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16/08/22 作者: 范仁碧 字数: 952
廖刚(1070-1143),字用中,号高峰居士,北宋南剑州顺昌蛟溪乡(今福建省顺昌县元坑镇蛟溪村)人。他一生亲历北宋末、南宋初两朝荣辱兴衰,历任刑部侍郎、御史中丞、工部尚书。他持身立朝,忧国爱民,清正廉洁,反对腐败。所以,他的精神和品格名重于天下,名扬于千古,为世代所赞颂。
南宋初,官府官吏迎来送往,铺张盛行。一个朝廷主帅到地方,地方所花迎接费用大郡要数万缗,小郡也不少于数千缗。更有甚者,一些朝廷官吏假借公务到地方游玩,吃喝玩乐,花费无数。朝廷官吏如此,地方州县官吏之间往来也一样铺张浪费。讲排场、摆阔气、图享受成为当时官场流行的腐败风。官吏的糜烂奢侈致使大量钱财浪费,致使“国家岁入之不支”,只好把这些费用转嫁到老百姓头上,官府向百姓征收繁重的苛捐杂税。对此,廖刚感到“深为可骇”,他强烈呼吁:“士大夫多务便私,鲜有能为国家爱惜财用者。”这样浪费是“徒竭吾民之脂膏,无补公家之毫发,弊民力殆不能堪也。”为了整治官场吃喝玩乐风,廖刚请求高宗对官吏迎来送往费用开支做出规定,严加限制,若再敢铺张浪费,则“并痛治之。”同时,廖刚要求官吏改变奢侈浪费行为,“圣王之用民财也,皆如民之膏血视之,虽欲不敢妄费,虽喜不敢妄予,故节以制度,凡皆不得已而后用”。宋高宗对廖刚的主张很欣赏,立即制定有关规章制度,整治奢侈浪费行为,使官场吃喝玩乐风得到有效遏制,国家财政无用开支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老百姓的负担。廖刚反对官场吃喝玩乐的思想很符合今天的厉行节约精神,对我们改进机关作风、建设节约型政府有借鉴意义。
由于廖刚不畏权势,敢于上书陈说时弊,使“骄横者肃然。”尤其是宰相秦桧更是嫉恨在心,寻机使人弹劾廖刚。廖刚终遭贬职,上书要求解职归里,获准辞职回原籍。宋绍兴十二年(1143)廖刚病逝,享年74岁,葬于福建省顺昌县蛟溪村凤山。朝廷追封他为“顺昌开国男”。
廖刚为官一生忧国爱民、清正廉洁,他的精神和品德名重于天下,名扬于千古,为世代所赞颂。宋吏部侍郎张栻撰写墓志铭,铭称:“为闽之廖,自公而著。岂以其位,惟德之故。公之清法,壮志一节。持身之朝,冰寒玉洁。进而隐言,退不惭愧……”明兵部给事中马性鲁在传记中赞道:“高峰之英,笃钟伟人。道南高弟,绍兴名臣。忠直抗言,奸邪沮气。完名全节,仪型百世。”(范仁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