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围城》开个小窗透透气如何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的小说,里面的精典句子是:“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想必大家都知道,也都见仁见智的感触多多吧,这围城,有的人看出的是事业艰辛,有的人读出的是爱情轨迹,有的人感悟的是世态万象,有的人欣赏的是不同人生。
我读出的围城其实就是爱情的围城,当然也包括前期的挣扎和后期的婚姻。有人把这围城归结为一个男人同四个女人的故事,这就完全有点标题党的意味,就如同有人把水浒说成105个男人同3个女人的故事一样。主人公方鸿渐一生虽然是同四个女人有关,但那在回国船上的鲍小姐,只是逢场作戏的狂了一把而已,那是不能作数的。

无论是喜欢他的苏文纨,还是他喜欢的唐晓芙,仰或是费尽心机最终达到目的的孙柔嘉,其实都是悲剧人物,也许这几个人没一个是适合他的。想那苏和孙的心机,岂是方鸿渐能应付得了的,肯定是没有好结果,至于他喜欢的唐晓芙,是个孤傲且理想化的姑娘,她心目中的男人是:“我爱的人,我要能够占领他整个生命,他在碰见我之前,没有过去,留着空白等待我”,这就是梦了,无论是今天还是那个时代,谁没个过去,所以我想,这唐小姐的结局定是那个时代的超级“剩女”一枚。
想来,围城中的爱情多半是不成功的,要么苦于终成眷属的厌倦;要么苦于未能终成眷属的悲哀。那么哪儿才有真正的爱情呢?张爱玲有句很精典的话,“夫妻缘来都是极相爱的人,才有勇气决定共度一生,但三年五年,十年八年,总会腻的,不分手也只是如亲人一样生活在一起,可是如果是亲人,又何必再做夫妻呢?”。这可真是个棘手的问题,可能也是个无解的世界难题,做了夫妻就会因亲情的产生而失去爱情,那么追求的爱情又会是什么结果呢?是追到好呢还是没追到好呢?真真地不懂了。
那么爱情同亲情有什么不同呢?我以为是爱情比亲情中多了激情这一元素,长期厮守这激情自然会大打折扣,如果你并不怎么看重这激情,那么你就尽可享受这亲情;如果你即看重激情,又要不忍心损害亲情,那么最好的办法似乎只有在不冲出城的提前下,把城墙捅个洞,开个小窗去透透气了,除此之外实在是想不出还能有其它什么好办法。
“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蒋先生对国学大师胡适的这个评价应该是很贴切的,他终身与结发妻子江冬秀风雨同舟,以胡大师当年的帅气,才情,名望,能同一个小脚女人白头偕老,不仅在当年,就是在当下也都是很不常见的,也常因此而被世人所称道,赞誉有加。但这围城中的滋味,怕只有他自己方能体味得出来。鞋好不好只有脚知道,外人看的毕竟是表面现象。大师骨子里绝对是个多情才子,一生中围绕在他身边的女人何其多多。“也想不相思,可免相思苦。几次细思量,情愿相思苦。”虽然没看见他吐露出在城中心力憔悴的心声,却能从他的行动上,感觉到他对城中那种压抑氛围的抗争。只是,他开的窗也太多了哈。我觉得,有一个能常给自己的心灵深处带来阵阵清风的窗,足矣。

再录下一段我喜欢的张爱玲的话作为结束语吧:“一个男人的一辈子都有这样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了,红的变成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而白的还是“窗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成了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我觉得这话对女人来说也是适合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