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培养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策略研究》论文

(2016-01-16 16:01:45)
分类: 小课题

培养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策略研究

                    

 

 

  [摘要]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阅读教学也一直是语文教师们所关注的焦点,课堂上,老师们文本分析了,读中也感悟了,工作做了不少,可是结果却让人大失所望,分析其中原因,我觉得应该是我们的阅读方法没有处理好,所以,在本论文中我做了探索性的研究,通过对阅读现象的分析,对阅读方法的思考,找到了解决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生;阅读现象分析;  阅读方法研究; 解决策略

 

    当把一台电视机,一台电脑,一本书,放在学生的面前,他们首先会打开的是电视机或电脑。现今的学生离书籍很远,更不用说,让他们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而一张语文试卷上,总少不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更会令他们头痛。老是批阅这一部分,很难得意起来。所以,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阅读教学也一直是语文教师们所关注的焦点,课堂上,老师们文本分析了,读中也感悟了,工作做了不少,可是结果却还是让人大失所望,根据这种现象,我做了细致的分析研究,我总结了这样的几点原因:有的孩子是因为对阅读没有兴趣,有的孩子是因为分析理解能力差,还有的孩子是因为马虎不细心,总之,分析其中原因,我觉得应该是我们的阅读方法没有处理好,凡是没有学过流利的阅读的人,他不可能顺利地掌握知识的。无论什么也不能取代书籍的作用。所以在这里,我想谈谈自己对培养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策略研究。 

    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那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呢?

首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增加课外阅读量。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作了具体明确的规定:“ 12年级要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34年级要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56年级要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可见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有相当的比重。同时《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阅读有兴趣,就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内因条件,培养小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是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第一步。

二,教师要把培养良好阅读习惯地教学融入到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中去。

课内阅读是教师阅读教学中比重占的较大的一部分。教材中的阅读材料是经过许多专家和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精心挑选出的“精品中的精品”,无论是文章结构还是思想内容都是最适宜小学生阅读和学习的。还有,教师的阅读教学大部分的时间是在课内阅读上,通过课内的阅读和作业来渗透到课外。所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要重点利用课内的阅读教学,尤其是阅读方法的训练。而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再是语文教育的“点缀”,更不是可无可有的“软任务”。吕淑湘先生曾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得益于课外。”这说明什么?说明语文学习不能局限在小课堂里,只有树立大语文观,构建课内外结合、校内外沟通的语文教育体系,给学生创造一个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因此,拓宽学生课外阅读,无疑是提高语文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一个重要方面。课内阅读注重方法的培养,是“质”的积累,而课外阅读则注重兴趣和品质的培养,是“量”的提高。二者相互促进,教师要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共同重视并且联系起来,才能让学生的阅读获得真正的质量保证和提高。

三、培养学生读书时注意力集中,并且读思结合的习惯。 

宋代朱熹提倡“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眼到是看,口到是读,心到首先是注意力集中心无旁骛,同时包括思考、理解。阅读是一项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活动,三心二意的阅读是不会有收获和提高的。在小学时期,学生的注意集中性并没有发展完善,集中的深度不足,时间也较短。所以在阅读活动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文章上,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对文章进行朗读。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朗读是符合儿童语言发展的年龄特点的。由于儿童内部语言尚未充分发展,大声朗读有助于注意力的稳定。同时,通过朗读把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成了有声的口头语言,必然有思维的参与,就有助于对文章的理解。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声的朗读课文,多读,熟读,渐渐的学生在阅读时的注意力就集中起来了,做到了“眼到”,和“口到”。 

在多读和熟读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养成阅读时“精思”的习惯。“口到”和“眼到”只是把握了语言的表层,而“心到”才达到了语言的深层,从表层到深层的理解,只有通过思维才能实现。如果不会边读边思考,那也不会有良好的阅读效果。要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习惯,首先要使学生读书要“有疑”。教师在学生读课文之前,要巧妙地提出让学生感到好奇的问题,让学生用心去想,带着目标和问题去读书。这是一个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的过程。例如在学习《玩出了名堂》这一课时,老师在学生读课文之前提出:玩耍常常被认为是浪费时间的事,可是列文虎克却“玩出了名堂”,你们想知道他是怎么玩得吗?学生这时就会对课文产生巨大的好奇心,阅读积极性得到提高,注意力自然就集中起来了。 

四、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并且善于积累的习惯。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是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的最终目的,使学生能够“不待人教,自能读书”。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以课文为主,实行精讲多读,教会学生独立阅读的方法,提高独立阅读的自觉性。随着阅读教材的进度,坚持“一篇带多篇,课内得法,课外受益,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把课内外阅读内容作为课内知识的扩充。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了独立阅读的方法,在课外阅读中,丰富了语文教材,扩大知识面。例如,三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共有四篇课文,都是描写秋天的。学生在学习完前三篇课文后,已经大致了解了秋天都有哪些特点后,第四篇课文《听听,秋的声音》这首诗歌就可以让学生来进行独立阅读学习,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可以通过刻下查阅有关资料和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解决问题。这种阅读也是一种探究性阅读,使自主的,开放性的阅读。教师在这种阅读活动中要成为既是引导者又是参与者的角色。 无论是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最终的目标都是积累。教师不仅要重视阅读过程,也要重视让学生在阅读中善于收获。“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所提倡的读书方法。强调的是在阅读的时候要加强动笔。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可以让他们摘录课文中一些词语,而中高年级的学生则可以要求他们摘录一些好词好句以及好的段落。当然,动笔的时候不仅仅要求摘录而已,还要在旁边写写批注,可以把读书时产生的心得、评语、疑问等随时写在书页的空白处。更有甚者,可以对课文进行再创作,如写读后感、续写、缩写、评价书中的人物等等。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还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使课本上的知识正变成自己的知识。 

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有反复的强化,让自身形成一种惯性,才能成为一笔终身受用的宝贵财富。

 

 

   

 

总之,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孩子的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拥有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更好地在学中获得积极的体验,从而对学习产生兴趣,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小学生阅读的能力,无论是现在的学习,还是将来的工作,好的阅读习惯都将会使人受益匪浅。但是,阅读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努力,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能达成。小学阶段是阅读习惯形成的黄金期,作为孩子们的老师,我们有责任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我们抓住这个黄金期,运用我们的智慧,培养每个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良好的阅读习惯成为孩子们前进路上不竭的动力。

 

 

参考文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给教师的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   杜殿坤编译出版: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朗读手册》   作者:美) 吉姆·崔利斯 著,梅莉 译  出版社:南海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8-1 

 

   《我怎样教语文》于永正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