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朝瓷器器型认知:(一)

(2018-09-15 15:17:57)
标签:

财经

历史

图片

文化

杂谈


康熙时期瓷器的历史概括(一):

清初,经过顺治时期的过渡,到康熙时政权已趋稳固,社会经济逐渐恢复发展,呈现出全面繁荣景象。清政府对内,除继续以高压手段加强专制统治外,也实行了一些安抚民心的新政策,如一六九九年实行的“更名田”及以万实行的“摊丁入亩”,特别是废除了明代以来的“匠籍”制度,相对地减轻了对农民和手工业工匠的盘剥和束缚。康熙,是我国历代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其六十一年的统治中,总结并借鉴明代兴亡的历史教训,潜心研习汉文化,并善于引进和探用西洋先进科技和工艺,使社会各方面都取得巨大的进步和成就,制瓷业也得到长足的发展。

自左向右:长劲瓶、梅瓶(1)、长颈葫芦瓶、梅瓶(2)、梅瓶(3)、摇铃樽、梅瓶(4)、葫芦瓶、大口樽、柢槌瓶。

江西处于南明抗清斗争的拉锯战地带,战乱延续至康熙初期,民众饱受清军蹂躏和镇压,景德镇的制瓷业因之一度衰落; 直到康熙十年,才有景德镇奉造祭器的记载。康熙十三年,在吴三桂战乱的影响下,景德镇掣瓷业再度受到破坏。康熙十九年和四十四年,朝廷先后派内务府广储司郎中徐廷弼、主事李延喜、工部虞衡司郎中臧应选、笔帖式车尔德、江西巡抚郎廷极督理景德镇制瓷, 从此官窖开创了以督窑官姓氏称窑的先例。历史上所称的“臧窑’,即指康熙十九年九月到二十七年臧应选督驻景德镇时奉旨督烧的各种单色釉品种,它代表了康熙前期景德镇瓷器制作的水平。“郎窖’是指康熙四十四年至五十一年,江西巡抚郎廷极主持景德镇窑事时所烧的瓷器;其中著名的有:仿明宣德红釉的“郎窑红”、“豇豆红”色釉及仿宣德的青花,仿成化的青花斗彩和仿永乐的白釉脱胎器等。

自左向右:油槌瓶、观音樽、蒜头口瓶、梅瓶(5)、长颈葫芦瓶、长颈荸齐扁瓶、羅蔔樗、蟋螭耳蒜頭口瓶、观音尊、蒜 头版头口荸齐扁瓶

造型特征:

康熙时期瓷器造型古拙、凝重而质朴。此时,尽管胎土精细,瓷质坚密,但在明末器型敦厚的遗习影响下,早期的胎体,仍未能摆脱前朝胎体厚重的特徵,这在康熙前期尤为突出。至中、晚期,胎体才逐渐变薄,但又有别于雍正时期的轻薄隽秀。从现有传世的官、民窑器物中可以看出,康熙瓷器大部分都烧裂得很精致,这首先应归功于胎体的精良和裂坯成型技术的纯熟。

自左向右:长颈瓶、观音樽、绶带葫芦瓶、羅蔔樗、长颈瓶、撇口瓶、玉壶春瓶、荸齐扁瓶、撇口樽、长颈起弦荸齐扁瓶

此时瓷器造型之众,规格品种之多,难以数计,与明代宣德、嘉靖、万曆三朝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可谓开清一代造型的先河。琢器中的大件,如樽、觚、鱼缸等,式样之多,尺寸之大,制作之规范,更胜于明代嘉靖、万历时期。常见的青花、五彩、粉彩、珐琅彩、三彩、郎窑红釉等品种,均烧契出许多新颖器型,并多有模仿古铜器的型制。顺治以来出现的新型将军罐、花觚、香炉、笔筒等,此时更为普遍。在清代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史中佔重要地位的康熙外销瓷,造型新颖,千姿百态,至今仍广见于西欧各团。

自左向右:瞻瓶、直口瓶、撇口、汉壶樽、琵琶樽、锥把瓶、琵琶樽、蟋螭耳樽、瞻瓶、胆瓶

康熙时期瓷器的历史概括(二):

