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08日

标签:
历史文化杂谈收藏 |
《甲骨文合集》36798至36801地名,一“皿”字底,上方一椭圆形标志方位,与《甲骨文合集》“顶”“末”“墨”等字构字法相同。
9003、9004牛上方有一椭圆形,应释为“顶”,兽类的额头。《诗经•麟之趾》“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的“定”,通甲骨文“顶”。
以此类推,《甲骨文合集》8057“木”上方有一椭圆形,应释为“末”,树木的末端。有些卜辞(8042--8054)中写作“末京”,即商都“沫”。
《甲骨文合集》18417字形,左方双手张开状,右方声符与《甲骨文合集》8057“末”(树木的末端)、8042--8054“末京”(即商都“沫”)字根一致。
甲骨文中凡是双手张开状都表示测量意,18417字形发“末”音,应释为“墨”。墨,商朝长度单位,“介于尺与丈之间半者曰墨”,即五尺为一墨。
《甲骨文合集》36798至36801地名与上述构字法相同,应指鉴装满水后,可以用来照人影像的地方,应释为“盟”,周武王所渡盟津。
商朝“盟”应为《敔簋》“昴”,“ 南淮夷 及,内伐、昴、参泉、裕敏、阴阳洛。”从“昴”可以推出,“盟津”的“盟”作为地名发音接近“芒”,“昴”以“昂”为声符。
《诗经·鸡鸣》”东方明矣,朝既昌矣。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用现代的发音,后两句是不押韵的。将“明”通假甲骨文“盟”(mang),照镜子的位置,就押韵了。
《穆天子传》与《大盂鼎》《小盂鼎》比对,可以发现西周穆王世将南宫盂封在“盟”,《穆天子传》以国名呼之,称其为“孟悆”,“天子使孟悆如畢討戎”。
这里的“毕”就是周武王到达“盟津”前到达的“毕”。《史记·周本纪》“九年,武王上祭于畢。东观兵,至于盟津。”“毕”在《永盂》出现,与“郑”邑,周国临近。周国应为《散氏盘》“周道”,《散氏盘》西北起于(工隹),今荥阳鸿沟,东南至“大沽”,今郑州管城区大湖村。“毕”应该在今须水河附近。
周武王先于“盟津”到达“毕”,则此“毕”应为春秋郑国“邲”邑,邲之战发生地。
“盟”国国君在宣幽两世位极人臣,即《善夫山鼎》“南宫乎”。《士山盘》《善夫山鼎》两器历日印证,“山”应为宣王世仲山甫。
南宫乎应为《诗经》中南仲皇父。金文与《诗经》比对,“皇”应为“乎”一音之转,或者讳称。《诗经·常武》“南仲大祖,大师皇父。”《十月之交》“皇父卿士”“皇父孔圣,作都于向。”
根据《诗经》记载,南宫乎在宣幽两世担任太师,位极人臣。周宣王正是看重仲山甫,才让南宫乎担任佑者。
《南宫乎钟》 “ 司土(徒)南宫乎作大林协钟,兹钟名曰无射”,既然是南宫乎担任司土期间所铸,时间应该早于《善夫山鼎》。
仲山甫对南宫乎的蔑视登峰造极,在铭文中直呼其名。不论年龄、资历、卿位,南宫乎都远远高于仲山甫。绝大多数西周铭文中,器主佑者都非常尊重,以宰某、师某父尊称之。
《善夫山鼎》中“盟”国国君南宫乎
仲山甫鄙视南宫乎之为人,铸之金石,连宣王的面子都不给。耿介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