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圣经》与西域(六十四)

(2022-03-25 20:47:31)
标签:

历史

收藏

文化

杂谈

谈一下古希腊经典《伊利亚特》为什么叫《伊利亚特》,而不是《特洛伊战争》?《伊利亚特》又是什么意思?

前面多篇文章已论述,《丝路山水地图》显示古希腊都城在瓜州附近“阿丹城”(雅典),《那先比丘经》言大秦国就是阿荔散,结合《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推断,亚历山大城在今哈密沁城乡一带。《丝路山水地图》显示古罗马在今吐鲁番盆地,“鲁城”,西域鲁迷;明代以前撒马尔罕在今焉耆盆地。亚历山大大帝最终征战的巴克特里亚Bactria应该是今新疆巴楚县附近。

如果古希腊文化主要产生于今甘肃北部,今新疆,也用中国文化可以完美解释《伊利亚特》的意义。如果古希腊文化不是产生于今欧洲希腊,则今欧洲希腊解释不了《伊利亚特》是什么意思。

古希腊的特洛伊战争,特洛伊英文为Troj,是中国西域龟兹的对音,特洛伊战争也就是对龟兹国的战争。龟兹国长期白氏为王,特洛伊(龟兹)的王子赫克托耳,其名字中“赫克”应该是氐族语“白色”的意思。唐代诗人白居易是龟兹王族后裔,其姓氏“白”在日语里发音はく,和“赫克托耳”的“赫克”发音基本一致。现代维吾尔语中“白色”发音“阿克”,如著名的阿克苏苹果,仍然是从古希腊时期氐族语言发音继承下来的。

记载特洛伊战争的《伊利亚特》,应根据中国历史对龟兹的记载分析其意义。《新唐书·西域传》:龟兹“姓白氏,居伊逻卢城”。特洛伊战争表示攻打的国家时,称特洛伊(龟兹),表示攻打的都城时称“伊利亚”,也就是唐史里的“伊逻卢”,“伊利亚”是“伊逻卢”的对音。

《伊利亚特》的“特”,现在流传在蒙古语中为“惕”,表示“人”的意思。比如“蔑儿乞惕”就是指蔑儿乞人,“合儿鲁兀惕”指合儿鲁兀人,也就是《圣经》中“加利利人”。

《伊利亚特》翻译成汉文可释成《(龟兹都城)伊逻卢人》。因为“伊逻卢”是现代维吾尔语“阿热勒”的词源,“阿热勒”是“两河交汇处、交河”的意思,所以《伊利亚特》可以音译为《楼兰人》,或者意译为《交河人》。

因为“阿热勒”引申出“万法归一,万象归一”意义,还演化成“如来”“耶和华”“阿胡拉”等神名,所以《伊利亚特》也可以意译为《神之子》。《伊利亚特》本身就是双关的,含义非常丰富的书名。

我知道证明古希腊文明起源于中国对整个世界的冲击力,很多人会说,大家都认为,大家都说,古希腊在欧洲。

大家都认为,大家都说的事一定是正确的?

举个例子。

《三国演义》虽然是小说,其中军事常识都是准确的。曹操会为了军士水土不服寝食不安,误中连环计。这还都在温带季风性气候里。

如果亚历山大大帝从今欧洲希腊出发,打到接近今印度,要经过温带海洋、温带大陆、热带季风气候至少三个气候带,士兵是钢铁炼成的?没有水土不服?不病?不死?

要知道,第二次十字军东征,减员率达到90%,也只走了传说中亚历山大大帝路程的一半而已。

弥天大谎,支离破碎,不堪一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