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随笔:拾捡珍宝

(2015-04-23 09:25:49)
标签:

情感

文化

拾捡珍宝

   黎燕

 

我拾捡珍宝,大多是形而上的务虚,是从书中找寻并收藏的。每当读到一本喜爱的书,在我。就有捡到宝贝的欢愉。于是,我便充实,我便快乐。

法国作家圣埃克苏佩里所著的《要塞》,从鞍山北方图书城买到后,读到第一页,就喜欢的不得了,一见钟情,再也无法放手。此后半个月的时间里,竟反复地读了好几遍。

       我仿佛走进了一座精神圣殿,里面珍藏着许许多多憾人心魂的奇珍异宝,等待着我与之相遇并虔诚地拾捡入怀。

       《要塞》不是小说,也不是评论集,而是一部随感录之类的文本。作者借托沙漠中的一位伯伯尔酋长,以简洁、朴素、生动的诗化语言,或寓言、或对白,或议论,对年轻的王子晓以生命终极意义的教诲和引领,为读者诸君构建了一座有别于尘世的《要塞》——心灵殿堂。一旦步入其间,人就会感觉清风扑面,尘嚣消隐,心就一点点沉静下来。心清目明中,眼前星光灿烂。

       哦,这样的珍宝比比皆是:

“节日是什么,是人从一个形态到另一个形态。船是大海的新娘,粮食入仓是节日。天下从来没有从哪儿来,又往那里去的节日。一路上走了很久,门打开,这一刻就是节日。”

       圣埃克苏佩里对节日的诠释如此深刻而具像,使我认识到节日不仅是放假,是喜庆,是团聚,还有宽泛的指向——是理想的翅膀得到了扬帆振翅,是有缘的人不离不弃地地牵手同行,是人经过修持得到了脱胎换骨地蜕变,是破茧化蝶后的第二次出生,是漂泊之后家门敞开迎接满身风尘的游子,是梦的种子撒入大地并向上茂盛生长,如期地开花,结果。

      这就表明,节日的欢庆应建筑在人间的友爱与耕耘之上,相互传递着光明和温暖,履行责任与承诺。由此,我对节日产生了珍惜和敬畏之情,懂得躬下身来质朴劳作,用真诚的守望,富于担承的心性去迎接节日来临,是一个人应有的生命姿态。

       朋友有共同的根,通过对不同事物的阅读,你们俩人有一种联络事物的愿望。那么距离与时间都不能把你们分开了,因为使你们融为一体的神把墙壁与海视为无物,穿越时间与空间跟自己的另一部分汇合。”

      圣埃克苏佩里对朋友的认知真是到位!告诉我们:真正的朋友,不是即得利益相互纠结的人,也不是遇到困难能帮得上忙的人,而是彼此心灵的隐秘汇合。这位外国智者对此颇具诗意的比喻,与中国智者所说的“同道、同志、同气、同声”殊途同归,心心相印!言简意赅地述说了真正的朋友是不受时间、空间阻隔的,因为相同的信奉而肝胆相照,灵魂共舞,仿佛有一种神力穿越了墙壁和大海,把彼此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过去,我的潜意识里,觉得“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相扶相持地走在人生的路上,也没有什么不好,起码给人以期待和鼓舞。《要塞》使我明了——只是讲究实用的朋友,还是没有逃脱功利性的俗套,这样的相互帮衬最终是经不起雨打风吹的。终究不同于灵魂共振的知己,可以敞开心胸,在风狂雨骤中,久远地分享彼此的情趣和喜忧。真正的朋友是与自己的另一部分在苍茫的天地间汇合,填补完善了生命的空虚和缺陷,实现生命的完整、圆融。这样的朋友漫漶着神性和诗意,得之,幸之!只是一个人结交什么朋友,与别人无关,只与自己有关,正如俗语所说,朋友是自我的参照。由于散发着相同的气味,即使远隔千年抑或万里,也会践行前生今世的心灵约定,成为莫逆之交。

       “那个人认出雕像的微笑,田野的美和神殿的的静默,他发现的是上帝,因为他超越了物质悟到了精髓,超越了词语,听到了赞歌,超越了星辰,得到了永生。”这是对心魂的清修、超拔、涅槃的歌吟;是一个人超凡脱俗、诗意栖息的清晰写意;是一个人历经磨砺,耐得住孤寂,打捞并沉淀流光的碎银,一步步抵达宏远峰峦的心路之旅。如果一个男人即使满面沧桑,鬓角挂霜,还保持着活泼泼的初心;一个女人即使皱纹深深,一头华发,还有着挥之不去的羞涩笑容和如水心性。他们源自骨子里的真纯和柔韧,是这个世界罕见的精神瑰宝。

