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释甲骨文4则

(2023-06-29 13:57:30)
标签:

历史

收藏

文化

杂谈

1《甲骨文合集》7061等字形以为意符,以为声符,释为稿,指草枯萎,28131为意符,释为,指树木枯萎。另36534直接以为声符,周围群草状,为地名,稿,即春秋时,秦汉时,和商朝旧都临近。
商朝稿邑,春秋时曾属于温国,在《不栺方鼎》称为。这是因为发音接近,所以称为上侯以示区分。
三代地名发音接近时,如此处理的情况较多,比如夏朝,商周,即《噩侯驭方鼎》中,应为西阿,与鲁国附近的东阿区分。
春秋郑国邑,应为北巢,也就是《班簋》中。甲骨文、《散氏盘》虘又则称为南巢以示区分。今郑州管城区南曹乡是受夏朝南巢影响形成的地名,也是一个延续4000年以上的地名。
甲骨文、《散氏盘》中写作。《散氏盘》西北起于工隹,即甲骨文工隹,今荥阳鸿沟附近,东南至大沽,今郑州管城回族区大湖村,所以商朝旧都敖大致位于今郑州荥阳交界处北部,大致在今贾鲁河转弯处附近,则商朝稿邑也位于此附近。
元朝将河川(即《清明上河图》中)改名为贾鲁河,将汳水(《散氏盘》厂湶(阪泉))改名为熊儿河,是中原地理混乱的主要原因。
释甲骨文4则

释甲骨文4则

释甲骨文4则

欲亡其国先亡其史,元朝想长久地统治中原,必先变乱中原的历史地理。认为元朝会原原本本忠实地延续中原地理的想法,太天真了。
商周,可推知本发音接近,是后土女神的一个尊称。汉代祭祀的高禖应为后土。

2

《甲骨文合集》21446为声符,以为意符,释为,古代的一种小矛。《淮南子》修铩短鏦,齐为前行
两人相随为,延续到西周金文中是一个重要的人名,东虢国君。《鬲攸从鼎》记载穆王三十一年,东虢国君与卫国在周穆王面前争夺邑的管辖权。即甲骨文,商王征人方时常常在驻跸。在《散氏盘》中写作(攸火),当时属于东虢。为春秋时属于庸国的楚师伐庸,裨、鯈 、鱼人逐楚师
东虢国君即《散氏盘》中东虢国君,由此可以推断《散氏盘》器主眉眉是穆王世祭公谋父,金文中也称为伯懋父
《散氏盘》记载东虢当时辖有”“(亯京)”“(攸火)等邑,即甲骨文邑,春秋时期郑国辖有的(亯京)即甲骨文(亯京),商朝旧都(攸火)即甲骨文邑。
《散氏盘》西北起于工隹,即甲骨文(工隹),今荥阳鸿沟附近,东南至大沽,今郑州管城回族区大湖村,所以东虢大致位于今郑州金水区。郑州金水区关虎屯得名于《穆天子传》将老虎关在东虢的历史,《穆天子传》《散氏盘》于现代流传下来的东虢的地理位置相吻合。
《散氏盘》记载了诸多与甲骨文基本一致的地名,如(工隹)”“”“(亯京)”“”“”“”“(虘又)等,可以确定甲骨文中若干地名的相对位置。如”“”“(亯京)”“大致位于今郑州金水区,(工隹)位于上述城邑的西北方,(虘又)位于上述城邑的东南方。
(虘又)即夏朝南巢,大致位于今郑州管城回族区南曹乡境内。南曹是受夏朝南巢影响形成的地名。

 释甲骨文4则

释甲骨文4则
3

《甲骨文合集》29004第二条卜辞,上方表示树木繁茂,以为声符,下方为意符,释为,内心上进努力。在《伯懋父鼎》中写作
29004第一条卜辞原本要在籍田,《噩侯驭方鼎》显示辖有,即夏朝有扈氏,春秋郑国邑。《散氏盘》地理显示春秋郑国”“等邑位于今郑州金水区,所以位于今郑州金水区。

第二条卜辞邑,应为《敔簋》,苏忿生原辖有的邑,温、原、絺、樊、隰、攒、茅、向、盟、州、陉、聩、怀。其中为《散氏盘》原道,夏朝旧都,西周原国;为《散氏盘》属于敖国的;靠近应为北巢,《班簋》中邑,春秋郑国邑。为《散氏盘》邑,甲骨文邑;为《散氏盘》邑,甲骨文邑,《散氏盘》时期属于东虢。
伯懋父应为《散氏盘》器主眉眉,即穆王世祭公谋父。从《散氏盘》显示的散氏位置,靠近芻道,即西周楚国,散氏(祭国)应为西周蔡国。

释甲骨文4则

释甲骨文4则
4

《甲骨文合集》19802字形,上方为声符,有的苗儿留下,有的苗儿拔掉,释为间苗。字形主要强调的部分在人的颈部,释为,系在脖子上的小丝巾。
《诗经·出其东门》虽则如云, 匪我思存匪我思存不读匪我思cún”应通,脖子上的小丝巾。匪我思且,裙裾。《出其东门》作者喜欢的服饰款式和《女史箴图》是一样的。
和《诗经·出其东门》一样强调服饰细节的有石鼓文《吾水》金及,通假襟衱,指前襟和后襟,暗指周成王和诸侯牢不可破的关系,为周天子措辞。
石鼓文体现成王岐阳之蒐周天子礼制的还有,《吾车》乘坐玉辂前往,祭祀的牲称为吾驱其特,都是天子祭天礼制。骍骍角弓,说明是天子所用的彤弓。《作原》斿夏盭道,二日尌五日是天子旗帜旌夏二日尌五日是旌夏上的纹饰,日月五星。
《吾水》中也都是天子语气,吾水旣瀞,吾道旣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如果秦国国君这么说就僭越了。

释甲骨文4则

释甲骨文4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