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郭强中
中医好学不?答案肯定是:不好学!要是好学那每一位曾经学中医的人不都学出来了?可事实是一大堆人没学出来!很多人都是学了个半吊子,或者半吊子都算不上就放弃了,或者转行了,一路坚持下来的人,经过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摸爬滚打,终于领悟了一点窍门,方能有所小成。要想大成,那就得是在理论上有所突破,在技术上有所革新,在成果上有所创造,自成一体,影响广泛且深远,方能称之为大成,其核心人物则可称之为“大家”。
都说学中医要靠“背”。没错,不背书很难打下坚实的基础,早期不论理解不理解都得背书,学西医也是一样要背。等到熬个十年八年的这些早期的知识储备就开始融会贯通了。有了基础,才能谈“建树”,才能谈创新。我并不否定背书在学中医方面的重要性。
不过,光靠背书是不够的,中医本科一般都是五年制,五年读下来如果仅仅是背书的五年,那毕业的时候真的不能说就算是掌握了中医学了,甚至可能连门都还没摸到,因为这里面有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没有做到,那就不能算是真正的及格,这个环节就是:思考!
学而不思则罔,光是积累知识却不去思考为什么,其实是很悲哀的。中医教育如果一直强调继承传统却不在强化学生思维能力训练上下功夫,那这样教育出来的学生依然是临床能力不足,实战技术低下,依然不能适应现代医学发展对临床医生的要求。
在目前的教育方式上,应该多鼓励学生去思考、去发现、去辩驳、去发展现有的各种中医理论、观点,应该多鼓励学生去质疑那些约定俗成的概念、定义、学说,要多从深层次去理解那些耳熟能详的知识点,不能仅仅流于表面,不能仅仅满足于记住就好,高分就OK,这样其实是不正确的导向。要面向学术争鸣,百花齐放的方向来培养未来的中医学生,培养独立思考与判断的能力,培养敢于提出新说,敢于向旧论开炮的学术勇气和学术意识。不能再一言堂灌到底,不能再老师一个人说了算,要学术开放,要鼓励学生多思考,不然的话,中医学还会继续萎缩,还会有大量的优秀人才不断转行、流失。过于封闭,只能自取灭亡,开明开放,才会获得生机。要敢于迎接学术争论和质疑,不要怕,抱残守缺只会让学术声誉持续下滑。大学要想强,要想在中医学术界强,就必须尽快的走上鼓励各亚科学术争鸣的道路。没有思想的肥沃土壤,难出中医大家。说到底,最后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全面解放思想”。

以上图片来自百度搜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