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昨天我们看了0-1岁的宝宝发育对照表,今天我们接着来看1岁以上的宝宝发育情况。
长得好不好?看生长曲线
“生长”和“发育”虽然经常被一起提到,但它们是两个不同的部分。
身高、体重等等属于“生长”;而俗话说的“三翻、六坐、八爬”这些能力,则属于“发育”。
孩子长得好不好,可以通过生长曲线来评估。
在育学园APP的记录功能里,定期填入身高、体重测量值,系统将自动生成生长曲线,并与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对比。
生长曲线怎么使用呢?小编举个栗子:
在育学园APP填入孩子不同月龄时体重和身高的测量值,生成如左图的体重曲线,中间的身高曲线。另外,系统会自动生成右侧的BMI指数曲线。
除了孩子自己的生长曲线,点击图片放大,还可以看到3%、15%、50%、85%、97%几条颜色较暗的线。
我们需要持续观察的就是孩子生长曲线的趋势以及和参照线的关系。
使用时需要注意:
单次测量值所处的百分位不能说明什么,应该持续测量,监测生长曲线的动态发展趋势;
生长曲线位于第3百分位至第97百分位之间,都属于正常范围。并不是高的正常,低的就不正常,也不是超过第50百分位才正常;
不是只有下降才值得警惕。图片右侧BMI指数中,孩子在1-3个月时候,曲线大幅提升,同样属于异常增长,需要注意是否存在过度喂养等情况。
小编提醒
孩子的生长本身就不是匀速的,所以曲线偶有波动很正常,只要整体趋势是在增长的,就不用太过担心。
但如果某项曲线出现大幅增长、下降,或是体重和身高增长同时减缓,那么可能是有问题的,需要找生长发育门诊的医生看看哦。
什么情况才是发育迟缓?
说完生长,我们说说发育。
经常有家长询问,孩子快1岁了还不会走,别人家10个月就会走了。小编会说,“别着急,1岁半之后还不会走才可能是发育迟缓”。
针对这类疑问,《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有详细的“发育健康表”,如果孩子没有达到某些阶段性标志,可能是健康或发育出问题的信号。小编总结出来给你参考(可以收藏本文方便以后查找)。
参考时也要注意书中的这段提示哦:不同的孩子生长发育的速度不同,要准确地指出你的孩子什么时间将会完成一个新技能是不可能的。本书中所列出的这些成长发育阶段,只是给你一个大致概念。如果你的孩子步伐略有不同也不必紧张。
1岁
如果孩子在这个阶段出现以下所列的任何征兆,你都需要及时向医生咨询。
- 18个月后依旧不会走路。
- 开始走路后,无法学会“从脚跟到脚尖”的走路方式,只会用脚尖走路。
- 18个月大后,会说的字少于15个。
- 2岁后,不会说有两个词组成的句子。 .
- 15个月大后,看上去不明白家中一些常见物品的作用(比如牙刷、 手机、钟表、又子、勺子等)。
- 不会模仿声音或者行动。
- 2岁后,听不懂一些简单的指令。
- 2岁后,无法推动带轮子的玩具。
小编提醒
孩子的发育速度开始减缓,不会像刚出生那几个月的速度那么快。你应该持续坚持记录身高、体重,看孩子的生长发育曲线。
2岁
如果孩子在本阶段显示出下列迹象,可能代表发育迟缓,应咨询儿科医生。
- 经常跌倒,不会上下楼梯。
- 仍然不停地流口水或吐字不清。
- 不会用4块以上的积木搭高塔。
- 摆弄小物体时有困难。
- 无法用短句交流。
- 不会参与角色扮演(假装)游戏。
- 无法理解简单的命令。
- 对其他孩子不感兴趣。
- 极难与母亲分开。
- 回运视线交流。
- 对玩具没有什么兴趣。
小编提醒
2~3岁期间,变化最大的是身体比例。婴儿时期,孩子的头显得很大,而这段期间,孩子的身高会增加很多,身体和腿看起来会更合乎比例。
3岁
如果孩子在本阶段显示出下列迹象,可能代表发育迟缓,应咨询儿科医生。
- 不会把球从手里扔出去。
- 不会原地跳。
- 不会骑三轮车。
- 不会用抓握的方式拿住蜡笔。
- 不会涂鸦。
- 无法叠起至少4块积木。
- 每当父母准备暂时离开时仍会黏着不放或大哭大闹。
- 对互动游戏没有兴趣。
- 不理睬其他孩子。
- 对家人以外的人没有反应。
- 不会玩有幻想成分的游戏。
- 不肯自己穿衣服、睡觉、用坐便器。
- 只要一生气或不开心就立刻情绪失控,没有任何自控能力。
- 不会描画圆形。
- 不会使用由至少3个词汇组成的句子。
- 不会正确使用“我”和“你”。
小编提醒
同龄儿童的身高体重会逐渐拉开距离,不要浪费时间那自己孩子和周围的孩子来比较,只要孩子仍然按照自己的发育速度不断成长,就没有必要担心。
如果孩子身高在半年内没有任何变化,应该咨询儿科医生。
小编说:
早产儿情况比较特殊,不能直接拿上面的内容比较,需要医生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指导,即使出院后也要定期检查。
参考资料:《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