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散文:金秋故乡行

(2018-09-14 15:13:04)
标签:

散文

抒怀乡愁

歌吟金色田野

心灵牧歌

情感钩沉

 

金秋故乡行

                           黎燕

 

金风送爽。老爸老妈于 94日,从辽阳回老家了。巧的是,我最近一次回去,也是秋天。

毗邻长白山,广袤平原的一隅,有棵活了几百年,被奉为神仙的老榆树。以此得名的大榆树村,是我的出生地。与黑土地相依相伴的童年,酿就了我的生命底色。

离开故乡半个多世纪了,每一次故乡行,于我,无论喜悦忧伤,都是重大节日。

 

那是多年前的晚秋,从鞍山火车站启程,到梅河口下车后,打车,凌晨3时许,回到了大榆树。与老婶,堂弟堂妹一番寒暄,我钻进了热被窝,享受东北火炕特有的贴熨和温暖。

浅浅地眯了一会儿,天刚放亮,趁早饭前的空档,迫不及待地沿着沙子铺成的乡间小路,看无数次梦回的故乡。

 

离开这片土地已经很久了,放眼处,它是那么陌生。

20多年前,到吉林市公出,返程时,顺路回到了老家。那时,爷爷,继奶奶,老叔都在,儿时住过的茅草泥屋也在。如今,我与这些至亲阴阳两隔了。稻草为房盖,土坯为墙,上半扇为纸窗,下半扇为玻璃窗的老屋,已被五间瓦房取代了。而且,家家如此,都是青堂瓦舍的。

信步来到房后,一排用钢管支撑的塑料大棚,次第站成一个个弓形的白房子。推开简易的木制小门,满目春意盎然。

茂盛的叶子郁郁葱葱,参差的缝隙中,垂挂一条条顶花挂霜的旱黄瓜,一只只青红相间的西红柿,还有挺拔壮硕绿油油的大葱。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故乡漫长的冬季,菜蔬就是大白菜,萝卜和土豆了,哪有什么新鲜的时令菜,祖祖辈辈就这么活过来。如今,这一页翻过去了。

故乡富裕了,旧貌换新颜。按理,我应高兴,振奋,而我却五味杂陈,说不出的陌生,伤感,失落。记忆中的故乡,已找不到些微参照了。怅然而叹,对于故乡而言,我成了不明就里的外乡人!

 

吃过早饭,众人出动,到镇上闲逛。一行人很快来到了梅河口至吉林市的国道,各式车辆来来往往。堂妹提议坐小客,说只需一元钱。为了寻找在这片土地生活了9年,留在记忆里的蛛丝马迹,我执意独自步行。八里多路,边走边看,多惬意啊。

晚秋和暖的阳光,将国道两旁的田野,照得橙黄耀眼。少许的旱田里,伫立挂着棒子的玉米桔,成片割倒躺卧的桔杆。系着花绸巾的农妇,也有男人相伴的,或坐或蹲,掰着玉米棒。一堆堆去皮的玉米,或金光闪烁,或静玉生香。

连片的水田,是梅河口大米的出产地。黄灿灿的稻穗,垂向地面,望不到边。饱满殷实的稻粒,金光璀璨,在和煦的秋风中,彰显成熟的丰韵。

早割的也不少,只剩下枯黄的稻茬。没拉回场院的稻捆,呈人字形、丘形、鼎形码在地里。稻茬,稻捆,好似和谐有序的音符,在黑土地的胸膛上,铺排农事的诗行。

我喜欢春播的田野,也喜欢秋收的田野。它们总能勾起我对大地,耕种,汗水,生长,成熟,收获,季节,轮回的联想。

我的亲人和乡邻,丰年,欢喜;歉年,伤悲。对高天厚土的敬畏与感恩,从不动摇。这是天地人和谐自处的永恒风景,也是泥土和汗水孕育的朴素信仰,生生不息,源远流长。

脉脉秋阳下,大地安详,农人安详,庄稼安详,硕果安详。空间与时间都呈现着天人合一的坦然与祥和。

 

此刻,心里有水质的东西在流动。金色田野,丰腴的黑土地,在向我呼唤;徐徐秋风里,胜过花香的泥土香,玉米香,稻子香,秸秆香,茬子香,不容分说地涌入我的肺腑。它们唤醒了沉睡已久的记忆,那是童年植入骨髓和血液对泥土田垄,春种秋收,庄稼和蔬菜的味觉。油然而生的亲切感,消弭了陌生,疏离和隔膜,让我泪湿双眶。

太爷爷带领家人,在这片黑油油的土地上拓荒创业。我等后辈,与这片土地形成了脐带一样血脉相连的“结”,怎能说断就断?

似水柔情悄然弥漫,那是孩子对母亲的依恋,游子对故乡的依恋。我知道,无论我离开这片土地有多远,有多久,其实,我真的与它分开过吗,难道我的灵魂不是始终皈依它吗?

黑土地植入灵魂的密码,鞭策我在文字的田垄上耕耘不止,也会在文学的金色田野里,收获心血和汗水培育的一粒粒果实。即使微不足道,于我,却是泥土,劳作,薪火的一脉相承。

命定的耕耘不止,我从未改变黑土地植入的单纯信仰。

感谢大榆树村,给了我生命,给了我性灵底色。在我与它又一次重逢时,给了我新的收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