      这些关于节日的本质、爱与友情的真谛、生命的要义等人生重大命题的阐述,并不是绷紧脸庞,喧嚣地论说宏大、刻板的、生硬的教义,而是采用素朴、隐喻而又极富诗性的文字,自然地风行于水上,通篇流淌着灵动、睿智的浪花,引人一步步走向莹篮的精神绿洲。圣埃克苏佩里随意挥洒文字的衣袖,在广袤的时空里轻舞飞扬,如此自如,又如此妙曼!

这些篇什既独立于世,又因拥有共同的根而血脉相连,前呼后应。颇像中国书法的飞白,墨断而意不断,笔墨被隐匿的意境和气格掌控着,字里行间勾连着无所不在的情深意绵,恰似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不容分说地想:

——“何当共剪西窗烛,共话巴山夜雨时。”这样的如花欢聚,这样的两情缱绻,这样的吉日良辰,这样的人间天上,不是节日又应是什么?

——双目失明的博尔赫斯在写作中体验到了灵魂独舞的洒脱与快乐,他曾感叹:“写作,使我逝去的岁月变得安宁……”被眼疾夺去最后一缕光明,却饱满着创作的欢愉。在安妥静好的日子,书写着撞击人心的文字。人生进入这样的佳境,不是节日又应是什么?

——往昔的泥土,经过炼狱般的蹂躏和烧灼,终得脱胎换骨地蜕变,实现了由泥胎升华到青花瓷的华丽转身,恰如历经苦寒后的梅花傲雪,不是节日又应是什么?

也许,无论如何努力,卑微的我们永远无法抵达华枝春满,花好月圆,这样的极致很少现身于尘世。我们能做到的,就是抚摸这些有如神话的文字,在温润的抚慰和熨帖中,美好的回忆不期而至:曾经有过的怦然心动,曾经有过的莫逆一笑,曾经有过的品茗论诗,曾经有过的相对无语。。。。。。此刻,心底的某个角落被一种光芒照亮了,仿佛看到了节日女神在眼前翩翩起舞,听到了悠远吉祥的岁月钟声在耳边回荡。

于是我想,设若一个人的生命里始终没有温情光顾过,抑或从来没有对所遇的美好瞬间,满怀爱意真实地拥抱并收藏过,不仅错过了对幸福的感知,且从来就没有进入节日的内核,这样的人啊,即使过了无数个节日,也从来没有被节日之光照亮过片刻!

       当下,人们的视野里乃至心灵里乱花眯眼,因而,《要塞》更值得捧读与神会。许多人也许知道圣埃克苏佩的《小王子》,对他逝世后,由友人整理遗稿编辑出版的《要塞》却觉得陌生。作者圣埃克苏佩里是一位对飞行持有终身恋情的飞行员,经常御风而飞。最终,英气勃发的生命消失于蓝天和碧海之中。《要塞》的神韵与作者飞扬的人生相契合,从意念到章节、文字,无不丰沛着漫步云端,超拔于尘世的风情。一卷在手,仿佛与空谷幽兰亲密相拥,馥郁的暗香缠绵环绕,将是多么美丽的阅读。

19世纪英国小说家毛姆说过:“养成阅读的习惯,就等于为自己筑起一个避难所。”他所奠基的“阅读疗法”,应是捧读这类的人文书籍,用蓄满哲思的文字疗治岁月的伤痕,与滚滚而来的迷惘隔离开来,闹中得静,大隐于市,清泉润心,无尚清凉。

读这样风华万千的文字,宛若进入锦瑟无弦、松涛啸吟、翠竹摇绿、飞银溅玉的幽境,或在人群中网络上书海里,遇见了值得多看一眼的那个人。极度的喜悦使我们热泪奔涌,情不自禁。一种安详的、静好的、清澈的、飞翔的感觉奔涌而来,对生活有了莫名的期待。

却原来,不只是物质和情爱能使人容光焕发,情不自禁,一本好书也能让人如醉如痴,飘然若仙,就有启示之光带我们抵达云水缥缈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