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转载]李廷珪墨
(2017-11-17 10:24:15)
李廷珪
五代时南唐易水(今河北易县)人。造墨名家。
李廷珪墨制作也非常讲究,其配方为每松烟一斤,用珠珠三两、玉屑一两、龙脑一两和以生漆捣十万杵。故坚硬如石,于水中三年不坏。李廷珪,南唐著名的墨工。原名奚廷珪,祖籍易州(今河北省易县)人。唐末随父李超迁居歙州。父子俩共同改进了捣松、和胶等技术,所制佳墨深得南唐后主李煜之赏识,让其担任墨务官,并赐给国姓,以此易名李廷珪。制墨佳绝,为世人赞誉,人称“廷珪墨”,或称“新安香墨”。
李家造墨松烟轻、胶质好、调料匀、锤捣细,据说存放五六十年后,仍“其坚如玉,其纹如犀”。所造墨“其坚利可削木”,抄写《华严经》一部半,才研磨下去一寸,存放数百年,研磨时尚有“龙脑气”。古籍《遯斋闲览》中载宋大中祥符时(公元
1008年以后):“李廷珪墨,某贵族偶误遗一丸于池中,疑为水所坏,因不复取,既踰月,临池饮,又坠一金器焉,乃令善水者取之,并得其墨,光色不变,表里如新,其人益宝藏之。”宋人称之为“天下第一品”。南唐皇帝常用李家墨赏赐功臣,宋太祖以后,凡皇帝写诏书,都用廷珪墨。每年徽州要向朝廷进贡1000斤墨。由于统治者的垄断,市上很难买到李氏父子所造的墨,宣和年间,竟出现“黄金可得,李氏之墨不可得”的奇缺现象。庆历年间,一枚廷珪墨,卖到一万钱。其式样名品,明《遵生八笺》中载:“李廷珪龙纹墨、双脊墨,千古称绝。”
傳李廷珪 翰林風月墨
墨略呈長方薄板形,四緣較薄銳,中間較豐厚,表面均滿佈大小高低不平的起突,其間密佈散碎斷紋;墨面黝黑有漆光,扣之堅實,一面有泥金草書「翰林風月」四字,另一面硃書三個草體字,模糊難辨。墨裝在白緞袋裡,外套迥遥俜澎赌竞兄小
木盒表面陰刻隸書:「有唐廷珪墨寶」、「宋僧法一珍藏」,下方有陰刻宋代詩人晁沖之與僧法一的交往詩文。蓋內陰刻填金乾隆五十六年季春清高宗所做「李廷珪古墨歌」。白緞袋兩面乾隆臣董誥滿錄楷體「御製李廷珪古墨歌」與「御製墨
雲室記」。
易水寻踪---历史名人--超级制墨大师李廷珪 点击进入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