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实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

(2024-05-25 16:36:30)

如何实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

朱读君

安徽省岳西县汤池中学

 要: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思政教师必须要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达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本文从思政课教师如何实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中摸索总结出五种路径和方法。

关键词:立德树人,思政小课堂,思政大课堂,路径与方法

 言:思政课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思政课教师必须要善于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起来,要在思政课教学实践中摸索总结两者有机结合的路径与方法。

要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要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那么,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如何实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呢?本人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实践,谈谈本人的具体做法及感受,希望能给各位同仁提供有益参考。

一、全面认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

传统的思政小课堂是指仅凭思政课教师利用思政课课堂教学完成既定的思政课教学任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传统的思政小课堂”实质上是思政教师的“一言堂”。我们知道,仅凭思政教师一人的力量来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很难做到的,必须借助更多的力量和众人的智慧才能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因此,大思政视角下的课堂教学中的思政课教师必须树立思政大课堂的意识,要充分利用各种力量和各种资源,与思政小课堂的课堂教学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个人获得知识的途径主要是在学校中,而他的道德品质的磨练和形成则主要是在社会中,如果把获得知识的地方叫做小课堂的话,那么,磨练品行的地方则可称之为“社会大课堂”。“社会大课堂”实质上就是指社会,它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涉及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等多元子系统,具有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等特征。“社会大课堂”中的育人资源相当丰富,要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必须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起来。

二、实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的路径与方法

1.创新教学方式,改变传统“一言堂”(此处特指一节课只有一个教师上)的教学模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课程融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大思政”强调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课程融合便是其有效途径,在政治课教学中,可采取让专业的知识由专业的教师来讲解的形式,如:政治教材中涉及到文言诗词的部分内容可让语文老师来讲,涉及历史事件的内容可让历史老师来讲,意识中的部分知识可由生物老师来讲。专业知识由专业老师来讲解,能把专业知识讲得更通俗易懂,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更为关键的是一节课由多个老师来上,会给学生一种不是在课堂中听课而是在社会大剧院中看戏的感觉:你方唱罢我登场。这样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人人都想给授课老师留下好印象,尤其是一节课能同时给多个老师留下好印象,这就大大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和虚荣心,这样一来,课堂教学效果便自然而然的提高了。

2.思政课教师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习近平主席强调,要真正实现“大思政”,必须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思政小课堂”就是理论宣讲课,就是思政课教师依据教材和教辅资料,并借助于一定教学手段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而“社会大课堂”就是理论指导下的社会实践课,就是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获得一定的理论知识,并在这些知识的指导下去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我们都知道:理论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意思就是:理论从实践中得来,又高于实践,最终从实践中总结出的理论又重新回到实践去,给予实践一定的指导。在课堂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只有将其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通过社会实践(或者说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起来。因而,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必须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

3.思政课教师要善于将具体、生动的社会实际引入课堂教学,带领学生走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使理论教学更具现实性、针对性。众所周知,政治课的一大特点就是枯燥、乏味,学生对单调乏味的教材知识缺乏应有的学习兴趣,因而,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必须善于将生动、具体的社会实际引入到课堂中来,让它来充实我们的教材知识,使教材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让我们的学生即使在课堂中也能深入到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去,让他们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样,他们的学习兴趣自然就调动起来了,学习效率也随之而提高。如我在教学必修一《伟大的改革开放》这一框题时,我事先搜集整理了改革开放前农村人的生活实际和住房条件(因为我校大多数学生都来自农村),利用多媒体课件详细地展示给学生看,再让学生概述一下那时的生活场景:大多数农民吃不饱饭,穿的衣服颜色单调且大多数还是破、旧的,住的是农村土房子,遇大雨随时面临倒塌的危险,很多孩子想不到上学,跟在父母的身边参加劳动。然后,我再将事先准备好的改革开放后农村人的生活实际和住房条件通过幻灯片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谈谈改革开放前后农村人的生活变化:两者简直是天壤之别,住的是楼房,既安全又舒服;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多数还是品牌,在吃饭方面,已经不是填饱肚子了,而是讲究卫生、健康、绿色无公害。通过对比改革开放前后农村人生活的变化,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的巨大变化,从而明确我国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直接将具体、生动的生活实际引入课堂教学,比单纯靠老师照本宣科,空洞说教,教学效果要好很多。

4.思政课教师要争取学校的支持,邀请党政领导干部、各行业先进模范人物劳模等走进思政小课堂,生动阐释各地、各行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发生的感人故事,使学生在小课堂中感知大课堂的魅力真正做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有机结合。如我在教学必修二《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这一框题,在讲到企业如何经营成功时,我并不是照本宣科,也不是从网上搜集相关案例,而是以学校的名义邀请了我县著名的企业家储某走进教室,向学生介绍了他是如何从一个个人独资企业一步一步发展成为上市公司的。经过他的讲解,帮助学生明白:企业要经营成功,必须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还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等。再比如,在讲到党的相关知识时,我求校长把学校所在地的乡镇党委书记请进了教室,让他给学生讲党的性质、宗旨、执政理念等知识。总之,只要条件许可,和教材知识相关,凡是能请社会中的名人大咖进课堂的,我都恳求校长将他们请进课堂,让他们结合自己的实际和感受,给学生讲他们的经历,帮助学生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

5.思政课教师要善于利用节假日带领学生走出“思政小课堂”步入“社会大课堂”,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思政教材中的有些知识比较抽象,晦涩难懂,单靠教师的课堂讲解难以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因此,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可以利用节假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步入社会,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深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我在教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时,为了加深学生对社会主义革命文化的理解,我利用周末活动课的时间带领学生参观学校附近的“汪氏宗祠”——岳西红军中央独立第二师司令部旧址纪念馆,让学生身临其境,切身体会到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倍加珍惜革命先辈们创造的红色文化;讲解企业的相关知识时可带领学生深入我县经济开发区,让他们与企业老总面对面交流;讲解《法律与生活》这本书时,我多次带领学生深入我县公安局、检察院、司法局和法院,让他们聆听专业人士的讲解……通过走出“思政小课堂”步入“社会大课堂”,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融入社会,通过亲身实践,来验证教材知识的合理性。一方面,拓宽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另一方面,也让我们的政治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总之,思政课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要善于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我们的思政课堂才会魅力无穷、效率满满。

参考文献

[1]准确把握社会大课堂的四个意蕴,光明网

[2]何益忠:论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的价值意蕴和实践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20(5):25.

[3]何益忠:论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的价值意蕴和实践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20(5):26.

 

注:本文获安庆市论文评选一等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