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博学宏才乐道遗荣

(2024-08-31 09:56:30)
标签:

文化

博学宏才 乐道遗荣

——宋宏荣先生《梅泥韵》序言

 

为了给师兄宏荣先生写好这个序言,我想了好长时间,最终感觉这个题目比较最合我的感受:博学宏才,乐道遗荣。博学宏才是指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乐道遗荣是说乐守圣贤之道而抛弃荣华富贵。宋宏荣先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梅泥韵》是宋宏荣先生继《宋氏家谱》《张庄村志》《史海拾萃——中国历史大事件素描》之后的又一部力作,收入的作品40篇,绝大部分是散文,还有几篇高质量的论文,近18万字。

宋先生是按照创作的时间先后排序的,仔细拜读后,觉得可以分为几类,各类都有特色。

梅泥韵》中,追忆亲人的作品占了很大一部分,有母亲、妻子、舅舅等多人。先生用深情的笔触,追忆了对已故亲人的思念与感激,更引发了我们对于生命、亲情、爱情等问题的深入思考。在《梅泥韵》里,《回忆我的母亲》《我的舅父》《思情无限》等作品最令我动容。这些回忆文章,显示出作者洗尽铅华、褪去浮华、返璞归真的心灵境界,文笔冷静又温和,纯真且哀怜。文中还融入了对生命与亲情的深刻思考。他通过描写亲人的去世和自己的内心感受,引发了对生命无常和亲情、爱情珍贵的思考。不仅提升了作品的思想深度,也使得作品更具有普遍性和社会意义。他通过回忆几位亲人生前的点滴,表达了对亲情的珍视与感激。同时,他也通过作品,将亲情的力量传递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能够珍惜身边的亲人,传承家族的优良传统,重新审视亲情的重要性,也让我们更加珍视和感恩身边的一切。愿我们都能像宏荣先生一样,用真挚的情感去书写自己的人生篇章,用感恩的心去拥抱每一个美好的瞬间。

《梅泥韵》中,回忆家乡民俗的作品也不少,有《盼大年,过大年》《闹正月的习俗  故乡的元宵》《同岱岳庙会有关的戏谑小故事》《浓浓的年味来》等。宋先生满怀着诚挚的情意,以其风格各异的遣词,悉心勾勒着人世间的温暖镜像。传统的节庆民俗在先生的眼里,是幸福祥和的。在《盼大年,过大年》和《闹正月的习俗  故乡的元宵》等文中,先生以素描的方式和温情的笔墨,描摹了一桢桢温情浪漫的过大年、过元宵节的场景,将故乡的民风节俗与传统文化相勾连,描摹出俗世民俗中最为恬淡、温润的一幕。阅读先生的文章,犹如步入了一座精彩纷呈的民俗百花园,在一睹尘世芳容的同时,一并感受晋北农村风情的恒久魅力。让晋北农村的民风民俗,如沐春风般地深慰着人们的心田,以此激发起了人们对美丽家园的依依眷恋之情。

《梅泥韵》中,有几篇描写家乡文物古迹的作品,如《洪涛山原有的几个寺庙及民间传说》《我与雁门关及广武的情结——雁门关广武游记》等,阅读此类文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不同的信仰体系,收获许多宝贵的体验和感悟,并且寻找内心的宁静和平和。通览后还会意识到保护寺庙文化和自然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只有将这种文化传承下去,并且与自然和谐共生,我们才能够拥有更美好的未来。雁门关、广武古城等地这些年多次去过,参考宋先生的文章,故地重游,随处都能带给我们惊喜,让我们留恋其中,深情感受岁月沧桑,更是一场不用奔波可穿越先秦、辽金、明、清历史时空的文化之旅。

《梅泥韵》中,追忆学校生活的作品也占了很大一部分,有《回忆我独特的小学阶段》《我的一个儿童节》《回忆我的恩师郭申之先生》《我难忘的初中学习生活》《深切怀念挚友柴高文同学》等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校时光,人到暮年,老去了容颜,沧桑了心境,但唯一不变的是那颗曾经青春、火热的心。学校生活数不清的点点滴滴,铭记在心,经久弥新,每每想起,唏嘘不已。

印象中谈到家族史,似乎有种“浪花淘尽英雄”的苍茫之感,缺少点传奇故事、英雄悲歌仿佛缺失了点色彩;但在时间的长河里,更多的是蝼蚁一般平凡的生命,每一天经历的都是平凡人的喜悲,这就是每天看似相同却有变化的生活构成了不同的人生、血缘亲情维系下的不同人生组成的家族史,在传承的人生中感受到继承和发展的精神与信念。《梅泥韵》中,追忆家族往事的作品我反复进行了学习,因为先生的故乡张庄村当年曾经是山阴县文联的扶贫村,里面的人物、故事似曾相识又不都了解。《梅泥韵》中有《记旧社会农村家族械斗的一段往事》《我见识过的几件诡异事件》《回忆抗战时我家蒙受的一场劫难》等篇,有的故事当年在入户调查座谈时曾经听到过。家族史是一代代人生的缩影,先生作为一名老牌大学生,文字平实有趣,将大的历史时代熔铸在个人经历,把家史写作变成追忆过往的尝试,文字的背后除了苦难,更多的是对家人的缅怀、生活的品味和对历史的感知。作为在滚滚历史车轮下观察个体思想与行动的样本,这几篇值得一读。

宋先生在中外合资企业担任过重要职务,亦在国内各种年会、学术期刊发表过多篇经济论文,还受邀参加了达沃斯经济论坛年会。《梅泥韵》中收录的几篇都是高水平的论文,对企业管理有兴趣同志的不妨一读。

作为一名老牌文科大学生,宋先生创作的疆域是辽阔的,《梅泥韵》中,诗词、杂感类的也很多。他为多种体裁的写作都作出了贡献,这是先生的光荣。

历史长河,人生苦短,每一个人都是大千世界的匆匆过客。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总要想到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留点什么,这样才能在回忆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过去的碌碌无为而羞愧。年逾八旬的宋先生在完成42万字的《史海拾萃——中国历史大事件素描》一年多之后,又把《梅泥韵》付梓,也实实在在地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党中央号召建设学习型社会,离开工作岗位的老同志更应该活到老学到老,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这是自身的需要,也是时代的要求。宏荣师兄已榜样在先,我辈更应不懈努力。 

最后,再次祝贺师兄的大作付梓,愿师兄幸福安康。同时期盼师兄的《篆隶百家姓》早日问世。

是为序。 

 

202483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