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甲骨文3则

夏至前后,水稻秧苗移栽,就是莳秧。江南农村有句俗语,“莳秧看头沓”。莳秧一般妇女为主。“莳”在甲骨文中作女子名,有(做农事)又快又好的意思。
商朝“莳”发音、意义根据江浙、东北一带发音确定。不过东北方言意义更准确一些,一般说“细秧”,细柿子秧,细黄瓜秧。
这是我解释的第三项商朝农业技术。前面谈过商朝“埱田”“籍田”两项农业技术。
武丁时期卜辞“(王)大令众人曰:唧唧田,其受年?”“唧唧田”即“籍田”,“唧唧”通假“穊”,指密植,等出苗后肥壮者留之、瘦弱者鋤去的农业技术。
籍田和我在《释甲骨文第四百七十四字——驱》释的“驱”是相关字。20740中“驱田”通假“埱田”,指深翻土壤。后世籍田礼中天子三驱即三次深翻土壤。
655花98以络丝机或者钟架底座“柅次(柅)”为声符,以“马”为意符,释为后挫音字“褭蹏”,意为天马。
《汉书·武帝纪》记载:“三月,诏曰:‘有司议曰 ,往者朕郊见上帝,西登陇首,获白麟以馈宗庙,渥洼水出天马,泰山见黄金,宜改故名。今改黄金为麟趾褭蹏以协瑞焉。’因以班赐诸侯王。”
褭蹏金就是现在俗称的马蹄金。
商代“褭蹏”的意义是“天马”,对于中国文化最大的意义在于可以证明黄道十二星座文化起源于中国,“褭蹏”是天马座名,现在一般称为人马座或者射手座。在岁次中称为“摄提格”。
屈原《 离骚》:“摄提贞于孟陬兮”。
北魏正光三年(522年)冯邕妻元氏墓志边侧和盖面的图像和阴刻榜题“挠撮”就是甲骨文“褭蹏”,也就是摄提格,北魏时天马座神像。
元氏墓志图像可以和黄道十二星座意义对应,暂从略。其中还多出四位,需要甄别。
从天马座“褭蹏”分析,楚国实行的是太阳历。夏朝建寅,岁首也在太阳运行到天马座的月份。
西周的王年历日我已经推完了,周武王克商后封太室山在公元前1044年1月20日乙亥,即《天亡簋》记载的日期。可见周武王定下周朝历日的基调是建丑。整个西周时期实际推算结果是建寅为主。可以以100多个青铜器历日和《穆天子传》100多个历日,以及《逸周书》《诗经》部分时间佐证。
太阳运行到“褭蹏”月份,中国还称为“除”,《诗经·小明》“昔我往矣,日月方除”。《小明》里面历法术语特别多。“日月方奥”的“奥”指冯邕妻元氏墓志图像“乌擭”,也就是指“处女座”,现代大致在8月23日—9月22日。英语处女座Virgo是对汉语“乌擭”或者“奥”的模仿。
由此反推“小明”指“夜明神”,也就是月神。则《小明》的确切时间是秋分祭祀月神的时候。
《诗经》《大明》指祭祀太阳神“大明”。本来应该在“春分”,但是西周第一次祭祀太阳神比较特殊,在清明节,《诗经·大明》“会朝清明”,可以根据这些时间线索推演出周武王灭商的准确时间。
楚历12月还称为“献马”,音译和意译相结合,指天马座“褭蹏”。时间、意义均吻合。
也就是说,要确定天马座文化源于中国,不仅相关发音一致,对应的天象应一致,历法上的时间也应在阳历12月附近。
《子弹库帛书》绘有十二星座神像,主打一个你看不出来,比如狮子座画的像一头牛。但是仔细分辨他嚣张的毛发,还是可以推出是狮子座的。
下面是天马座之神“涂”。从“涂”推断,夏朝除夕应该是冬至前一天。
太阳历对周武王克殷择日非常重要。青铜器历日、《逸周书》历日和实际历日比对,武王克殷选在公元前1045年的惊蛰节气,甲子。宣告周朝建立,选在清明节气。
当然这不是周武王首选的时间。《国语·周语》“昔武王伐殷,岁在鹑火,月在天驷,日在析木之津,辰在斗柄,星在天鼋。”这是周武王第一次伐纣的天象。公元前1047年末的天象。
