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书评:缙云之霞——读诗集《缙云诗词》(上)

(2024-01-17 04:46:01)
标签:

书评

低吟浅唱

岁月

情感

钩沉

缙云之霞——诗集《缙云诗词》(上)

黎燕

 

“嘉陵江上夕阳红,染遍缙云树似彤。

又见西山坪顶月,玉盘初出绿波中。

年夏天,品读这朗朗上口,情景交融意境幽远的诗作,一位陌生女人,成了我的隔世老师。

缘起,感谢新浪博客

一天,偶然地走进了一位新浪博友博园。因彼此上山下乡的经历,对一些事情的看法有共鸣,交集自然多了起来。不久这位博友将他母亲谭芝萍的诗集《缙云诗词》,用快递寄给了我。

逝水无声,带走了日子,留下了所得。

品读《缙云诗词》及这位博友抒写母亲的文字,间或做些笔记,一步步走近嘉陵江畔,缙云山下的大学女教师不容分说地产生了解读其人其诗的想法。于自己不懂旧体诗,便以读人为主,品诗为辅,以释怀。

 

长江岸边的一个山村里,有位谭姓私塾老师,他有五个儿女。二女儿谭芝萍眉清目秀,一双黑白分明的大眼睛闪动着波光灵气。那年月,女孩儿再聪明,家里也不供念书。上学路偏远,要翻山越岭,家里就让二女儿护送二个弟弟上下学。没资格上学的谭芝萍,就有了陪读的机会。过人的聪慧,显露出来。她过目不忘,出口成章。无论作文,还是吟诗写对,弟弟及全校男生都不是她的对手。老师自是另眼相看,用心指点。谭芝萍如鱼得水,学业出类拔萃,诗词歌赋更是插翅劲飞。村小尚未毕业,她已是方圆几十里名声遐迩的小才女了。

过了几年,弟弟大了,父亲不再让她陪弟弟上学,让她回家协理母亲做家务。出乎意料的是,这女娃断绝食,父亲看三日滴水未进,饿得奄奄一息,昏倒在床的爱女,摇头慨叹,这女娃性子烈着呢,不让上学定要了她的命不可。知女莫如父,老教师对女娃乃天生的书虫,是读书那块料心知肚明,不得不改变早已拿定的主意。原来,他将微薄的积蓄分成五份,男孩子那份用作学费,女孩子那份作嫁妆。于是,他以从未有过的温和对二女儿说,你要上学,就依你,学费从你的嫁妆钱里出,将来谈婚论嫁没有嫁妆,就怨不得父母了。没成想,这女娃想都没想,两眼顿时有了光彩,点头说,我不要什么嫁妆,我就要上学!

自己的命运自己做主别说女娃了,就是男孩子,那时也极少见。在她矢志不渝地努力下,小学毕业,独自跑到县里,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免交学杂费及伙食费的乡村师范。毕业后一边当小学老师,一边用薪水交深造的学费,半工半读,直到读完女子师范大学。

 

多年后,三十刚出头的谭芝萍,以内外双修的资质,既有学养,又有品貌,得到了重庆教育部门的器重,被安排在市里一家历史悠久,规模最大的川东师范学校当老师。

那是一段鲜花盛开的金色岁月!

早在1947年,清雅端丽,才貌双全的女大学生谭芝萍,在一次学院进步学生集会中,结识了英俊潇洒,风流倜傥的学生领袖负责学运与民盟工作的青年才俊。两个人一见钟情,志同道合,幸福地步入婚姻殿堂。他们很快有了爱情的结晶,随着儿子的出生,两个人在事业上风生水起,一家人更是喜乐融融,笑声不断。丈夫担任了川东师范学校附小校长,谭芝萍以课教得好,口碑又好,市里挂号的优秀教师,担任了川东师范学校语文教研室主任。

喜欢诗词歌赋的谭芝萍,还是个川剧迷。每到星期六傍晚,她身着衣料与做工考究的湖蓝色旗袍,足登高跟鞋,带着穿背带裤,洋气的儿子,到重庆大剧院看川剧名角演出。母子俩不俗衣着及文雅举止,与金碧辉煌的大剧院,甚为契合。谭芝萍陶醉于花旦名角许倩云的唱腔婉转缠绵,台风飘逸。看完戏,《天仙配》的余韵仍在心中缠绕回味。小男孩看不懂川剧,却喜欢大剧院的气氛与母亲的兴致勃勃。

如果没有突如其来的厄运,谭芝萍的人生将多么幸福美满!

风雨袭来,谭芝萍莫名地受到了降薪降职的处分从语文教研室主任为图书室管理员,下放劳动,离家,独自在外劳动改造数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