康熙时期的瓷器,造型多样,品种丰富;新品种层出不穷,多达百种以上,为前所未有。大器超过一米,浑厚奇伟;小器玲珑透剔,巧夺天工。除官窑器外,民窑日用器数量也相当可观,青花和五彩器广泛流传,贸易瓷外销增多,兴旺的民窑给景德镇瓷业带来空前的繁荣。官窑和民窑相互促进,技术迅猛提高,品种不断创新。独步当朝的青花,绚丽多姿的五彩,刻意追步的仿古瓷,以及崭露头角的粉彩和珐乡彩等等,为雍正、乾隆时期瓷器生产的盛世奠定了基础。

康熙器型示意圖

自左向右:纸槌瓶、瞻瓶、瓜棱双耳瓶、玉壶春瓶、花觚、玉壶春瓶、盘口观音樽、长颈荸齐扁瓶、观音樗 、橄榄瓶、长颈瓶、羅蔔瓶 、

此时的瓷器,胎土淘炼得非常精细,质白缜密,坚硬纯净,素有“糯米汁”、“似玉”之美称。更兼釉质细润,紧密熔于胎骨之上,浑然一体,有“坚白釉”、“粉白釉”、“硬亮 青釉”之赞誉。这种胎釉特点,使康熙时的釉上彩、釉下彩及色釉等,显得灿烂缤纷,美不胜收。

康熙器型示意圖

自左向右:观音樽、长颈瓶、撇口观音樽、直口长颈瓶、花觚、蟠螭耳方瓶 、铺首耳琵琶樽、羅蔔瓶、摇铪樗、花瓣盘口瓶、贯耳瓶

图案纹饰上体现的时代特徵就更为显著,以青花和五彩为主的绘画工细精丽,典雅优美。在当时宫廷画的影响下,景德镇绘瓷大都先以官廷画师刘泮源等人的设计为蓝本,再由分工严格。技巧熟练的工匠依样绘出,其效果与当时著名画家“四王”(王翠、王锰、王时敏、王原祁)在纸绢上作画所产生的效果相近似。同时,宗法晚明的陈老莲、沉周等画家的山水、人物绘画,也有较多的表现。民窑的绘画较之官窑的更为生动,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画意深邃。

康熙器型示意圖

自左向右:茶壶、茶壶、僧帽壶、执壶、宜兴紫砂胎珐琅彩茶壶、竹节壶、凤首提梁壶、军持、宜兴紫砂胎珐琅彩茶壶

康熙时期瓷器的历史概括(三):

康熙官、民窑瓷器传世颇多,据其时代特征,结合民窑器贯穿本朝始末的干支纪年款,加以归纳,历时六十一年的康熙瓷器,其原貌便清晰可见,并能分篇早、中、晚三个阶段。继明代以来制作的外销瓷,此时有了新的发展,器型之繁、数量之多,前所未有。常见器型有高奘的撇口花觚、圆形与六方形的罐、牆壁上挂用的带流水龙头的盥洗瓶,遗有简瓶、樽、壶、军持、盆、盒、汤盘、洗、耳杯、鱼盘等。

康熙器型示意圖

自左向右:寿字壶、网纹桃钮茶壶、提梁壶、瓜棱把盂、多穆壶、六方执壶、瓜楞盖执壶、凸莲瓣军持、军持

一般的花口折沿浅坦的大盘碗类就更为多见。其中一种口似缺边的脸盆,为修面养生用具。这些外销瓷,普遍早高奘器型,甚至有的盖钮也格外高长。品种有青花、五彩、粉彩、乌金釉、霁蓝描金、酱釉开光、蓝釉开光等。描金洋彩也常绘有开光。另一类仿日本风格的洋彩器,器型有板沿浅坦的盘与大型的觚、樽、罐类,多以五彩、粉彩、青花与红彩描金乌饰。

康熙器型示意圖

自左向右:撇口碗、盖碗、盖碗、盖碗、双耳浅碗、撇口碗、墩式碗、高足盖碗、撇口碗、收口碗、撇口碗、墩式碗、撇口大碗、八方花口碗、撇口碗、收口碗、盖碗、撇口大碗、撇口浅碗、撇口碗、撇口碗、双耳浅碗、荷叶式碗

其中,罐、车持壶、执壶、菊办缸、八方碗、大 盘、花边盘、折沿盘之类的风格,尤与日本江户时代“伊万里”(相当于康熙时)瓷器相近。专为西方定烧的器物,多加绘皇室、贵族的徽章图案。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康熙五彩双凤缸,凤首戴有皇冠,是当时俄国彼得大帝在中国定烧的瓷器。、