周武王为什么选这两个时间点,后面有太多的文化背景,暂从略。
《诗经·卫风·硕人》“硕人其颀,衣锦褧衣”。指身材好,身材匀称。
“奭”在甲骨文中有时通假“朔”,指商王在初一所行的祭礼。如果言“王逆太乙奭妣丙”,“奭”就接近造字的本意,指两边重量相等,即以同样规格祭祀太乙和妣丙。
《作册夨令彝》“奭左右于汝寮以汝友事”,“奭”的用法比较特殊,通假“烧尾”,在唐代指士子登第或官吏升迁时举行的庆贺宴席。在中国历朝历代请客吃饭都是重要的。明公受册命后,对周初太史佚说,要宴请他的同僚和下属。
西周金文出现若干种宴席的专用词。《士上盉》“酺百姓豚”,“酺”指祭祀后招待百姓聚饮,此器可证明西周举行夏季的禴祭,在五月望日。
《晋侯苏钟》“丁亥,旦,王(鱼阝)于邑伐宫”,“(鱼阝)”通假“饫”,私宴。晋侯苏取得郇国复国大功,对周厉王行三觐之礼。其中第二觐是公元前851年6月8日,丁亥,晋侯苏参加周厉王举行的私宴。
《晋侯苏钟》和《四十三年逨鼎》正好相差十年,后者时间是公元前841年6月15日,14日17:38上弦,厉王四十三年六月既生霸丁亥。《四十三年逨鼎》“榮兑”即《元年师兑簋》器主荣夷公榮兑,上述各器可确定周厉王王年是公元前884年末至公元前841年,共四十三年。
《四十二年逨鼎》为周宣王四十二年器,宣王四十二年五月既生霸乙卯,公元前784年5月15日,17日12:16上弦。《四十二年逨鼎》推排的时间可以和其他宣王器严密对应。
《走马休盘》器主是宣王世程伯休父,时间是宣王二十年,正月既望甲戌,公元前806年1月30日,29日16:15望。
《士山盘》《膳夫山鼎》器主是宣王世仲山甫,时间分别是公元前810年8月29日,31日10:33分上弦,宣王十六年九月既生霸甲申和公元前790年12月8日,9日07:01朔,宣王三十七年正月初吉庚戌。
上述各器确定的周宣王王年是公元前825年至公元前782年,共44年。
相应地,周穆王王世比厉王、宣王世要短。《穆天子传》我已证明为周穆王时期史书,将其中100多个历日与周穆王世《廿七年卫簋》《作册吴盉》等器时间比对,周穆王世从公元前962年至公元前929年,共34年。
《穆天子传》显示周穆王在周朝建立100周年时去昆仑望祭,可以和周朝建立时间相互印证。也就是说,从礼制上,周朝建立100周年,周穆王一定举行隆重纪念。如果确定了周穆王昆仑望祭时间,周朝建立时间一定在此100年前。
再回到甲骨文“奭”字两边重量相等的意义。1975年,考古人员在荆州凤凰山168号汉墓中,在一个竹笥中发现了天平衡杆以及铜砝码,特别令人惊喜的是衡杆上有一段墨书文字,其中说:“十取择,轻重衡。及弗用,劾论罚:徭里家,十日正。”其中“择”和“奭”声符意义接近,指使天平两端重量相等。
我在《释甲骨文第六百五十五字——褭蹏(黄道星座天马座名)》论证了人马座/射手座(中国历法称为“摄提格”)是起源于中国的天象文化。这里试着论证天秤座文化起源于中国。
从发音和历法的时间推断,“执徐”就是天秤座神名。通假凤凰山汉墓天平衡杆文字“择”。《尔雅.释天》:「大岁在寅曰摄提格,在卯曰单阏,在辰曰执徐。」《汉书.卷二二.礼乐志》:「天马徕,执徐时,将摇举,谁与期?」
从天秤宫神名“执徐”推断,英语“justice(公平)”是对“执徐”的拟音拟义。
中国发现很多十二星座壁画,包括古罗马金币、古波斯金币等等,要好好分析它们是中国本土文化的可能性。而不能鹦鹉学舌、拾人牙慧,直接断定是外来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