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3-10 04:46)
标签:
清雍正
内务府
造办处
漆器
张荣
故宫
髹饰録
杂谈
|
|
张荣
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
漆器工艺源远流长,从出土的七千年前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的原始漆器开始,历经几千年而不衰,并在战国秦汉、明清时期各形成长达五百年的盛世。本文拟结合清宫档案和实物探讨清雍正一朝有关漆器制作的几个问题。
一、清宫造办处漆作
造办处是内务府的下属机构之一,具体建于何时,各种官家史书的记载略有出入,主要有康熙十九年(1680)之说1。和康熙三十年(1691)之说2。比较一致的观点是,造办处初设在养心殿,後移至慈宁宫,习惯上仍
(2011-02-14 09:19)
标签:
九秋图
明成化
清康熙
青花
珐琅彩
五彩
御制
杂谈
|
|
因秋季九十天是称为“九秋”的收获季节,遂采集九种秋草于一图,其九种花卉分别为:含苞待放的海棠、优雅的紫茉莉、幽静的百里香、艳丽的长春花、怒放的菊花、雅致的紫雪花、幽香的桂花、黄色的蜀葵和龙胆等,在同一器物上九种花卉竞相开放,五彩缤纷,争奇斗艳,令人美不胜收。寓意九秋同庆,共贺丰收。故名“九秋图”或“九秋同庆”。唐
陆畅 《催妆五首》之一:“闻道禁中时节异,九秋香满镜臺前。” 元 无名氏 《看钱奴》第一折:“为甚么桃花向三月奋发、菊花向九秋开罢?”
清 何焯 《义门读书记·昌黎集》:“菊有黄华则九秋矣,故秋怀以是终也。”
明成化朝(公元1465-1487)景德镇御窑厂生产是我国陶瓷烧造史上重要的历史时期,成化瓷器以青花和斗彩品种而闻名,成化青花是明代中期青花瓷艺术的杰出代表,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明成化年间,皇帝及万贵妃喜欢珍宝及精美器物,宫廷对瓷器需求猛增,制作精益求精。
(2010-09-13 08:20)
标签:
黄振效
乾隆
清宫
造办处
广州
牙雕
萧汉振
李裔唐
杨维占
如意馆
文化
|
|
黄振效
清造办处中最具名气、最有影响的广州(广东)牙雕名师之一。
黄振效是在乾隆二年(1737年)
底,由当时的粤海关监督伍赛选送入京,同他一起进入造办处的还有广州牙雕高手萧汉振、李裔唐、杨维占等。据史料记载,黄振效与萧汉振等进入造办处约二十天后,朝廷按照他
(2010-08-10 07:44)
标签:
麻仓土
高岭土
元青花
御窑
东京博物馆
杂谈
|
|
麻仓土即高岭土
综观与景德镇瓷用原料有关的文献,在明嘉靖以前,还没有“高岭土”这一名称。但嘉靖至万历初年的文献中却出现了一种与高岭土的形态和功能相近的粘土,这种粘土就是“麻仓土”。
明·王宗沐《江西省大志》卷七《陶书·砂土》条谓:
陶土出新正都麻仓山,曰千户坑、龙坑坞、高路坡、低路坡,为官土。土埴垆匀,有青黑缝、糖点、白玉、金星色。……麻仓官土一百斤值银七分,淘净泥五十斤,曝得干土四十斤。
又记“湖田石末”时,夹行
(2010-08-05 08:38)
标签:
嘉庆
官窑
粉彩
文化
故宫
杂谈
嘉德
敬华
瀚海
|
|
清嘉庆粉彩瓷器从传世品看,已经比乾隆器物逊色得多了。综观其制瓷技术,无论是型还是纹饰题材,都以前期作品为蓝本,没有大的突破,尤其是嘉庆早期,乾隆太上皇健在时与乾隆朝作品基本一致,因此有“乾、嘉不分”的说法。嘉庆的精品如不看款识,很容易与乾隆相混淆。嘉庆晚期作品已走向衰退。但也有不可埋没的佳作,应该重视。综合起来嘉庆粉彩有以下几点突出的特征。
(一)延续生产乾隆粉彩的各类产品,以色地勾莲器皿为主。
如各种色地勾莲夔凤纹的各式瓶、罐、壶、盘,以及黄地勾莲白里飞蝠纹碗等。这些器物几乎与乾隆粉彩一样。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传世品中,有嘉庆款粉彩瓶,其腹部有乾隆御题诗,应是乾隆为太上皇时的作品。另外乾隆时常见的小件文玩用品,如笔掭、墨床、鼻烟壶、香插、扳指、翎管、壁瓶等,仍然大量制作。
(2010-08-04 09:18)
标签:
嘉德
乾隆
嘉庆
粉彩
百子迎春
百子图
孙瀛洲
故宫
文化
杂谈
|
|
今年嘉德春拍,一件清嘉庆粉彩百子图碗拍了四十多万,先看看嘉德的藏品介绍,口沿微撇,深腹圈足,碗形周正小巧。内施白釉光素,外壁满绘粉彩庭院婴戏图,众多小童或手捧寿桃、或手持如意、或燃点爆竹、或举花灯,身着各色彩衣,神态各异,嬉戏于庭院之中,整体构图巧妙,小巧流水,楼阁栏杆,洞石花草,将画面分隔的错落有致,小童中唯有一位神似太子之人,头戴金色发冠,手持金色如意,主题突出。整体设色丰富,绘画精细,底落“大清嘉庆年制”红彩款。
婴戏题材为嘉庆御瓷的重要纹饰,究其缘由,与嘉庆皇帝子嗣不昌攸关,故此时期非常流行婴戏纹饰和寓意多子的石榴花树纹,正是反映出嘉庆皇帝求子心切和“儿孙满堂”的祈盼,也造就了嘉庆官窑婴戏题材的繁荣和精彩。同样纹饰且尺寸相类的婴戏碗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有藏,为孙瀛洲先生捐赠。
参阅:《孙瀛洲的陶瓷世界》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