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冉闵:杀胡存汉统,尘土掩黄金

(2018-03-07 00:00:03)
标签:

历史

情感

文化

杂谈

冉闵

分类: 历史杂谈
冉闵:杀胡存汉统,尘土掩黄金

杀胡存汉统,尘土掩黄金

昨天写了对五胡乱华时期的一点感想,其实在这一时期中,发生的事多多,如果从精彩方面来说的话,绝不输给那人人熟知的三国时代,可惜,没人能写一部如《三国演义》那样的书来对这一时期的事件来进行描述,更没有那么多杂剧、笔记来支撑,可能是当时人差不多都被杀光了,后世对其知之甚少的缘故。所以,我们对这一时期始终如雾里看花般的迷离。

事件都弄不清楚,更何况是人物了,算来这一时期中的著名人物,除了一个符坚和他的军师王猛,其它还能有谁呢?北魏孝文帝?冯太后?这些应该算是北魏统一后的事了,不能算在那五胡时期里面。可能最多还有那石勒石虎,刘渊及慕容氏中几副颜色吧,但他们的形象除了“凶残”二字,还能有什么呢?

但是,这一时期中却有一个大人物,一直被我们所忽视了,而历史上他却是大名鼎鼎,后世对他的争议颇多,他甚至被排在中国武将之首,是关羽张飞一流所无法比的,并时而被人称作大帝,可见他对中国历史所产生的影响之深远,他的名字叫冉闵,一颗划过五胡时代的流星。冉闵:杀胡存汉统,尘土掩黄金

第一次知道他那还是下乡当知青的时候,看范文澜先生写的《中国通史简编》中对他有了些了解,只知道他是个杀人如麻的魔头,惨杀数十万非汉族人,无论男女老少,无一幸免云云。

一晃而过,此后竟再也没有见到过冉闵出现在任何书籍资料中了,史书似乎对他是讳莫如深,或者看似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不值一提。及到几十年后才发现,这个在五胡十六国时代如一道闪电般划过夜空的人物,不但在当时,而且对后世带来巨大的影响,他以三十年的生命历程,虽然如流星闪耀在那段国史的夜空,却也如流星般焚尽于那夜空的边际,他留给后人的唏嘘、赞叹、谩骂和疑惑,万千集于一身,尽管他的所作所为使官方无以为评,只能用冷漠的眼光看着他的形象在人们的视线中渐行渐远。

冉闵,五胡乱华时的难民一枚,早年参加乞活军,好陌生的词哈,其实就是当年的难民为了生存,自发组织起来对抗五胡和西晋溃军的侵扰而形成的一个集体,并逐渐规模化、组织化、根据地化,最终这些难民就形成“半兵半民”的乞活军。最后随着那些不能自保的上层官员,将领和士大夫的加入而逐渐壮大。冉闵:杀胡存汉统,尘土掩黄金

冉闵的祖父冉隆,父亲冉良都属乞活军陈午的部队,后十一岁的冉良被后赵石虎捕获并收为养子,并为其征战在各个战场,骁勇异常,功勋卓著,惜在高侯会战时被前赵刘曜俘杀,留下了六岁大的儿子石闵,其实也就是冉闵哈,于是石虎亦将石闵收在身边引为孙儿辈。

及石闵长大,因长期受父亲国仇家恨的教育,从小就立下了“汉胡不两立”的誓言,他虽然表面上对后赵竭尽全力的征战疆场,唯命是从,忠心耿耿,但一旦机会来临,他便发动政变,将大权牢牢控制在手中,并回归冉姓,改叫冉闵。

冉闵最具争议的是《杀胡令》,这是他据“民族英雄”和“杀人魔头”于一身的交集所在,也是冉闵的历史标签。文中历数五胡暴行,号召全国所有汉人起来杀尽天下所有异族。“汉人斩一胡人首级送凤阳门者,文官进位三等,武职悉拜东门”。

此文一出,一日之中,就有数万颗羯人的脑袋堆在邺城凤阳门的大广场上。全国数十万人头落地,并直接导致羯族的消亡。这也使得冉闵被摊上“种族灭绝者”的骂名。冉闵:杀胡存汉统,尘土掩黄金

冉闵诛胡的实质,是这一时期胡汉矛盾长期积累并激化后的必然结果,他此举的目的首先在于是获得汉人的支持,以巩固自己的统治,所以我觉得将其列入民族英雄怕是不当,因为这《杀胡令》的出台在很大程度上是个人的政治目的,而非民族大义。

应该承认,冉闵诛胡是受到中原汉族人民支持的,《晋书》记载,中原各地汉民在获知冉闵杀胡后,都纷纷响应冉闵诛杀胡人:“屯据四方者,所在承闵书诛之”,可见所谓“冉闵诛胡”,其实应该叫做”汉人诛胡“,虽然诛胡由冉闵发动,但是主要参与者还是各地普通汉族百姓,所以本质上其实是民族复仇行为,是一个长期受着侵略迫害屠杀的民族,对另一个民族的自发复仇行动。

在军事谋略和勇力上,冉闵算得是一代名将,再世项羽,军事才能“胡夏宿将莫不惮之”,《晋书》记载冉闵“善谋策,勇力绝人”,多次以少胜多,以弱克强,大破胡骑,胆气一往无前,能够多次在险恶情况下力挽狂澜,化不利为有利。冉闵:杀胡存汉统,尘土掩黄金

 从个人性格上看,冉闵行事粗暴简单,逞勇残杀,刚愎自用,不纳忠言,滥杀部将,缺乏长远战略眼光,这一点上他与项羽颇类似,由于他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力量,所以他盲动而峻急地发动了诛胡事件,并贸然称帝,结果又失去了东晋的支持,这是他走向失败的重要原因。

从未有一个历史人物有他这么大的争议性,甚至导致教科书都因无法定义他而避而不谈。尤其他是在屠杀异族过程中老幼俱杀的行为,更饱受诟病。虽然这也许并不是他的本意,但以当时的历史状况,可能只有行非常之策才能保住我们汉族的延续和血脉,甚至有人说:“无冉闵则无汉人”,此言有一定的道理,没有冉闵,也许大汉民族也成了少数民族,中原大地谁主沉浮就不得而知了。如果抛弃血腥和残忍,冉闵的《杀胡令》带来的结果是基本肃清了外族入侵,解除了汉民族亡族灭种的危机。对此,史家无言,官家缄口,所以,我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来遑作判断。 

网传毛主席在评价历代帝王时,对冉闵有很高的评价,称其为“天赐之英烈,救国救民”,我未看见过官方论述,不敢乱说,一并在此就教于方家。冉闵:杀胡存汉统,尘土掩黄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