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课堂提问有套招,招招有妙用

标签:
好好学习杂谈 |
分类: 好好学习 |
信息化教学创新团队 少娜 编写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就像是一根线,它不仅串起了整堂课中的问题,使得教学在一个个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中形成了一个整体,也牵起了教师和学生的思想,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心灵得到了集中的交流。提问也像是投进湖中的石子,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思维一圈一圈的涟漪向外扩散,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收获了快乐。
图1
为什么提问在课堂上如此重要呢?首先我们要搞清楚提问的作用。
(1)心理沟通作用
课堂上少不了活跃的气氛,提问则是一种调动课堂气氛的极好的方式。通过提问,师生在课堂上得以交流,在问题的不断提出与不断解决中获得了心理上的沟通。

图2
(2)集中注意作用
叶圣陶先生说 : “ 提问不能答 , 指点不开窍 , 然后畅讲 , 印入更深 。 ”叶圣陶先生想表达的是使用提问可以先引起学生的注意,即使学生仍然没有“开窍”,但是在提问的铺垫下,教师接下来讲解的效果会好得多,其实这和我们常常使用的设疑激趣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设疑激趣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图3
(3)训练思维作用
夸美纽斯说 :“儿童如果看出了谈话是由问答组成的,他自己也有了发问与答复问题的习惯,他便学会了推理的程序,即辩证术的初步。我们认为,教师的提问语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 还可以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学生在老师提问的过程中学会提出自己的问题,为了解决问题不断地进行推断与学习

图4
(4)了解反馈的作用
提问能够有效得到反馈信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从学生回答的问题中获得有效的反馈信息。这种了解反馈的方式比起考试、检查作业、开座谈会便捷得多。这种获取反馈的方式具有即时性,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反馈。

图5
既然提问如此重要,那么我们需要了解如何正确在课堂上进行提问?我们可以将提问语进行以下分类:
单式提问语 |
复式提问语 |
|||
独立式、铺垫式、解释式 |
总分式 |
连锁式 |
并列式 |
推进式 |
问句形式:特指的、一般的、选择的 |
问句形式:特指的、一般的、选择的 出现形象:同时出现、会话续现 |
(1)独立式提问语
独立式提问语的发话形式就是一个问句 , 没有前言后语 。
如“ 你们看 , 作者是以什么样的心情来迎接春天的 ? ”
“ 为什么说总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呢 ? ”
(2)铺垫式提问语
问题本身不独立,需要在提问前做一些铺垫,否则难以理解问题的内容。
如 : 我们讨论了这篇小说的情节特点,他淡化情节,不追求曲折的故事情节,只是抓取个别的生活片段、场景来展开故事。那么这样写是不是不容易表现人物形象?我们读了小说以后,仍感到人物形象很丰满,其中又有什么奥秘?
有经验的教师常常有意识地使用这类提问语 , 先交代清楚问题所出现的环境或特定的语境, 从而使问句的指向更加明确,突显问点所在。
(3)解释式提问语
解释性提问语先提出问句后再说明和问题的有关情况,或注释说明这个问题的答域。
如:你怎样看夏瑜坟上有了花环这件事 ? 可以从华大妈的感受、花环是怎么来的、花环有什么喻意这些角度来思考。
这类提问语中的问句所问的内容一般比较难 , 所以常需要教师的解释和提示 。
(4)总分式提问语
教师先提一个总问题 , 然后再提出这个问题之下的分问题 。
如教《守财奴》这篇课文时,教师提出了以下问题:
这篇小说是怎样来刻画主要人物形象的 ? 小说共写了几个人物 ? 描写人物形象常用的手法有哪些 ? 这篇小说是怎样安排情节的 ? 这篇小说的叙述与议论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 这篇小说的人物语言有什么特点 ?
这一组问题中 , 第一个问题是总问题 , 后几个问题都是分问题,分问题围绕总问题。在教学中,总分式的提问方式使得教学有了方向,教师围绕总问题展开使得教学有了方向和目标,教师可以考虑先把问题写在投影上或把问题写在黑板上,也可以在提出总问题后先把问题搁置起来 , 接着从分问题入手一个个解决,最后再回头回答总问题 。
(5)连锁式提问语
这类提问类似于谈话中的追问。教师事先设计好问题,先预测学生会有什么回答,再根据学生的回答继续提问。
如一位地理老师在讲解植物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时使用的提问语:
师:森林被破坏后,气候会受 到什么影响?
生:那会气候恶劣,雨量就不稳定。
师:气候恶劣,对地表有什么影响?
生:地表侵蚀,水土流失就严重。
师:水土流失有什么后果?
生:那么淤塞河道,引起涝灾。
师:这对农业会带来什么影响?
教师的这种“ 追问” , 并非跟学生过不去 , 而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 。学生的回答有一定的灵活性,教师需要一定的应变能力,将教学引入植被与农业生产的关系这个教学主题。
(6)并列式提问语
这些提问语之间是并列关系 , 问题和问题之间并没有什么因果关系。它们常出现在新课导入或课堂讨论的开始或结课时。这些问题往往会集中提出 , 也可能在教学过程之中一个一个提出 。
一位老师在教孙犁的《荷花淀》时 , 提出了以下问题 :
这篇小说的对话描写、景物描写很精彩,你能各举一个例子,说说它在小说中起了什么作用吗?你认为这篇小说的语言主要有什么特点?你认为这篇小说的主题思想怎样归纳比较好?
上例中的这些问题围绕一个大的主题,这些问题的问点显示要讨论的内容 , 勾画出了讨论内容的概貌,看似联系不大实则勾勒出整个主题的内容。
(7)推进式提问语
提问语中每个问句之间呈现层层递进的关系。
如有位老师在教《变色龙》时提出了一组问题,问题有四个:
奥楚蔑洛夫的基本性格是什么?
奥楚蔑洛夫“善变”的明显特征有哪些?
奥楚蔑洛夫“善变 ”, 但万变不离其宗,这“宗”是什么?
是什么因素促使“变色龙”一变再变?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个形象?
这四个问题层层推进,教师通过一连串的发问深入挖掘主题的内涵。这样的问题教师一般要事先设计好。
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恰当地提问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达到学习目标,深入挖掘知识内涵,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学会使用不同的提问语,串起课堂的主线,引导学生一步步探索掌握知识点。
推荐阅读:
1.【好好学习】3个框架,加满学生“提问”技能点
http://blog.sina.com.cn/s/blog_1459fdfec010316hz.html
2.【好好学习】课堂教学与电子游戏battle,教师如何逆袭?
http://blog.sina.com.cn/s/blog_1459fdfec010316e9.html
3.【好好学习】“三部曲+十环节”助你重识项目式学习
http://blog.sina.com.cn/s/blog_1459fdfec010316h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