康熙器型示意圖

自左向右:石榴尊、苹果尊、马蹄尊、撇口瓶、撇口瓶、茄式壶、马蹄尊、爆竹瓶、双陆尊。

康熙器型示意圖

自左向右:仰钟式杯、高足杯、铃铛杯、卧足杯、铃杯、收口杯、马蹄式杯、双耳杯、提梁方斗杯、马蹄式杯、 卧足杯、墩式小碗、蟋螭耳杯、卧足杯、撇口杯、高足杯、仰钟式杯

雍正时期瓷器的历史概括(一):

步入清代盛世的雍正一朝,为时虽仅十三年,但制瓷工艺却发展到了历史上的新水平,某些品类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前后两朝。此时,景德镇瓷业工人技术水平较康熙时期又有所提高,更加注重制瓷质量,博采众长,精益求精,从而迅速把清代瓷业生产推向工艺精良的发展阶段。这正是康熙时把瓷器当成鉴赏品而制作的延续,也是历史演化的必然结果。


自左向右:大口梅瓶、卷口梅瓶、唇口梅瓶、撒口瓶、四繁梅瓶、撇口梅瓶

康熙时初创的一些品种,如粉彩、墨彩和珐琅彩,以及传统的斗彩和釉里红等,此时又展新貌;仿古各名窑及仿明宣、成之器,品类更为繁多,有的“参古今之式,动以新意,备储巧妙”有的探撷宋、元、明、清以来瓷器色釉之优者予以总结,花样翩新,“更上一层楼”。雍正时期制瓷风气之严肃认真,为随后的乾隆时期所不及。景德镇在几任得力督窑官的佐理下,集中最优秀的工匠,听命于喜爱瓷器的雍正皇帝的直接遣使,甚至一些官窑器的器型、图案、品种,也须御批审定和御出新样后方可奉命烧造。


自左向右:葫芦瓶、上圆下方葫芦瓶、撇口葫芦瓶、蒜头口瓶、蒜头口瓶、蒜头口瓶、瓜棱葫芦瓶、莲蓬口瓶、葫芦瓶

《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以下简称《清档》雍正记事杂录》记载:“雍正七年八月初七日郎中海望持出菊花瓣宜兴茶壶一件,奉旨:作木样交年希尧,照此款式作霁红、霁青釉色烧造。”《清档》又载:“雍正九年四月十七日内务府总管海望持白瓷碗二件,奉旨著将此碗多半面画绿竹,少半面着戴临撰字言诗题写地章,或本色全绿竹;淡红或白色酌量配合烧造(戴临是雍正皇帝的代笔人)。”故宫博物院至今仍保存著清代宫廷画师所设计的进呈图样。这种呈审制度,肇始于康熙朝,延续至晚清时期;某些图器和图案已成金科玉律,各朝相袭。


自左向右:双陆樽、橄榄瓶、胆瓶、撤口橄榄瓶、长颈瓶、观音樽、马蹄樽、橄榄瓶、双耳凸菊瓣瓶、橄榄式贯耳瓶、莱箙瓶、撒口凸菊瓣瓶、纸槌瓶、洗口长颈瓶、橄榄瓶、橄榄瓶、胆瓶、橄榄瓶、橄榄式贯耳瓶、长颈梅瓶、长颈凸稜瓶、大口樽、锥把瓶

造型特征:

雍正时期瓷器的造型,一改康熙时浑厚古拙之风,代之以轻巧俊秀、工丽妩媚之貌。器型之美,可与以纤细秀丽著称的明永乐、成化瓷器相提并论,各部分之间比例协调,恰到好处。外形上素有“线条美”之誉,确有增一分则拙,减一分则陋之感。造型品类中除大量的创新之作外,遗有诸多的仿古款式,其中以仿宋名窑器最篇突出。这些秀美端庄的器型,出神入化,高雅之至。此时的瓷器造型之美,数量之巨,式样之多,达到空前的境地,并为乾隆瓷的造型工艺奠定了基础,也大大提高了当时整个社会的审美观和欣赏水平。


自左向右:贯耳瓶、拐耳瓶、牺耳汗壶樽、蟠蝎耳樽、灯龙瓶、洗口瓶、绶带葫丽瓶、环耳樽、如意耳樽、洗口瓶、贯耳六方瓶、彷汗壶樽、三牺樽、弦纹蓴齐扁瓶、双蛎耳樽、铺首耳樽、贯耳樽、三牺樽、鹦鹉耳扁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