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宿迁市推动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

(2022-11-18 09:43:13)
标签:

宿迁

经济

外贸

宿迁市推动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

为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推动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宿政发〔202283号)等文件精神,推进宿迁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示范区建设,实现全市对外贸易向总量提升、质态优化、动能增强转变,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主要目标

深入对接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全面落实两稳一促工作举措,激发外贸主体活力,调整出口结构,聚焦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实现对外贸易优进优出。到2025年,全市货物进出口呈现三个提升,即外贸主体显著提升,进出口实绩企业突破1000家;进出口规模显著提升,总量突破120亿美元;跨境电商带动力显著提升,交易额突破20亿美元。

二、工作举措

(一)实施千百十主体培育计划。开展四大行动,到2025年,全市进出口实绩企业突破1000家,其中,进出口千万美元企业200家以上、超亿美元企业30家。

1. 开展领军行动。聚焦全市50强外贸企业,培育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支持纺织服装、晶硅光伏等外向度高的产业扩大出口,对重点外贸企业一对一帮扶,给予生产要素保障,加大政策倾斜,提升企业品牌、营销网络等核心竞争力。到2025年,培育进出口超亿美元外贸领军企业30家以上,打造纺织服装、晶硅光伏、膜材料3个过百亿级出口产业集群。(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贸促会,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开发区、新区、园区管委会)

2. 开展提档行动。支持一批潜力大、成长性强的外贸企业,参加广交会、德国杜塞尔多夫国际塑料及橡胶博览会等境内外展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借助重点跨境电商平台,多渠道扩大出口规模。引进培育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提供报关、退税、物流、融资等综合服务。到2025年,全市新增进出口300万美元、500万美元、1000万美元企业150家、120家、90家以上。(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贸促会,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开发区、新区、园区管委会)

3. 开展回归行动。梳理本地生产异地进出口企业,建立名录库,加大政策扶持、拓宽融资渠道、突出精准服务,鼓励在宿投资企业争取总部订单,实现外贸业务回归。力争每年推动进出口异地转化2亿美元以上。(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贸促会,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开发区、新区、园区管委会)

4. 开展破零行动。分类推动企业进出口破零。推动有经营者资格、无外贸实绩的企业,通过线上平台开拓国际业务,引进培育外贸专业人才,支持参加国际性展会,推动企业布局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到2025年,新增实绩企业100家以上。(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贸促会,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开发区、新区、园区管委会)

(二)实施百企参百展市场拓展计划。三年内,组织600家次外贸企业参加各类国际性展会100场以上。

5. 优化国际市场布局。巩固欧美传统市场,提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占比,开拓RCEP、南美等新兴市场。支持纺织服装、家居用品、绿色建材等优势产业企业抱团参展,集中布展和统一宣传,提升品牌影响力。创新参展模式,精选与宿迁主导产业关联度高的国际性展会,支持企业利用代参展、线上参展等方式开拓国际市场。每年组织200家次以上企业参加广交会、江苏优品畅行全球、日本大阪展等国际展会,对企业参展费用给予支持,提高参展积极性保障企业市场不丢、份额不减(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贸促会、市财政局)

(三)实施提质培优转型升级计划。2025年,培育省级、市级出口品牌50个以上,进口20亿美元以上。

6. 促进贸易结构优化升级。引导服装鞋帽、体育休闲、医疗用品等劳动密集型出口产业,加快提档升级,推动产业链向中高端发展。引导高端装备制造、晶硅光伏、智能家电、新材料等高技术产品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提高出口占比。到2025年,全市高技术产品出口占比超过30%(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宿迁海关)

7. 稳定加工贸易发展。深化与苏州、无锡、广东等地区加工贸易项目合作,引进加工贸易企业及配套企业,推动加工贸易向品牌、高附加值延伸。支持本地龙头企业争取总部订单,加大对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政策支持力度,推动加工贸易高附加值环节向宿迁集聚。支持自贸区联动创新区内企业,按照国家目录和要求开展业务,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到2025年,全市加工贸易进出口占全市外贸总量超过15%(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宿迁海关、市生态环境局、市各驻外专业招商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开发区、新区、园区管委会)

8. 梯度培育国际知名品牌。鼓励企业通过培育、收购等方式,开展欧盟、美国等国家(地区)商标注册、国际通行体系认证和境外知名商标、品牌收购,提升宿迁制造竞争力。建立品牌梯度培育,开展江苏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国际知名品牌后备库认定,推动市级后备库企业创建江苏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国际知名品牌。到2025年,省市出口品牌企业进出口增幅超过全市增幅10个百分点以上。(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

9. 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培育一批国内国际市场协同互促、有较强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的优质贸易企业,引导带动更多企业走一体化经营道路。推动运动休闲、日用消费品类出口企业参加国内消费品展会、产销对接会等,拓展内销市场。推动纺织服装、家居建材类企业开设直营店铺,扩大出口产品转内销规模。推动外贸企业自建或加入内销线上平台,开展网络销售。(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宿迁海关、市行政审批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开发区、新区、园区管委会

