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说中医的“孤独”

标签:
健康励志中医心理学孤独 |
孤独是一种让人很难以忍受的感觉,意味着孤立无援、独自一身。学中医要求的是静心、静气、静思,打开一本古书,静静地一个人坐在灯下,细细的端详,慢慢的品味,安安静静的看,认认真真的思考,反反复复的回味,这便是读中医古书的一种静态描摹。但是这种颇有些意境的读书行为,在实际操作中却经常会遇到困难,因为你一天这么看书很容易做到,两天、三天这么做就有些乏味,一周、两周这么继续下去人就难免会有些烦躁,心也开始会有些静不下来了。如果这时候有人招呼你去打牌,或者逛街、看电影什么的,可能正中你的下怀,你怕是早就巴不得了。如果还要再继续,一个月也这样,两个月也这样,这时候那个躁气才会慢慢的开始收敛,慢慢的重新恢复到平静,而这个过程仍然是你一个人的行为。也就是说,甭管你看一天两天,还是一个月两个月,只要你想去医书中探索,你必然得静坐在那里,必然得面对一个人的孤独。
这种孤独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挑战!很多人都在坚持了一段时间之后把书狠劲儿地往桌上一拍,“哎!受不了、受不了,出去玩会!”然后就开始拿起手机呼朋唤友出去嗨了。看书?以后再说吧。
也有一些人在间断的坚持,天天看书哪受得了啊,休息一段时间,可能三五天,也可能一两个月,然后哪天兴致又起来了,就又接着看。
少数人会一直坚持,如果天天静心看书的话,时间长了,那种孤独感就会每天不请自来。每当你看着书的时候,总会油然而生一种寂寞、苍凉的感觉。说什么苍生大医,谈什么人生理想,在那方寸书桌之上,留下的不过是书的影子和游移的目光。人是很现实的,当你很苦闷,很孤独的时候你未必总是会去想什么理想之类虚缥的东西,只会想着如何尽快解除掉这种孤独。
孤独,就是自己与自己作斗争。“品味孤独”四个字不是那么好做到的,做起来也不是那么潇洒的。更何况,孤独常常与它的兄弟---寂寞一起出现。你若非全情投入的去思考、去探寻书中的奥秘,只要你一跳出那沉浸其中的感觉,孤独与寂寞立马就会将你包围,让你坐立不安。
所以,面对孤独,主要就两种做法,要么战胜它,要么逃避它。逃避很容易,方法多的数都数不过来;战胜它则非常困难,你需要定力,需要靠意志力来克服,需要持续专注于你手上握着的书,当你再次看书看到忘我境界的时候,这一晚你就是真正战胜了孤独。如果每次你都能够克服心里的障碍,能够战胜孤独与寂寞带来的困扰,用不了多久,你的内心将会彻底的处于一片宁静状态。这时候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你可以看任何书了!因为无论此时你看任何书,你的内心都是宁静的,而且这种宁静是持续性的,到这时你便是进入了一种真正适合看书、读书的状态,这时候来学习中医古籍应该说是最佳时机。也许这种状态会持续几周,几个月或者几年,时间越长那么对你看书来说就越有利。
学中医,不光是学知识,更重要的就是炼心、练气,以及练定力,培养洞见力。看书越久,思考越久,眼光会越独到,看事物的穿透力会越强,任何现象的本质都将难逃你的金睛火眼,这时你方达到中医学要求的“见微知著”,才能体会到“司外揣内”这门功夫的妙用。
很多人顶不住孤独的压迫,受不了寂寞的纠缠,看不进书,故而在中医学这条古道上前进不了多远就走入了他途,继而渐行渐远,终至彻底荒废。只有那些成功闯过这个重要关隘的人们才得以前行。所以很多时候我都在说,不是那些人不够聪明,而是他们的意志品质不够坚韧,导致了他们学不出来,或者最终放弃。
更多中医学问题,请参考以下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