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30、31页。
一、课标中对单元内容的要求。
小数除法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中的“数的运算”的内容。《标准》在第二学段对本单元知识的要求是:能进行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及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二、单元内容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三年级)学习了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及连乘的基础上安排的。这是本套教材最后一次安排整数除法的单元。主要内容包括两个知识模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和乘除混合运算。
本单元教材的设计思路:一是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二是通过多种方式呈现现实的问题情境;三是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学习计算。
三、单元教学目标
1会笔算简单的小数除法,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初步认识循环小数。
2、会进行小数两步混合运算,并能解决现实生活中有关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3、在探索小数除法有关计算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能对结果的正确性做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4、能借助计算器探索小数除法计算和循环小数中的问题,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5、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克服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有借助计算器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四、单元教学重点
1会笔算简单的小数除法,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初步认识循环小数。
2、会进行小数两步混合运算,并能解决现实生活中有关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五、本课承载的课标内容。
混合运算。
六、教学设计说明: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教学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合作交流,利用知识的迁移获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笔算方法。
学习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在思考、交流的过程中学会表达与合作、学会倾听与欣赏、激发了全体学生参与学习、探索知识的欲望,同时,也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计算小数两步混合运算式题,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综合应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小数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获得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培养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会计算小数两步混合运算式题。
教学难点: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炫我两分钟
学生自主主持说一说上节课的收获并举例说明除数是两位小数的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教师提前把关)
1、口算:81÷0.9=
2、竖式计算:10.75÷0.25=
(也可以学生自主设计题)
设计意图:炫我两分钟的内容要围绕着“目标原则”,即尽量设计成与本课或本单元内容相关的,本单元重点内容为计算,通过对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复习以及一些乘法的口算练习,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这也是课标中提出的10大核心概念之一。
二、尝试小研究
《混合运算》尝试小研究
1、脱式计算
96÷12+0.4
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
温馨提示:什锦糖指多种种类的糖混合在一起。
1)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先算(
列综合算式为:
(2)1千克什锦糖合多少元?
1)我这样来分析这个问题:3千克奶糖和2千克水果糖混合在一起就构成了(
列式为:
2)我的发现: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
如果用2千克奶糖和3千克水果糖配成什锦糖,1千克什锦糖合多少元?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探究,让学生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三、小组合作探究。
组内交流尝试小研究。
出示小组合作交流建议:1、组长组织本组成员有序进行交流。
2、认真倾听其他组员的发言,如有不同意见,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
3、组长带领大家重点讨论有不同意见的题目,并达成一致的意见。
4、如果组内成员完成较好,组长可以考考大家。
4、再次确认发言顺序,准备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给每一个孩子创造一个发言的机会,小组合作交流建议的给出使小组交流有序进行,让学生在思考、交流的过程中学会表达与合作、学会倾听与欣赏、激发了全体学生参与学习、探索知识的欲望。
四、班级展示提升。
1、全班交流尝试小研究,师生评价。
五、教师点拨
综合算式的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区别小数乘除加减法在小数点处理上的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提升学生的认识。
六、挑战自我
1、脱式计算
2.5×0.4÷0.8
红红爸爸买了一箱苹果和一把香蕉,共付45.6元。这把香蕉重多少千克?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练习体现基础性、目的性、层次性原则,让学困生吃饱,资优生吃好。
七:反思收获。
今天你有什么新的收获。你是怎样学到新知识的?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反思建构的良好学习习惯。
八:拓展延伸
李阿姨买了3千克梨和3千克苹果,共付了20.1元,同样的王阿姨买了1千克梨和3千克苹果,共付了15.1元,每千克苹果和每千克梨各是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