10. 着力提升进口总量规模。发挥国家和省进口贴息政策引导作用,充分利用RCEP等区域贸易协定、进博会等进口展览会及保税物流中心平台,支持企业扩大先进设备、关键零部件、原料以及母婴、日用消费品等进口。到2025年,全市进口规模超20亿美元。(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宿迁海关、市贸促会、市港口集团,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开发区、新区、园区管委会)

11. 强化信保服务保障作用。加强信保政策宣传,推动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扩大承保覆盖面。加大对投保企业支持力度,对自营出口300万美元以上企业保费给予支持;发挥小微企业信保统保平台作用,推动年出口300万美元以下小微外贸企业投保全覆盖。到2025年,全市信保覆盖率超过30%(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财政局)

(四)实施新业态创新赋能计划。推进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壮大数字经济基础,到2025年,全市跨境电商进出口额突破20亿美元。

12. 构建更高层级平台载体。按照两核一区多园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总布局,鼓励企业利用宿迁综试区线上平台开展跨境电商进出口,到2025年,线上平台注册企业300家以上。推动沭阳县、宿豫区、宿城区三个省级跨境电商产业园围绕集聚一批企业、出台一个政策、培养一批人才、打造一个可视化展示中心标准,进一步提档升级;支持泗阳县、泗洪县按照省级产业园创建要求,加快园区建设。聚焦人才培育、企业孵化、氛围营造等重点,对特色跨境电商园区给予支持,推动交易规模快速提升。2025年,全市建5省级跨境电商产业园(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宿迁海关,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开发区、新区、园区管委会)

13. 打造跨境电商示范引领。强化政策引导、市场开拓、人才培育等,鼓励本地外贸企业、电商企业拓展跨境电商业务,培育跨境电商新主体;聚焦重点跨境电商平台,开展2个月企业孵化,打造跨境转型标杆。到2025年,组织150家次以上企业参加跨交会、跨博会、江苏优品畅行全球等专业性跨境电商展会,新增跨境电商主体300家以上,其中跨境电商进出口超千万美元企业10家以上。加大项目招引,在广州、深圳、杭州等跨境电商发达地区举办专场招商会、推介会等活动,引进跨境电商龙头企业、平台企业和配套服务企业,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宿迁海关,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开发区、新区、园区管委会

14. 完善海外仓全球布局。发挥海外仓畅通外贸供应链作用,对照国家海外仓标准,支持海外仓智能化、数字化改造,推动企业在美国、加拿大、欧盟、东盟等市场布局海外仓。支持跨境电商企业租赁海外仓,开展9810跨境电商业务。到2025年,培育3个以上信息化智能化水平高、服务主体多、本地化经营好的优秀海外仓。(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开发区、新区、园区管委会

15. 推动跨境电商氛围营造。统筹开展跨境电商培训、沙龙、论坛、大赛等跨境电商活动,市级层面每年组织2场以上、县区层面每年累计组织10场以上、各平台机构自主举办20场以上跨境电商活动,营造更加浓厚的跨境电商发展氛围。(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开发区、新区、园区管委会

16. 发展市场采购贸易。推动市场采购贸易与外贸综合服务、跨境电商融合发展,打造市场采购贸易+跨境电商宿迁模式。加强与常熟市采通平台合作,多渠道开展政策宣讲;培育本地化市场采购贸易综合服务企业,引导中小微企业、跨境电商企业等各类主体通过市场采购贸易综合服务企业报关出口;加强对市场采购贸易政策支持,利用市场采购贸易政策优势,提升市场采购贸易规模。(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行政审批局、宿迁海关、市税务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开发区、新区、园区管委会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重点外贸企业挂钩服务工作专班,对50强外贸企业进行单月调研、双月走访、季度回望,部门联动解决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各县区、园区、新区要建立挂钩帮扶制度,对辖区内300万美元以上外贸企业全覆盖挂钩,帮助企业稳订单、稳市场、扩产能、提质效。  

(二)强化资金支持。统筹用好省、市商务发展专项资金,加强主体培育、开拓市场、品牌培育等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开展外贸订单、保单、出口退税账户质押、应收账款等抵押融资,拓宽外贸企业融资渠道。加大出口信贷支持力度,用好苏贸贷政策,扩大惠企数量和放贷规模。

(三)增强风险应对。加强汇率风险管理能力建设,强化政汇银联动,支持外贸企业开展外汇套保业务,降低汇率避险成本。推广互联网+外汇数字化服务,推进外汇管理行政业务网上办”“远程办。健全贸易摩擦预警和应对机制,提升应对贸易摩擦成效。

(四)强化责任落实。充分发挥牵头作用,加强外贸工作统筹协调、调度督导,落实月通报工作机制。压实各县区、市各开发区(园区、新区)主体责任,推动县区落实落细具体举措,加大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跟踪调度,分类施策,务求实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