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中医一定要通中国传统文化,要通国学,不然学不精深

(2015-06-24 22:44:56)
标签:

国学

中医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文化

佛学

           中国文化中“无”的境界,没有看见不代表它不存在。比如中国山水画中“云”与“水”的画法,都不是靠直接的描摹,而是靠周围景致的晕染,其实画者根本就没有去画云和水,但是你却能真实的感受到它的存在;又比如中国传统的弦乐器,例如二胡,没有象吉他和小提琴等西洋乐器那样对音乐品位进行直接定义,就那么两根弦,完全靠拉琴者的手指感觉和听觉来指引音乐的“定位”与“定调”,你能说用它拉出来的不是音乐吗?那二泉映月等名曲又是什么?再比如被喻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帖,它最大的特点就是“行气流畅”,就好像一口气写出来的一样,这股气看的人都能感受到它的存在,但其实帖中都不过是一些汉字而已,你能说那股气不存在吗?其实它就是由王羲之的运笔之气所化生。佛家的“空”,道家的“无”,乃至儒家的“恭谦礼让”都符合中国文化中“虚无”概念的定义。中医是中国文化保存最为完好的一门学问,它自然也能体现出“无”的境界和特点,它不具象的描述脏腑与经络气血的具体位置,但它们却实实在在的在人体内存在,并且始终处于阳气与阴气的流动、升降、离合状态,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这只不过是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罢了,国学很广泛,诸子有百家,三教有深义,够学中医的人看一辈子的了。不学国学,不通中国传统文化,说难听点,你连中医的根都不知道在哪。天天看中医的书,什么医籍啦、医案啦、医论啦,等等,本身没有错,但是需要提醒各位的是,抽点空还得多补习补习国学,找一些文史类的书籍看看,这样有利于开阔眼界,不容易读死书。否则,天天专注自己那一亩三分地,很容易变成井底之蛙,既坐井观天,也管中窥豹,狭隘而不自知。慎之慎之!

 

更多中医学问题,请参看下面这本书:

    学中医一定要通中国传统文化,要通国学,不然学不精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