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释甲骨文7则

(2023-03-16 11:35:38)
标签:

历史

收藏

文化

杂谈

1《甲骨文合集》37520一种鸟,是以36749地名为声符,释为
释甲骨文7则

是中国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种鸟,即《诗经》雎鸠。

在唐代一般意译为灵鹫,灵鹫是鸑鷟的对音。突厥建牙的於都斤山,应为今哈密霍墩乔喀山,於都应为羌语之意,即楚国令尹斗榖於菟名字中的於菟通假甲骨文於都斤虎鹫之意,在匈奴、突厥相关文化、造型中现代一般称为狮鹫
鹰击天鹅或者鹘击天鹅,称为鷟击天鹅比较准确。
於都斤山虽然也是灵鹫山的意思,但是不是佛祖所在的灵鹫山。灵鹫山是西域常见的山名。

清朝海东青於都斤的对音,也是商朝所说的
佛教中一般称为迦楼罗,和《诗经》雎鸠发音接近。《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地理与李白《大猎赋》比对,产生景教(西方称为基督教)的大秦国应在今哈密沁城乡一带,所以《圣经》常见的加利利地区,实际是迦楼罗的对音,也就是成吉思汗早期活动的怯绿涟河
如果上述地理符合历史实际,将在今哈密地区找到成吉思汗陵。
2《甲骨文合集》36647出现两个地名,(亯京),分别为北巢和商朝都城,召方即《班簋》,春秋郑国鄵邑。

(亯京)在《散氏盘》写作(亯京),当时和”“(攸火)一起属于东虢,(攸火)即甲骨文中商王征人方经常驻跸的
商朝旧都(亯京)在《散氏盘》中距离比较近,应为甲骨文,《诗经·十月之交》作都于向
《邢侯簋》中(亯京)的写法同石鼓文,当时划归邢国。根据《散氏盘》地理,邢国应位于今郑州金水区。
(亯京)”“的东南方还有一座,与甲骨文邑较近,在《散氏盘》中属于虎方,即周朝胡国。西汉沛郡
《散氏盘》西北工隹为甲骨文工隹,大致在今荥阳鸿沟,东南大沽对应今郑州管城回族区大湖村,所以甲骨文中召方和商朝都城(亯京)应在今郑州金水区。
元代将河川改名为贾鲁河造成中原地理大混乱。

释甲骨文7则
《甲骨文合集》6796“貞方祼井方通假,古代在宗庙门内举行的祭祀。《礼记·郊特牲》祊之于东方失之矣。

商王在井方祊祭,说明井方有商王祖先宗庙。有此地位者,井方应为商汤发布景亳之命的地方。
商朝井方应为《散氏盘》井邑,周朝井国。《散氏盘》工隹应为甲骨文工隹,今荥阳鸿沟附近,则商朝井方应在今荥阳鸿沟以南。
西周井国是春秋晋国灭掉的耿国。
《穆天子传》地理显示豆邑在西周井国附近。《宰甫卣》商王在豆狩猎。《散氏盘》中豆新宫显示西虞在豆建有宫室。

释甲骨文7则

释甲骨文7则
《甲骨文合集》2929929308为声符,这里表示大,以为意符地名,释为,本意是火烧得很大,鲜明的样子。《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发红华,秀朱荣,煌煌扈扈,照曜鉅野。《后汉书·冯衍传下》:光扈扈而煬燿兮,纷郁郁而畅美。 李贤 注:扈扈,光彩盛也。

商朝地名是夏朝有扈氏所在地,此字是证明中国存在夏朝的一个证据。春秋时为郑国邑。
商朝邑在《噩侯驭方鼎》中写作才坏(在坯),当时属于噩国。《彔乍辛公》《師雝父鼎》写作。
周厉王名,可能是甲骨文意。为了避厉王讳,《诗经》本应写作/的地方都写作,如《诗经閟宫》赫赫姜嫄
《散氏盘》中与郑国有关的”“”“(夏朝都城)等邑都在今郑州金水区附近,故推测夏商周邑在今郑州金水区的高楼大厦之下。
《散氏盘》另有容易与混淆,应为商代虎方,西周胡国。
释甲骨文7则

释甲骨文7则
《甲骨文合集》1026494219026等字形以为声符,以人为意符,释为

18672为声符,以车为意符,释为,一种兵车。
甲骨文是相关字,都是形声字。

释甲骨文7则

释甲骨文7则
《甲骨文合集》1352113522一个大圆,上方两个小圆,是数学概念,圆的周长,释为,指从圆上一点开始,绕圆一周,到这一点重合的长度,因为写成一个小圆无法表示周长,故写成两个。

貞判员于豸,通假貞盘桓于豸。《诗经皇矣》无然畔援畔援通假甲骨文判员。《诗经访落》继犹判涣应通甲骨文判员。由此可确定判员在商代的读音。
《诗经玄鸟》景员维河继承甲骨文义,指景山被河川环绕。从《散氏盘》地理推断,景山应指今郑州紫荆山,河川指今贾鲁河。
中原附近有三个发音的城邑,一为西汉河东郡的,因为《散氏盘》地理显示商朝井方,周朝井国,春秋耿国在今荥阳,桹木道即西汉狼孟,所以在今荥阳境内。清华简《耆夜》现在释为者以为声符,应为周厉王出奔的
第二座为甲骨文,《四十二年逨鼎》显示在宣王四十二年公元前784515日划给单国,即《散氏盘》单道,《四十三年逨鼎》是周厉王四十三年器,公元前841615日。则应为春秋郑国邑。
第三座是东南方向的西汉沛郡,《汉书·陈胜项籍传》》攻銍、酇、苦、柘、譙临近沛郡附近的”“”“,《散氏盘》中写作在《散氏盘》中为属于、商周虎方、春秋胡国的邑,甲骨文中也写作
在甲骨文和《散氏盘》中多写作(虘又),为夏朝南巢,大致在今郑州管城回族区南曹乡某处,南曹是受夏朝南巢影响形成的地名。

元朝将河川改名为贾鲁河是中原地理混乱的主要原因。

释甲骨文7则
《甲骨文合集》21432为声符,以为意符,释为,走路威武的样子。《诗经·鲁颂·泮水》桓桓于征,狄彼东南。《尚书·牧誓》尚桓桓。

在《虢季子白盘》中写作
21432“1352113522“为声符,是一个数学概念,表示圆的周长。

甲骨文是以为声符的形声字。

释甲骨文7则
释甲骨文7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