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乡巴佬到城里人
(2025-03-25 10:26:33)从乡巴佬到城里人
——杨妙珍女士的人生故事
黄 冀
1974年的春天,一名14岁的小姑娘从应县的南河种村到了位于怀仁县三里庄村的金沙滩林场第四作业队。在半个世纪漫长的岁月里,小姑娘变成了老太太,金沙滩林场第四作业队陆续变成了雁北地区林科所、朔州市林科所……更重要的是,当年那个土里土气的小村姑,变成了光鲜亮丽的城里人。
这个小姑娘叫杨妙珍,几十年里林科所的人们都叫她的乳名:仙桃。离开林科所后的四十年里我和留在那里的几个好友一直没有断了来往,但是异性之中,她是唯一的一个。她和前几年才退休的丈夫段先生见证了林科所的始末,许许多多我不知道的往事就是通过她了解到的。
小学阶段的仙桃,在老师眼里是个尊师守纪,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品学兼优的孩子。但在当时的农村,重男轻女现象根深蒂固,她的父亲觉得女儿迟早要嫁人,不是自己家人,所以在她小学毕业后就不再培养她继续读书了,尽管全班36名同学中她以第九名的成绩可以进入初中,自己把书包已经准备好,但学校的大门一天也没有进,早早参加了生产队的劳动。当时生产队一个强壮男劳动力每天定工分10分,年末分红3角九分,她一个小姑娘只给八分工。叔叔在雁北地区林业局开汽车,探亲回家看到侄女一天辛辛苦苦只挣三毛钱,就联系了雁北地区金沙滩林场的场长,场长说第四作业队春天育苗正需要人手,一个女工一天能挣九毛钱,是生产队的三倍。从而把她送到了三里庄。
随她来的还有几件洗换的衣服、一捆简陋的行李、一袋玉米和半袋小米。杨师傅把玉米和小米交给了食堂、把仙桃交给了队长曹守业后走了。“十四岁的小姑娘能干啥?”曹队长自言自语嘀咕了一句,把一头小毛驴的缰绳递给她:拉上到草多的地方放驴去吧。小毛驴左拉不走,右拉不走,看看一边站着的队长,再看看犟着的毛驴,她哭了。曹队长转身折了一根树枝:不走你打它。善良的小姑娘没有打,而是选择了用树叶引着毛驴,一步一步到了草地。别的同学还在父母亲身边读书、追蝴蝶的年纪,她就早早走上了生活之路。
四队有一排半房屋,就是我们插场后那个叫南院的地方。半排是一大五小六间砖瓦房,是他们的伙房和办公室;后一排有大约二十余间土房,有单间也有套间,仙桃和在幼儿园看孩子的一个50多岁的女人住在一屋。开饭了,仙桃端着碗不知道如何买饭,来时口袋里没有装一分钱,两只眼睛盯着队长看。队长笑了:你叔叔说了,每顿吃多少你自己决定,打饭时和管理员说记账,伙食费开资后扣除。
时隔50多年,仙桃还清晰地记着副队长叫王忠,食堂管理员叫王志东。当时还有好多双职工,不少还有孩子,所以建有幼儿园。雁北地区林科所组建后,这些人大部分离开,只留下汪自喜(八十年代初担任林科所副所长)、周君山和高荣。
春天过去了,夏天也过去了,秋末的一天,仙桃的叔叔把离家半年的侄女接走,行李还留着。冬去春来,她就像候鸟一样只身又来到了这个熟悉的地方,同屋的伴侣换成了一个同龄的来自唐山的姑娘,叫张玉霞,她的父亲是在雁北地区林业局工作的张立山。同时还熟悉了从怀仁县城来的管润兰(雁北林科所成立后成为插场知青)等人。和母亲分别时,母亲知道一别又是半年,泪眼朦胧,依依不舍,把积攒下的八颗鸡蛋都给女儿带去。懂事的仙桃只吃了一颗,一块工作的几个人提出买其余的几颗,她因为和润兰最好,就都卖给了润兰。
