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圣经》与西域(九十八)

(2022-06-16 12:49:03)
标签:

历史

收藏

文化

杂谈

《圣经》中耶稣经常活动的“加利利”地区,在唐史中是“葛逻禄”人活动的地区。“加利利”是“葛逻禄”对音。

“葛逻禄”人在《蒙古秘史》中“合儿鲁兀惕”,也称为“哈剌鲁”。

在西辽统治末期,驻哈剌鲁的西辽“少监”越发专横、暴虐,当时的哈剌鲁首领阿儿思阑杀掉西辽“少监”,投降了成吉思汗。

因为“葛逻禄/加利利”人在怛逻斯之战中反水,所以推测“加利利”地区在“焉耆/埃及”和“怛逻斯”之间。

唐代怛逻斯之战应该发生在今哈密东部塔拉苏。

西域地名重名问题非常严重,叫“塔拉苏”的地方很多,应该根据周边地理确定是哪个“塔拉苏”。

比如《大唐西域记》“呾逻私城”,根据相邻的“千泉”“素叶”两城判断,不应该是“怛逻斯”之战发生地,只是名字相同而已。

《大唐西域记》中“呾逻私城”,应该是波斯《列王纪》中经常与波斯开战的“土兰”。也译为“图兰”,《图兰朵》“图兰主义”的文化源头。波斯应为汉文典籍中“播仙镇”。

如此,则《圣经》加利利人主要活动在今哈密东部“鸭子泉”和“塔拉苏”之间,“鸭子泉”应为《圣经》“埃及”,突厥三大碑中“Az”。

根据《蒙古秘史》,葛逻禄人归顺成吉思汗前,成吉思汗征服“毡房百姓”。1909年在今蒙古国发现的《希尼乌苏碑碑》显示“葛逻禄人”附近确有“毡房”地名。

葛逻禄人归顺成吉思汗之后,成吉思汗征讨“失黑失惕河”。“失黑失惕河”应该是今哈密“苏里苏河”,古希腊时代称“色雷斯”,匈奴王阿提拉占领的色雷斯地区。有时翻译为“赛里斯”,有些研究者误指洛阳。“苏里苏河”应该是一条5000年以前不变的河名。

《道里邦国志》“中国”东方的“刚素”,应为“甘肃”;“疏勒国”应为“古希腊”,在今甘肃疏勒河流域。“中国”应为《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中“大秦国”,在今哈密沁城乡附近,西域秦城。

古希腊神话、《圣经》、《蒙古秘史》地理综合推演,古希腊、古罗马、《圣经》中的希伯来人、古埃及全部起源于中国。

不论这个结论现在看起来多么不可思议,有朝一日如果根据《圣经》地理找到成吉思汗及相关十几座汗王陵,都将变成颠扑不破、铁一般的事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