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鲁迅也只是个讲师,您就知足吧
一位朋友没评上教授,忿忿然,我于是用标题劝他,是金子总会发光,有水平拿作品说话。怨这怨那的,管个毛用啊。
突然想起,为什么鲁迅也只是个讲师呢,以前好象从来也未曾想过,也许大多数朋友也未曾注意过吧,以鲁迅的水平,评什么职称都不过分,缘何连个教授都没评上呢?不懂。
也许是先生从来就没把这职称当回事吧,也许是当时的各种规定限制吧,总是有原因的,及至网上查后才知道,当时的职称评审并不像今天是由某一级的评审委员会来决定,而是单纯地由用人单位聘任,先生在北京时教过中学,也教过大学,但在北大,虽然先生讲授的主要课程是中国小说史,而他的职称却一直只是讲师,这是因为当时北大校长蔡元培规定,只有在北大全职教书,才可以评聘教授。而先生一直是兼职,所以他的职称只能是讲师。噢,原来如此。

讲师就讲师嘛,这职称虚衔有什么重要的,整整六年,仅仅拥有中级职称的鲁迅,在北大传道授业,善始善终,不仅体现了良好的职业道德,而且成为了学生心目中永久的人生楷模。在他教过的学生中,不少人后来都成为了著名的作家或学者,比如鲁彦、冯至、臺静农、许钦文、魏建功、王冶秋、尚钺等等。
这职称同水平实在的不能划等号,先生的一本《中国小说史略》就足以奠定他在中国小说史研究方面的地位了,那几乎不是一个教授的头衔可以说明得了的。尽管他写这些书时好些学校只聘他为讲师,但实际水平早已非常人能及。大家都称鲁迅为先生,从没听说过有人称鲁教授,我想,这先生的含金量要比这教授要高得多吧。

想当年,没有学历没有职称没有头衔的大师比比皆是,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他们有什么学历,能影响他们在中国文学,文化方面对国人的影响吗?能降低他们大师的水平或有损什么风采吗?在这群体中,我最佩服的还是沈从文了,想他只一高小学历,却站在中国文学的巅峰。尽管其中有点点的私心,因为,我也只是初小的学历。虽然冒充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不过,我是一直叫自己是知青,只是表明身份而已,真是从来没认为是知识青年哈,是不是有点掩耳盗铃了。
但在当今,这职称好象是很重要了,因为它的高低是同待遇挂钩,甚至是影响你能否进入相应的单位和部门,在退休时也会因为这个而有很大的差别,同样是退休,同样是什么都不干,不作任何贡献了,但,那明晃晃的银子可是要分个三六九等的,有职称的可以加分,可以多分银子,这是不争之实吧,所以,理论上可以说说看淡些,现实中那可是万万马虎不得的,沈大师如果在今天,别说在北大教书了,怕是想当个北大看门的,也要找熟人开后门吧,所以同志们为这职称争个头破血流的也就可以理解了哈,尽管我在劝朋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