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翻转课堂】案例分析(五) 三步五环节翻转,让学习随心而动

(2016-08-03 18:51:55)
标签:

翻转课堂

案例

分类: 翻转课堂

信息化教学创新团队  Lisa

之前的翻转课堂案例分析主要介绍了国外的翻转课堂的应用情况,今天小编带大家一起看看国内的翻转课堂的实施情况。国内的翻转课堂经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为教育教学带了很多令人惊讶的变化。比如,重庆聚奎中学的“三四五六”的翻转课堂,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掀起“翻转”之风;山东昌乐一中的“二步一段十环节”的翻转教学模式,很好的实现了学习个性化。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也逐渐被引入到教育领域中。深圳南山实验教育集团紧跟时代步伐,开展“云环境下的翻转课堂”实验,并且取得较好的效果,同时总结出自己的翻转课堂模式——“三步五环节”翻转模式。

 

“三步五环节”基本模式: “三步”,即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微视频,做进阶练习,学情分析;“五环节”,即梳理知识、聚焦问题、合作学习、综合训练、反馈评价。

【翻转课堂】案例分析(五) <wbr>三步五环节翻转,让学习随心而动

1 深圳南山实验集团的“三步五环节”翻转

结合小学科学课《养蚕》一课,来具体说一说深圳南实的“三步五环节”是如何进行的!

课前三步曲:

第一步:教师制作生动微课,学生自主观看学习。

养蚕是小学科学课中一项重要的体验,但是养蚕的周期需要的时间比较长,传统课堂教学中40分钟的时间带给学生的知识和体验式非常有限的。采用翻转课堂的方式,教师事前将制作一段五到十分钟的视频,将蚕宝宝的从蚕卵期、幼虫期、成蛾期整个生命周期记录下来,给学生在课前学习观看。

第二步:学生完成进阶练习或任务

学生在观看视频之后,根据学习平台上的练习或者是任务将自己养蚕的《观察记录表》记录下来,将自己的存在的问题及时的在学习平台记录或是提出来。

第三步:教师进行学情分析

学生在完成进阶练习之后,教师登录平台,首先了解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找出学生存在的学习难点,确定课堂学习的主要内容。其次,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将学生的层次情况了解清楚,以便建立互助小组。最后,是浏览学生问题和讨论的区域,掌握学生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备课。

课中五环节:

第一:梳理知识

教师根据掌握的学情,梳理知识点。比如,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和联系知道了蚕的整个生长周期包括接个环节,能简单的陈述出来 。可是对于养蚕过程中蚕宝宝结茧时需要注意的事项,有百分五十的学生还没有掌握。这些内容就可以放在课堂上让学生分组讨论进而深化认识和掌握。

第二:聚焦问题

根据学生早访问区或是讨论区提出问题,聚焦学生存在共性的问题是哪些,那么这些问题就将成为课堂主要探究的问题。

第三:合作探究

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组织学生形成小组。这是就需要将课前掌握学情分析充分的利用起来,将完成较好的和需要重点帮助的学生组合起来,形成异质分组,让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形成小组,共同完成学习。教师在学生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也会针对性的给出一些建议和帮助,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完成任务和掌握知识。

第四:综合练习

之后,请学生登录云平台,独立的完成相关的练习,完成之后及时提交。其主要的目的是了解学生经过深入学习后的学习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第五:反馈评价

教师在平台上根据学生提交反馈的信息,可以进行实时的评价、点播,可以调动完成的好的、快的学生去帮助个别有困难的学生,保证每一位学生都学会。

 

“三步五环节”的翻转不仅通过生动有趣的微视频,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使得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选择合适的学习节奏进行学习,让学习变得更生动和主动。同时利用“云环境”让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了更深的掌握,学生也能够得到及时的反馈,学习能够随时随地、随心而动。


相关资源链接:

1.【翻转课堂】案例分析(三):如何利用翻转课堂实现个性化学习

http://blog.sina.com.cn/s/blog_1459fdfec0102yleu.html

2.【翻转课堂】案例分析(二):基于项目学习的翻转课堂活动该如何设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1459fdfec0102yi84.html

3.【翻转课堂】香港翻转课堂应用概况与案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1459fdfec0102y37p.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