副队长王忠对仙桃很关心,经常提醒她还是个孩子,要注意身体。她至今很感激。那几年闹地震,人心惶惶,不安忐忑,睡不好觉,晚上不敢睡。队长开会要求大家提高警惕,一旦地震发生迅速跑离屋子到空旷地带。那时仙桃倒不担心自己,更多的是担心裹小脚的奶奶和年幼的弟弟妹妹。王忠便哄她说,听说应县南河种地震了,把仙桃吓哭后又哄笑。
好多年后,南院半排里的砖瓦房变成了家属房,仙桃婚后和丈夫在这里住了好几年。我曾经问过她,你初到南院时也叫南院吗?她说南院是建起了雁北林科所后才有的名字,当时林科所的办公室和你们的知青屋都是乱坟滩。
我和仙桃的交往是在担任苗圃施工员之后,确切的时间是1979年的春天。那一年一开春,苗圃负责人郑春荣给我分配了新任务:带领数十名来自各地的男男女女临时工进行杨树扦插。初期人很多,我不全认识,但仙桃等几位在林科所食堂打饭的彼此见过面。快下班时我带着记工本逐一问名字,才知道她的姓名。给我最初的印象,她的脸蛋圆圆的,笑起来的时候露出一排洁白整齐的牙齿,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长得很漂亮。夏天到了,进入管理期,留下了近一半的人员,逐渐也就都熟悉了。某天是松土除草的任务,发现仙桃锄过的地里躺着一株幼苗,便告诉她小心点。次日又发现她锄过的地里仍有缺苗的情况,原地刨开,发现她把锄倒的幼苗用土覆盖,便毫不留情把她训了几句。之后仍发现她锄过的地里有缺苗,但刨开后没有发现什么。还没有站起来,就听到她们几个在偷笑。几天后,缺苗的情况不再发生,我也就把这件事忘记了。
好多年后,我们回忆起这件事,仙桃问:你知道我们那时候笑啥呢?我说可能笑我工作太认真吧?她说:笑你笨呢。我埋了让你刨出来,你越骂我越紧张,锄死的越多。后来那几个年龄大的提醒我锄死了不要埋,装裤兜里,到厕所扔了就是,他就找不到了。找不到你就不骂了,我也就不紧张,也就再没有锄死的。
苗木进入夏季管理期,除了松土、除草、抹芽,还有浇水等工作。松土、除草、抹芽白天干,浇水则昼夜进行。一天仙桃提出参加夜里的浇水工作,我就让她负责看井房并检查高灌漏水。那年我的好友赵旭担任食堂管理员,晚上回宿舍没有脱白大褂。我正准备到地里看看,看到白大褂,突发奇想,把张歧、吕全华叫上说仙桃看井呢,装鬼吓吓她。三人把赵旭又拉回食堂,把炊事员的几件白大褂取出来,到了苗圃地。我们三个边走边聊,离井房还很远,想象着仙桃见“鬼”后的惊恐样。不曾想到寂静的夜色中,一个黑影伴着喊声到了我们面前,“鬼来了,打鬼啦”。突如其来的声影把我们吓了一跳。原来是仙桃巡查高灌漏水,早就听到我们的说话声。偷鸡不成蚀把米,倒让她把我们吓了一跳。
数年之后,我离开林科所子弟学校外出求学,仙桃被安排到怀仁城一户人家的闲置房里,给进城读书的五个学生做饭,孩子们都叫她“仙桃姨姨”。每天上午单位派人把各家做好的饭送到这里,中午她负责加热,晚饭和早饭是她负责做。夜里,四个小姑娘在炕上睡,她在地下支了一张床。隔壁是房东老太太,一个男孩和老太太在一起。和孩子们一起住宿的日子,充满了欢声笑语,每天都有新鲜有趣的事情发生。夜里,几个小姑娘你一言我一语,越聊越兴奋,有时完全忘了已经是深夜。仙桃就严厉地说:“都几点了,还不睡觉!”这一声吓得她们赶紧闭上嘴,大气都不敢出。早晨,仙桃早早起床做饭,准备洗漱用水。几年里一天都没有耽误孩子们的学习。
从食堂出来,仙桃又进了林科所的幼儿园,担任了几年幼儿老师。忙碌而充实的工作让她收获了孩子们的爱和家长的认可。她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一起唱歌、跳舞、绘画,把自己也当做成一个孩子,真正融入到他们的生活当中去。孩子把她当做自己最亲最爱的人,有的还会主动亲她,抱她。至今想起那种情景还感觉很幸福!
