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学习小组设计之案例展示——混合式环境下小学英语协作学习

标签:
小组学习案例展示教学 |
分类: 面向学习的创新 |
信息化教学创新团队 拾烨 编写
小组学习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学习方式,它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语言使用环境。为什么这样说呢?
(图1 英语学习)
在烨子小学三年级刚接触英语时,我们都只是在听老师们讲,从来没有小组的活动,老师通常是这样让学生进行口语交流的:
老师——Is the clock on the wall?(时钟是在墙上吗?)
学生——Yes, it is.(是的。)
老师——Good. The clock is on the wall.(很好,时钟在墙上。)
像这种“老师提问→学生作出反应→教师给学生反馈”的英语交流方式在现在的英语课堂上仍然很普遍,老师通常会把大量的时间花在正式教授和机械练习的结构形式上,只强调语言形式是否正确,而很少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练习运用这些结构形式。在这种环境下,学生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什么情景下去使用这种语言结构,因此很难运用英语去和别人进行直接的交流。
而在小组学习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学习的主题设计出能够反映完整语境的交际任务,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分别承担不同的角色,共同完成这一交际任务,通过合作性、协作性交际任务的完成,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真正体验到用所学语言做事的成就感和愉悦感,同时也学会了综合运用所学语言结构形式去完成一个完整的对话,学习效果就大大提高了。
在信息化时代下,我们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多的变化,网络的产生和发展也为教学带来了一些新的启示和变化,小组学习不仅仅发生在教室里,网络上众多的平台、社区,如微信、百度百科等也已经成为一种小组学习的渠道,网络上的丰富资源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与同学和老师进行交流和协作,而它对学生的自控能力要求比较高,对于小学生来说,纯粹的网上小组学习存在一定的难度,而且师生之间缺乏面对面的直接的情感交流,学习效果不一定理想,因此烨子给大家介绍另外一种小组学习的方式——混合式环境下的小组协作学习。
关于“混合”,顾名思义,是多种教学方法和技术的结合,发挥不同技术和方法的优势,在这里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面对面的课堂学习和在线学习的有机结合”;而协作学习呢,就是指学生以小组或团队的形式,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一定的社会交互,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在小学英语教学实践环节及语言运用中,协作式学习能够促进学习者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因此混合式协作学习可以理解为混合式环境下的小组协作学习,老师可以在网络上和课堂中分别设计不同的活动和任务,使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中进行小组协作。
山东省胜利油田第一小学四年级就采用了混合式协作学习的方式,下图(图4)是混合式协作学习的教学活动流程图。
图4 小学英语混合式协作学习教学活动流程
在面对面课堂教学阶段,学生学习的地点是在教室,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在第一堂课中,通过创设一定情景进行学习导入,设计并公布学习任务,组织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学生进行课堂笔记的记录,在小组中根据老师给出的任务进行问题分析,讨论交流。在第二堂课中,老师通过多媒体各组织小组进行成果展示,并组织学生进行学习评价,学生个人也需要进行自我评价。
在网络辅助学习阶段,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学习活动主要有小组分工、查找资料、在线求助、讨论交流和成果提交。教师处于辅助地位,教学活动有提供资源、远程遥控对学生的协作学习进行一定的监督和指导,及时处理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突发事件,保证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问题答疑和学习评价评价学生网络学习情况。这一阶段主要是在第一节课和课后完成。
老师们在组织学生开展混合式协作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课堂讲授
讲授内容可以是词汇、常用语句、阅读文段和注意事项等。协作学习中的课堂讲授是为了方便学生在后面完成小组协作任务的,因此讲授的内容需要清晰简要,可在短时间内呈现大量的内容和知识,为小组活动留有空间。
2、任务活动设计
小学阶段的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好奇心强,喜欢新鲜事物,教师要设计各种形式的活动穿插于教学过程中,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思维,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任务。
3、合理分组
英语课堂上的协作学习小组的水平应该保持相对均等,包括各小组成员的学习成绩、英语口语能力和课堂活动能力等方面;在分组时,应尽量尊重学生自己的意愿,在基本自愿的基础上再作适当调整,以保证达到均衡;当然,协作小组不是一成不变的,老师需在教学进行一阶段后加以分析,及时从人员结构上合理的调整,保证协作小组学习的顺利展开。
4、网上交流、合作
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既适合教师和学生分别地交流思想,又适合学生自由地相互交流思想,打破了以往传统的课堂协作学习方式,创立了一种新的形式,即学生自主提问一一教师、学生解答,教师预设问题一学生上网检索、筛选、分析、研究所得的信息,从而获得新知,形成判断。在这种新的形式下,教师的角色需要频繁转换,如信息资料的提供者、情感体验的支持者、解决问题的参与者等。
5、小组展示,成果汇总
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后,由各小组负责人把本组的这次学习获得的资料整理好,以统一的形式提交上去,小组之间集中进行讨论,交流不同观点。在通过多向合作完成探究性任务的过程中,学生拓宽了视野,培养了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6、教师点评,总结升华
各小组成员用英语或中英文并用介绍出自己作品中内容、表演对话或小品等,演示结束后,该组成员要对自己及本小组的学习过程作自我评价,小组之间要互评,、,最后由教师对其进行概括性的总结评价,解决小组学习中没有解决的问题。适时恰当的评价能起到较佳的激励作用,使学生更高质量地完成任务,推动教学过程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