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醉在草原
(2024-02-29 04:42:35)
标签:
散文深情回望岁月情感钩沉 |
醉在草原
黎燕
《汉乐府·敕勒歌》写道:“敕勒川,阴山下,天似苍穹,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动见牛羊。”最初吟咏这首古诗时,被诗中的画面与情致深深吸引,不由分说地引发了我对草原之行的向往。
那一年的八月底九月初,机缘巧合,我来到了内蒙古达尔坎茂名草原。虽然,它不能与闻名遐迩的呼伦贝尔大草原相比,却圆满了驻守心中多年,挥之不去的梦想。短短几天的徜徉,异域高原的独特风情,使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前所未有地奇妙神骏。
这里的天,蓝得惊人,蓝得出奇,仿佛梦中或童话世界里才有的天之蓝,那么的透明,那么的无暇,那么的晶莹,那么的圣洁。让我不敢相信,自己真地看见了纯粹的宝石蓝,水晶蓝的天空。海浪花一样的白云,似一条条洁白的哈达迎风而舞,一只只雪白的绵羊柔曼而行,一个个白衣仙女衣袂飘飘。淡雅白云,柔媚,轻盈,飘逸,婉约,为蓝得不真实的天空,增添了更为诱人的魅力。晶蓝与柔白亲密相拥的天空,给人以神话般的绝尘之感。
久久地凝望从没见过的神奇天空,竟被震撼得呆住了,一种浸漫灵魂的醉意不期而至,使我不能自已。
这里的大地,铺展着一望无垠的绿。望不到边,绿波荡漾的绿野,参差野草铺天盖地,间或绽放各种各样的野草花。绵延到视线尽头的辽阔绿色,将人的情怀润泽,激荡,陶冶。
只有来到草原,才知晓什么是草儿统领的世界。只要有阳光,水和一点点土,草儿就呼啦啦呼啦啦地生长着。一棵草无疑弱小绵薄,数也数不清的草聚集起来,以集团军的阵式,铺展为延伸到天边的队列,无言地昭示彼此相依相伴,亲密无间,美美与共的力量,何其葳蕤,何其磅礴,何其恢宏,何其壮观。
想来,草也是有脊梁的,否则,为什么如此地柔韧顽强,生生不息?草的风骨啊,也许隐匿于它的柔弱外表之中,抑或我们不知道的什么地方。
草儿的骨骼和品格,让我心生敬意,由衷仰视。
坐在面包车里,不时看见一群群的羊儿,将“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情境写真。近在咫尺,清晰地看见牧羊人与羊儿的自在与安详。一幅幅古朴宁馨的画面,扑面而来,让人感觉时间仿佛静止于千百年前的某一刻。而在远处,进入视野朵朵白云般的羊儿,在绿野里飘游,别有一番意境,让人的心儿越发柔软明亮。
自由活动时,漫步在芳草连天,野花朵朵之中,任凭来自高天与原野的风,爽爽地吹拂我的身心,由内而外地拂去积垢与疲惫,整个人变得身轻如燕,舒展而清新。
此时此刻,我与大自然,与天籁从未有过地贴近,再贴近,越发无拘无束,手舞足蹈,如孩童,欢喜雀跃地选采野花。一束仿佛紫丁香的沙葱花,还有类似勿忘我和满天星的叫不出名字的花儿,捧在手中,靠近脸颊,一股股清幽的花香直入肺腑,我像畅饮了美酒,情不自禁,沉醉地卧在花草丛中。硕大的草原雀巢,让我如梦如幻,飘然若仙,似乎变成了一棵小草,融入草海之中。
蒙古族儿女的心性,让我敬佩,也让我陶醉。他们重情重义,豪爽,好客,与歌结缘。无论男女老幼,都喜欢引吭高歌,通常是不请自唱,热情洋溢,声情并茂地唱。
歌声极具草原之风,有时,像骏马飞奔;有时,像羊儿轻吟,既粗犷又缠绵,既明亮又清幽,与马头琴的长调与短调联袂,发自肺腑,情意绵长,奔涌着长风浩荡,马蹄声脆,野草与羊奶的暗香,令人怦然心动。
极富质感,发自内心,原生态的歌声,直入人心。这样有阳光味道,有草原风情,有体温,有热度的歌声,是一个民族对大自然,对生活,对生命深沉的热爱与抒怀,纯真的感念与歌吟,既有道法自然的本真,又有人生物语的内涵,将马背民族的情怀与风采,生动显现。
蒙古族人的酒量无与伦比。这个大碗喝酒的民族,与草原的蓝天白云绿地融会贯通。这就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吧,难怪生活在这里的汉人,心性与蒙古族人酷似。脸面大多呈酱红色,性情洒脱。
耳闻目睹蒙汉一家亲,友好相处的情境,倍感温暖。
到蒙古包作客时,真切地感受到蒙古族人劝酒独具一格,那是一个久盛不衰的古老传统。劝酒者双臂捧着哈达,两眼情真意切地看着你,两只手毕恭毕敬地捧着一银碗酒,动情地唱着民族歌谣,向你敬酒。你若不接过酒碗,不着实地喝,那歌就一直唱下去。
这样的礼仪,盛情难却。此情此景,与酒无缘的我,深受感染与触动,从未有过地豪气大发,爽快地用双手接过酒碗,捧在胸前,模仿同行中深谙蒙古族风俗的样子,虔诚地用右手中指蘸一下酒碗,把酒滴弹向上方,表示敬天;又蘸一下,把酒滴点到地面,表示敬地;再蘸一下,用中指轻轻地点着劝酒者的额头,表达吉祥的祝福。之后,不由自主地大口喝起了白酒。
这回,我实实在在地醉了,双脚仿佛踩在软软的棉花团上,腾云驾雾地走出了蒙古包。
平日里,那个中规中矩的我,跑哪里去了?
这时的我,是自己心底喜欢的那个样子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