仙桃在40岁那年到了怀仁陶瓷厂,在那里工作了十二年。十二年间,她带着对陶瓷事业的忠诚和坚守默默耕耘,勤学肯干,积极向上,工作认真负责,成为领导和同事们眼中的业务能手。开始她对陶瓷行业一窍不通,不懂技术没有经验,一切都要“从零开始”。可仙桃身上有一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倔劲,前方越是困难重重,她越有向上攀爬的韧劲。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学习,她渐渐适应了厂内的生活,工作起来就比较得心应手了。她在工作上吃苦耐劳、踏实肯干,渐渐地她过硬的业务能力被领导发现,被升为质检员。质检员的职责是对产品质量进行全方位监督管理,责任重大,需要认真负责,铁面无私,敢于较真。她曾经告诉我,既然厂长把她安排在这个岗位上,那她就要对工厂负责,对产品负责。在质量面前,她一直都是铁面无私的。担任车间主任的七年里,领导着近百名工人,她依旧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保持着熟练、严谨的工作状态,不断进取,积极奉献,用自己的坚持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位同事。至今厂内以前的同事提起仙桃来,大家都有口皆碑。说她总是能在生产中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和出现的缺陷,及时反馈给生产的相关部门进行处理。在新员工进厂的时候,她总是能够把自己多年来积累的工作经验传授给新员工。
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仙桃正是靠着自己的坚持与坚守,从一个乡巴佬成长为车间主任,对她来说是成就也是成长。人生没有白走的路,她走的每一步都算数。
那些年流行电话拜年,我们每年都要通几次话。记的有一次仙桃说:以前我一直记恨你对着许多人骂我锄死树苗埋土里一事,担任了质检员,特别是当了车间主任后,我再不记恨了。我明白了这是责任。
陶瓷厂工作了十二年,仙桃又到了怀仁四中担任楼管,一直到现在。
楼管的工作虽然平凡,但却关联着全校上千名女学生的安全。当学生还在寝室休息时,她就和其他几名同事早已开始打扫大厅的卫生;当学生在教室上课、操场运动、学习晚归时,她的身影总在值班室或大厅默默值守整栋楼的平安,维护门厅和门前的整洁。她的笑脸是学生想家时的慰藉,她的问候是学生“回家”时的温暖;敬业、开朗、亲切,是她由心而生的常态。
担任楼管工作十多年来,仙桃一直兢兢业业地守护着整栋大楼的安全,学生们亲切地称她“阿姨”,学生们天天进进出出,她都会亲切地跟学生们打招呼“上课去啦,记得把早餐吃上!”……不少学生她都能叫得出姓名。去年晚上的一天,有一名学生说肚子不舒服,她明显感觉到是生理期的女生常见的情况,就马上煮了红糖姜水让服下,边吃边安慰。她十几年如一日,在这个岗位上陪伴了一届又一届学子,看着她们从刚入校的稚嫩少女到毕业时的青春勃勃,她的内心充满骄傲和自豪。只要学生有求于她,不论何事,也不管是不是她分内的工作,她都会第一时间去帮助解决。她经常说,只要能让外出求学的孩子们在这里感受到家的温暖,我的付出就是值得的。太多感动,无法一一描述。
仙桃的家庭生活是幸福快乐的。丈夫段先生毕业于师范院校,先是人民教师,后调入林科所工作。两个女儿大学毕业后分别考入怀仁市某部门和山西省某大医院工作。每年的母亲节,两个姑娘都要给母亲送大把玫瑰花。这时,仙桃都要在微信群秀一下。当然,羡慕之余,我往往会打击她一下:不如送一些实用的,买一块猪肉也比花好……
