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我国有2.26亿儿童,每1000名儿童,仅有0.53名儿科医生。——2016年,国家卫计委。
这段时间,全国流感陆续进入高峰期。
各地医院就诊量居高不下,医护人员超负荷运转。
儿科的情况更加严峻。小编此前的文章中就提到过,北京各大儿科少则排队4、5个小时,多则超过10个小时!
流感来势汹汹,家长心急如焚,儿科医护人员更是无眠无休、严重透支。
人民网1月29日一条微博:连云港第一人民医院儿科医生郭佳丽通宵值班,在诊疗了67个孩子、组织参与3次大抢救,若干小抢救之后,突发脑血管破裂,一头栽倒在患儿床边,失去意识。同事们救了她一整夜。
欣慰的是,小编敲下这些文字前查到最新消息,郭医生已经苏醒!不过仍然在重症监护。
这条消息,或许只能在每天无数热门微博中一晃而过,却让小编心中感慨万千。
作为妈妈,我抱着孩子在医院,见过凌晨1、2、3、4点的夜,
作为儿科诊所的工作人员,我也眼看着医生,一个又一个孩子地检查、问诊、回答家长疑问、医嘱,连口水都没时间喝。
最怕孩子生病的家长,面对流感引发的高烧和种种不适症状,更加慌乱。孩子一句“妈妈,我难受”,心就像刀绞一般。
而平日里就超常运转的儿科,在这场流感的袭击之下,也更加艰难。
儿科,为什么这么难
不仅家长带孩子看病难,就连医院内部都知道,干儿科,最苦最累最难。
其中缘由,你可能知道,也可能不知道,且听小编来说说吧。
- 儿科难,难在孩子不会说
成年人生病,自己哪不舒服,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感觉,中间有什么变化,你都能和医生毫无障碍地交流。
孩子不同。孩子说不出来,也说不清楚。医生只能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家长的描述来获取信息。
然而这还不是最难的,最难的在于,家长的描述常常是“烧特别高”“好长时间”“可难受了”“吃了点药”……
“烧特别高”是多高?
“好长时间”是多长时间?
“可难受了”是多难受?
“吃了点药”是多少?什么药?
候诊好几个小时,见医生只有短短几分钟,这样的描述急不急人。
小编在这提醒家长朋友们,给医生主诉情况时,一定要客观、准确。
✔发烧——什么时间发现的,体温多少度。
✔用药——什么时间吃的药,吃的什么,吃了多少,吃药后体温变化。
✔表现——吃饭情况、睡眠情况、精神状态有没有异常。
这些都是帮助医生判断情况的重要因素。不可慌乱,更不可夸大。
有些家长为了引起医生重视,把体温往高了说,把情况往严重了说——千万不要,这样会影响医生的判断,对孩子诊疗没有帮助。
- 儿科难,难在一人生病,全家就诊
儿科诊室常常放不下带孩子来看病的家长——爸爸妈妈姥姥姥爷奶奶爷爷,动辄三五个人。
孩子是全家的心头肉,大家都想了解情况,也是人之常情。小编只提醒一点:意见统一。
“奶奶说吃了3次退烧药,妈妈说不对,喂了4次”,甚至当着医生的面吵起来,无疑给诊疗增加难度。
希望家长朋友们,带孩子看病,由最了解情况的人来主诉。
这样有两个作用:
✔说清楚——清楚描述孩子的病情,医生问到的问题能准确回答。
✔听清楚——详细记录医嘱,回家后好好执行。
同时,为了全家能更好地统一意见,别忘了一定要做好孩子体温用药等信息的记录。
育学园APP 有方便记录用药情况的功能
- 儿科难,难在家长关心则乱
这点小编深有体会。
亲戚家孩子发烧,全家老小马上到医院。医生问清家里有退烧药,就让先回家观察。
亲戚一下就爆发了,愤而和我吐槽当地医疗多么多么不靠谱,我只能告诉她——是正常的。
孩子有点发热,但是精神状态良好,不影响吃饭睡觉,通常建议可以先在家护理,适时使用退烧药,不用急着去医院。
