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与西域(一百零三)

标签:
历史收藏文化杂谈 |
中国史地资料显示,现代日本文化与今哈密一带的氐族关系较近。《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显示,产生基督教的大秦国在今哈密沁城乡附近。
所以日本庆祝新年的方式和基督教庆祝圣诞节的方式遥相呼应。
首先,基督教庆祝圣诞节的圣诞树和日本庆祝新年的“门松”相呼应。
现代圣诞节,通常人们把一棵常绿植物放在屋里或者户外,用圣诞灯和彩色的装饰物装饰,并把一个天使或星星放在树的顶上。
“摆门松“是指日本人在过新年的时候会选在在自己的家门口摆放上一对门松,是由“松”和“竹”制作而成,一边一个。
门松为岁神依傍之所。相对来说,日本保存文化起源保护得比较好。基督教倾向于一神教,讳言其他神灵。
第二,岁神的形象、坐骑和礼物。
在日本下甑岛濑濑野浦,当地的人们认为岁咚会在除夕之夜骑着一匹无头马,铃铛叮当作响,降临在附近的山上,“他”就这样来到了人间。传说中岁咚的鼻子像天狗,模样则像是一位白发老者。
到了除夕之夜,家中有小孩的人家会提前和装扮成岁咚的人打好招呼,请他们穿戴好像天狗一样的面具和蓑衣,用棕榈或苏铁的叶子做成的头发,在晚上来到家中。
之后,岁咚会走家串户,惩戒坏孩子,要求他们改正,再送给孩子一个“岁饼”,然后也就回去了。
岁神在西方演变成圣诞老人,驾驶的是驯鹿,也会在新年给孩子送礼物。
中国中原地区,受儒家影响,敬鬼神而远之,最早来自岁神的给孩子的礼物演化成长辈的压岁钱。
第三,与岁神比武。
《圣经》中雅各一家主要在今新疆哈密一带活动,所以唐代回鹘王族最初首选“药罗葛”氏,“药罗葛”是“雅各”的对音。
雅各的尊称“以色列”,通哈密一带庆祝新年时和声“亿岁乐”。唐代 张说作《苏摩遮五首(亿岁乐)》
摩遮本出海西胡,琉璃宝服紫髯胡。
闻道皇恩遍宇宙,来将歌舞助欢娱。
绣装帕额宝花冠,夷歌骑舞借人看。
自能激水成阴气,不虑今年寒不寒。
腊月凝阴积帝台,豪歌急鼓送寒来。
油囊取得天河水,将添上寿万年杯。
寒气宜人最可怜,故将寒水散庭前。
惟愿圣君无限寿,长取新年续旧年。
昭成皇后帝家亲,荣乐诸人不比伦。
往日霜前花委地,今年雪后树逢春。
《苏摩遮》里的“摩遮”通日语“祭り”,假名【まつり】,罗马音maturi,表示“节庆活动”。
《圣经》虽然讳言其他神灵,但是起源地的文化痕迹难以完全抹去。“雅各”与所谓天使角力,实际就是与岁神角力。
在日本伊予(今爱媛县)怒和岛,传说每到大年除夕之夜时,在供奉的氏族神的后面,会出现一团怪火。据说,在日本九州的天草地区也有类似的怪火,被称之为“金主”。如果有人与它比试力气并且获胜了,就会成为富翁。
日本与基督教的这些新年习俗,平时一般认为相隔较远,不会联系在一起。根据中国地理推演都发源于今哈密附近,则可发现同样的习俗,向东传播,成为日本文化,向西传播成为基督教文化。
而且根据中国天文历法,形成这些习俗的新年应指冬至节,也就是西域的“苏摩遮”,现代日语可写作“空祭り”。“苏”是氐羌语中的“天”意,与“獯鬻”“疏勒”“希腊”以及佛教文化中天龙八部的“天部”同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