仙桃的业余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每天早晨,都要去广场上与音乐和姐妹们共舞,健身已经成为一种享受。隔三岔五,把照片和视频发朋友们欣赏。用她的话说,人生最美好的时光,莫过于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在广场上共舞,充满快乐与满足。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宁静,在汗水中找到自信与美丽。
有了手机后,我们时不时互发短信问候。冬天到了,我给他发了“老仙,又是一个冬天,今天天气真冷,你一定要照顾好自己啊,千万别冻着!常言人怕冻腿,猪怕冻嘴,我已经把棉裤穿上了,你赶紧买个口罩吧。” 我心想,这下她一定会上当。确实如此,马上就收到了她“谢谢”的回复。还没有等我放下手机,她的电话就打过来了:又上当了,我大体看了一眼,还以为你真关心我呢。
十几年前,我们加了微信,之后她又把我们共同的好友小安、老岱拉到同一个微信群,开始了一天都没有间断的微信聊天,发生了一件又一件笑疼肚子的故事。
故事之一:双珍轶事。一个是我在文联的同事孙淑珍,另一个就是杨妙珍。二人本来素不相识,皆因我之牵线才有了相逢的机会。某年,拙作印出后,想送当年的几个知青好友指正,恰淑珍到怀仁办事,便托她捎去。便把仙桃的手机号码、单位地址写在一张纸上面。写姓名时,想起当年多次被仙桃捉弄,君子报仇,四十年也不晚,便把她的外号用同音的字写上,还用的是女性常用字,之后加了女士二字。当然,淑珍不知道这些。
淑珍回来,告任务完成。我问如何接的头,她说按照地址、电话号码,提前打了电话,过去以后您的朋友已经在校门口等待。我问“您是某某某吗?没想到对方很腼腆,竟然还脸红,最后羞答答地接收了书。”
淑珍说看到对方别别扭扭的不自然神情,有点质疑对方是不是我的初恋。
晚上,仙桃把那张写有她外号的纸拍照发微信群,顿时热闹成一片,她又和小安、老岱把与淑珍的接头经过详细说了一遍,末了又愤愤地说:我根本没有想到一个和我素不相识的人一见面就叫我的外号,看着对方很斯文的样子,又大老远来送书,我心里再不舒服也只得点头承认。能把别人外号郑重其事地叫出来的真没见过。背后啥原因,你们想去哇!话毕,群内一片哄堂大笑,小安直叫“肚子都笑痛了”。
故事之二:玩具拜年。某年春节,仙桃发了一个视频,是她外孙女的复读机玩具,一个毛绒绒的企鹅。那个企鹅叫着我的外号,摇头晃脑祝我新年快乐。我说:我还没有给全华和张岐拜年呢,你同时喊一下他俩的外号也祝新年快乐再给我发过来。她照办了。末了加了一句黄冀让说的。全华和张岐与我同在林业班宿舍群,转发后两位老友一下就听出是仙桃的声音,哭笑不得,其他学友则哄笑成一片。今年春节,我问仙桃复读机玩具还在吗?再给全华和张岐拜年。仙桃这次学聪明了,用的是普通话。全华没有听出来,妻子小韩听出来了,说你俩永远也长不大。张岐则至今不知道是谁。
半个世纪前,带着梦想、忍受着远离家乡和亲人的孤独,仙桃离开了农村,在一个又一个单位挥洒着汗水,只希望在成就自己人生的梦。如今,她早已在怀仁市有了自己的家,在城里立住了脚根。每天,她像一只小小鸟,习惯了自由穿梭在灯光璀璨的城市。这里,有她的事业、她的小窝、她的梦想和眷恋。作为她多年的朋友,把她几十年里在人生路上演的一幕幕奋斗的故事,选择部分记录下来,因为外面的世界很大,很美,很精彩。
2025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