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感:我的自言自语
(2015-07-27 02:13:16)
标签:
随感梦呓自言自语 |
我的自言自语
黎燕
我活在自己喜欢的世界里
我一直活在自己喜欢的世界里。
当我走出我的内心时,我对喜欢的人事场景就多看几眼,缘深的,就走近为友。我的朋友除了漫长时光凝练的10之内的同道契友,多半是日夜相伴的几本书、六七盆花草、一摞日记簿了。我对不喜欢的人事场景也没有势不两立或格格不入的决绝,顶多是将目光移向他处,实在避不开的,就淡淡的一笑了之。多元,自由,包容,让我的喜欢延及到与几反差极大的世界里,光明和温暖就常驻心间。
更多的时候,我活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我用钟情的母语,在纸的田野里,抑或键盘的沙沙敲击声中,在电子屏幕上构建一个打着自我印记的城堡。这个城堡里,没有刻骨的仇恨及血腥的斗争,唯有爱与温情,善与悲悯,真与本色,树与花草,土与河水,云与阳光,星与月辉……唯美的世界,纯情而静谧,滋润着我健康而蓬勃。这样的活着,我好喜欢!
那些,我喜欢的
我是一个不爱多说话的人,每天如连续说话超过十几句,就感到口干舌燥,有涸辙之鱼的艰难感。于是,我喜欢将涌到嘴边的话儿吞咽到肚里,严实地装在心里。
孩子外出读书、工作后,母子聚少离多。每年仅有一个星期左右相聚的欢乐时光里,我也不喜欢喋喋不休地说个不停,而是喜欢用我的心去注视他们的面容、神情,感受他们的心声。我相信,发自于心的绵软目光,能熨平心灵的皱褶;沉默中的呼吸抑或目光,传递的爱意更让人心中发暖,直入肺腑。
多年前,受到一位陌生贵人的相助,我得以自然而然地实现心底的祈愿,亲眼看到我的梦树花开绚烂,果实盈香。这与他的为人、理念、意向不无关系,使我对生活的眺望一直没有泯灭过。然而,我却错过了好多次可以当面致谢的机会,直到相遇的可能几乎没有,我也没道出那个在心里捂热以至发酵的“谢”字来。
我喜欢将本该脱口而出的话语收藏在心底,让它们像矿脉一样凝重深沉,并用我的情致将其喂养,使其葳蕤为一种芬芳、优雅的气息,水一样漫溢而出,在我的周围流淌为一片蔚蓝。
我常常在心底暗自祈祷:让世间所有的爱与善意,都得到真实的回报,好人、贵人健康平安,华枝春满。
那些,我最着迷的
说来奇怪,注定有些人即使老了,也没长成一个大人。我就是这群人中的一员,如今,在皱纹深刻,鬓发挂霜的衰微中,不仅形体一如高中时,心态也时常停留于傻乎乎里。于是,我的好奇心还如少年那样强烈,我对很多事情着迷。
我对严冬过后凶巴巴的春风着迷,我对夏天里的瓢泼大雨着迷,我对秋天里的一汪秋水着迷,我对冬天里的写意霜花着迷,我对墙缝里长出的几株野草着迷,我对月光下的一地银辉着迷,我对小山上的几朵野菊花着迷,我对城市里可见抑或可踩的少许泥土着迷,我对梦中在天空抑或贴着水面飞行着迷,我对一边喝着热咖啡一边看一本闲书着迷,我对隐匿在岁月深处的旧物品着迷,我对那些让人心里发热的不足挂齿小事着迷,我对李商隐、苏轼的传奇及诗歌着迷,我对迎面走来的陌生人似笑非笑的面容着迷,我对家人团聚有一句无一句的闲聊着迷,我对朋友们的不常联系偶尔打个不咸不淡的电话着迷,我对个自家蒸的刚出屉宣腾腾白面馒头着迷……
对回归零度的感知
人成年以后,一次次走出家门,或当兵,或务农,或做工,或经商,或从教;抑或运气好,或当官、为老板,或成大腕、名家。无论健康还是患病,无论长期从事某种职业还是不断换岗,无论顺风顺水还是风雨兼程,期间,都有一个共同的经历,即生命回归至零度。
这种状态,外在表现于本人职业抑或岗位的調换之初;子女长期在外地就学、工作以至成家,空巢之家;本人失业或退休回家。还有内在的纠结——即期许、失落;充实、空虚;快乐、无聊;欣慰、孤绝等麻团一样杂乱的思绪,云集心中。
其实,这种状态,尤其是内在的情境是人们经常遇到的心路历程。当一个人碰到绕不过去的疑难,眺望深藏于心的祈望之时,生命就回归了零度。
人生的这种回归,并不是数学意义的一无所有,遗憾的是,人往往忽略:过往的经历就是生动的难得的际遇,曾经的付出就是耕耘后理应获得的财富。
这时,你如果能够静下心来,细心体悟过往的经历与心得,将命运给予的硕果收藏在心底,其立竿见影的成效是——美好、温暖的情愫以及灵慧之光就会企及身边。当你迈过零度的拐点,再一次出发,就会多了一些底气和实力。如是,无论人生存在着怎样的不确定性,无论脚步走到何方,你都会活得风生水起,情趣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