如果实在着急,实在担心,至少等孩子出现发热症状24小时后,再上医院。早早到医院,血常规检查不能区分是病毒还是细菌,医生无法定论孩子的情况到底是病毒感染引起的普通感冒的症状,还是细菌感染出现的早期症状,让回家观察,是正常的处理。
而家长抱孩子跑这一趟医院,不但大人孩子都折腾,还容易在医院内交叉感染。
任何情况都在家观察?当然不是,育学园提醒大家,在家观察是有前提的,如果出现下列情况之一,需要看医生:
- 正确使用足量退烧药,体温却不能退到38℃以下
- 孩子精神状态明显不好
- 尿量明显减少(可能是脱水)
- 有气喘、呼吸急促等症状
- 发热超过3天,或同时伴有皮疹出现
- 其他让你担心的异常表现
出现这些就不要在家等了,上医院。
孩子生病,家长最揪心,揪心,就容易慌乱。
慌乱之下,总想第一时间冲到医院,一下子打个针、用个药,孩子就全好了——如果可以,谁不想呢,但实际上,病情发展和诊治,真不是一蹴而就的。
除此之外,“经验之谈”和“别人家孩子”也儿科两大难。
医生最怕听见的开场白之一,恐怕就是“我听别人说那个药”“我在网上看这种情况”……
每个孩子的身体情况都不相同,即使看上去差不多,别人家孩子采用的方法,吃的药,对你家孩子可能就没有作用。
即使同一个孩子,以往生病的经验也可能并不适合目前的情况,上一次生病开的药,也不对这次生病的症。
这个问题上,大家比较熟悉的可能是益生菌的使用。
经常有家长问,人家腹泻吃益生菌就好转,我给孩子吃一样的牌子,怎么没效果?
看上去都是拉肚子,实际上先要知道孩子情况是否真的需要补充益生菌,之后还要根据肠道菌群的真实状态,进一步明确补充哪种益生菌,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孩子发热,是不是流感?是流感中的哪一种?同样也是可以明确查出来,并准确治疗的。而不是看孩子发烧就猜测和担心,甚至想先吃点什么药来“预防”变严重。
对于有发热症状的孩子,育学园采用“查鼻涕”——鼻咽拭子的方法,取孩子鼻腔或咽部分泌物来化验,从而快速、无创、直接获得检查结果,明确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种类。是不是流感,是甲型流感还是乙型流感,一查就清楚了。
不抽血就能明确病毒抗原
这些都是育学园诊所一直致力于的精准医疗——真正根据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诊疗方案。
希望精准医疗的推行,能帮助家长专注孩子自己的情况,而不用再盯着“别人家孩子”看了。
儿科难,难在生病的是孩子,难在孩子是每一位家庭成员的心头肉,难在家长容易慌乱。
儿科难,难到儿科成为医学生望而却步的方向,难到区区一个流感季,就几乎压垮了我们。
这场流感能赶紧过去吧,儿科挺住!孩子们战胜病菌,给自己的抵抗力升级。
带孩子看病,建议这样做
最后,小编再集中总结一下,带孩子上医院看病要注意的问题:
- 时机,如果没有异常情况,可以别急着上医院。例如发热,如果没有前文提到的异常表现,那么出现发热症状24小时后再上医院,更便于检查诊断。
- 准备,把孩子症状及用药情况记录清楚,把要问医生的问题写下来或记在手机上,给孩子穿便于穿脱做检查的衣服。
- 情绪,家长的慌乱不仅不利于医生给孩子诊疗,还会影响到孩子。几个月大的孩子就能感知家长的情绪,你焦虑,孩子会更害怕。
- 主诉,按照医生问诊步骤,由最了解孩子情况的看护人,准确、客观描述真实情况。
- 执行,回家后,按照医嘱护理或用药,尤其是抗生素、激素类药物的使用,切勿自己减量、停药。
大家还有哪些经验,欢迎留言说说。
这个流感季,真的快点过去吧!
小编说
孩子生病难受,又不会说,家长的冷静对待特别重要。
希望今天这篇能够帮助你,在孩子生病时减轻焦虑慌乱,和医生更好地配合,给孩子更好的护理。
希望每个孩子都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