费者,在影院里为小妖怪们的遭遇会心一笑——这种“在角色身上看到自己”的共鸣感,是珍贵的情感溢价。观众为电影买单,不仅是为了看一段动画,更是为了“被理解”的感觉付费。这种基于情感共鸣的消费比单纯的产品功能更能打动人心。影片既保留了对“打工人困境”的现实映射,又通过明快画风和冒险剧情降低了儿童理解门槛,形成了对“年轻粉丝+家庭观众”的覆盖,这种受众结构打破了传统动画“要么低龄化、要么小众化”的困境,为内容产品实现全年龄段覆盖提供了范例。

 

02 授权单品超400个,创新性“票根经济”

 

根据上影集团透露,上映首日,仅上海联和电影院线周边衍生品销售额就超过700万元;上海美罗城"动漫主题影院"单店文创销售金额达到周末同期的4倍;其中小猪妖毛绒公仔首批10万件在电影上线后迅速断货;另外上影集团自研品牌"上影元品"与问童子联名的客单价在199-399元之间的玩偶系列,目前预售销量已近万件;捷成电影、灵鼠动漫设计,桑尼森迪生产浪浪山盲盒目前已经售出300万只。

(捷成电影、灵鼠动漫设计,桑尼森迪生产的浪浪山盲盒)

 

猫眼研究院数据显示,2025年暑期档衍生品收入同比增长120%,其中《浪浪山小妖怪》贡献了近30%。行业预测,若票房突破 5 亿元,其 IP全产业链价值将超10 亿元。

 

IP授权领域,《浪浪山的小妖怪》也开启了“全场景出击”。目前已与阿维塔、伊利、优酸乳、瑞幸、卡游、集卡社、晨光文具、星际传奇、友游、超逗熊、Keep等超30家知名企业达成合作,涵盖汽车出行、餐饮茶饮、图书出版、毛绒潮玩、卡牌文具、互联网平台、便利店、主题餐厅等多个细分领域。

 

其中绝大多数为实体衍生品企业,随电影同期上新的授权衍生单品超400个,形成“刚需+情感消费”双驱动。


在《浪浪山小妖怪》之前,国产动画的商业价值主要依赖票房。但在商业模式上,该片创新性地提出了"票根经济":即用一张电影票根,连接电影其他的IP消费场景。


以在上海美罗城的活动为例,8月2日当天,为配合电影上映,位于美罗城的SFC上影BOE-α超级影城就将影院改造为“浪浪山乐园”,还同步开启“嘻游日”主题活动,观众穿越至电影中的浪浪山。观众不仅持票进入“大王洞”“小雷音寺”“北张村”“双狗洞”“猪妈妈茶水站”等电影中的同名场景观影,还可以凭着票根兑换周边礼。

 

 当天,商场还推出了主题餐饮服务与电影主题社交空间,延续观众在电影中的沉浸感。观众可以凭电影票根享受多重消费权益,或是在美罗城香港美心正价消费后享全场9折优惠,又或是在上影线下柜台餐饮消费后可获购买电影票权益券1张,实现票根经济“观影-消费-复购”的场景闭环。这种“电影+”模式让上影集团跳出传统票房的依赖,首周非票房收入占比超40%。

 

03 高举高打、提前布局,浪浪山IP运营做对了什么?

 

首先,对于影视或动画IP来说,影片内容本身质量很重要。

浪浪山周边就明显受到口碑与票房的影响,扩大受众群的同时提高了周边销量。以问童子169元的玩偶为例,上周三销售量仅4000+,周五时7000+,到了周末,淘宝+抖音双渠道已经超过2万件。

 

其次,《浪浪山小妖怪》在创作之初就同步启动了衍生周边的开发,为后续流程提供了充足时间。提前的IP周边开发与影片宣发共同造势,促成了这次IP的出圈。今年4月,《浪浪山小妖怪》定档之时,潮玩品牌GuGuGuGu就宣布系列联名产品正在规划中。赛尔号则是在5月就官宣了IP联名合作。

 

7月26日点映开始,《浪浪山小妖怪》推出了限量的特典场,影城可自主申报,观众购票观影即送身份保护套和水杯,前者是非常明显的与身份标识绑定的单品,而水杯则承载着影片中的关键情感意象。彼时,多个特典场次当日完成了有效点映,同时还为周边产品扩大了声量。

 

同时浪浪山IP有广泛的线下铺货渠道,这也是主要的销售额增长来源。晨光文具、名创优品、The Green Party、九木杂物社、卡游等不少联名品牌都在全国有线下门店,在影片上映期间广泛铺货,满足观影人群走出电影院后即时的情感消费。

 

而提早规划、备货充足、价格分布多元还有另一个好处,目前市面上浪浪山IP的盗版周边少,正版周边占据了主流,观众们在社交媒体上讨论、对比,找到适合自己的一款,有利于培养后续受众的正版周边消费习惯。

 

浪浪山的周边衍生呈现出很明显的全年龄段特征。一方面,在生活消费品牌联名中,浪浪山选择了更具大众辨识度和实用性的晨光文具和英雄钢笔,瞄准学生群体与年轻上班族需求,与影片核心受众契合。另一方面,实物周边中,卡牌、徽章等二次元用户更喜爱的谷子销售成绩一般。虽然《浪浪山小妖怪》是2D电影,但受众对角色周边购买偏爱并非纯形象类,而更倾向于有立体实感的毛绒类、拼装玩具类,用于日常装饰、携带,满足治愈向的情绪价值。

 

消费品牌的联名大多抓住了浪浪山IP与打工人群体的情感共鸣,且这些品牌普遍大众认知度高、覆盖人群广,能反向帮助浪浪山宣发造势。美团外卖与浪浪山推出联名主题活动,用户搜索“小妖怪的夏天”进入活动页,下单满88元即可抢IP周边。


瑞幸为不同杯型设计了不同外包装,激发受众为特定杯型购买对应饮品,甚至为集齐全款购买不同种类。其中双杯周边华容道拼图长期处于断货状态,闲鱼上已经有不少人以20多元的价格转卖。

 

比较特别的是汽车品牌阿维塔,以“陪你冲出浪浪山”为主题借势跨界营销。这是一个由长安、华为、宁德共同成立的电车品牌,与浪浪山IP的营销瞄准了年轻用户对“诗与远方”的情感渴望,有助于品牌年轻化。此次浪浪山的大范围联名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不同受众的需求,符合其从圈层爆款到全年龄段的受众拓展趋势!

 

总结:

从浪浪山联名IP,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IP营销的底层逻辑和品牌效应。引发共鸣、实现破圈融合、不断创新内容以及借助粉丝经济,浪浪山与品牌的联名合作,本质上是「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的双向赋能。而这也要求从业者,

在进行IP营销时,要充分理解品牌产品调性,把握消费者“情感+体感”需求,深挖优质IP背后的传播点,以“点、线、面”全面布局的方式抢占营销先机!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