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甲骨文7则

甲骨文“攘攘”和《释甲骨文第四百四十五字——鬤》《释甲骨文第四百四十六字——攘》是相关字,发音和意义可以相互印证。
在此卜辞中“偘”可能通假“勘”,核对。
甲骨文中有两个正方形的字形,三个正方形的字形,四个正方形的字形。两个正方形是“區”,还是若干甲骨文的声符。

530《甲骨文合集》18769左侧表示将丝状物绾成结,现代编织中国结还有类似动作,释为“绾”,右侧两曲线释为“驱”,指催动车马行进,释为“邁”,远行、巡行。此字发音接近“绾”或“萬”,和现代发音有别。《诗经·小雅·小宛》:「我日斯邁,而月斯征。」《尚书·泰誓》:「我心之忧,日月愈邁,若弗云来。」
甲骨文“邁”和《甲骨文合集》20740“驱”是相关字。
531《甲骨文合集》5411右侧以“亞”为声符,以一人口腔部为意符,释为“哑”,因生理缺陷或疾病而失去说话能力。再以“哑”为声符,以左侧向上进献祭品状为意符,释为亞献的“亞”,古代祭祀时献酒三次,第二次献酒称“亚献”,《仪礼·士虞礼》:“主妇洗足爵于房中,酌亚献尸。”
甲骨文“亞献”的“亞”是以“哑”为声符的形声字。
532《甲骨文合集》30445以“从”为声符,以一人头脑部为意符,释为“聪”,心眼灵活,有才智。《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长而敦敏,成而聪明。”
这个字也可能是长音字“天纵”,指上天赋予的超群才智。《论语·子罕》:“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
甲骨文中“聪”与头脑有关,而不是和耳朵有关。
甲骨文“聪”和我在6月26日释的《甲骨文合集》21446“鏦”是相关字,都以“从”为声符。
从甲骨文“从”“鏦”“聪”这几个字推断,商朝这几字发音和现代差不多。
533《甲骨文合集》96以目相匕“艮”字为声符,以“子”为意符,释为拟声词长音字“哏儿嘎阿”,指小婴儿天真无邪的笑声。“哏儿”指笑倒气的声音;轻笑为“呵”,中笑为“哈”,大笑为“嘎阿”。
因为中文以简约为美,所以“哏儿嘎阿”记为一个字的情况较多。记前一部分为“哏”,即相声“捧哏”的“哏”。
记后一部分为“咳”。《道德经》“我泊焉未兆,若婴儿未咳”。
甲骨文“哏儿嘎阿”与我在《释甲骨文三百五十五字——根》释的“根”字是相关字,都以“艮”为声符。
这个字现代也写作“咯咯”。婴儿一般在三四个月发出“哏儿嘎阿”的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