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万里父子轶闻杂记

杨万里父子轶闻杂记
杨巴金
【导语】 老子《道德经》载:“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意思是说,能够了解别人的人是有智慧的,能够了解自己优点和缺点的人是高明的。本文所收录的杨万里父子“轶闻杂记”均是作者依据所见、所闻、所历且鲜为人知的杨氏先贤之趣闻轶事、民俗风情、民间传说而撰作,是“小品型”纪实散文,具有篇幅简短精悍的特点,有一定的历史、思想、文化、经济和道德价值,既为庐陵后学了解先贤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提供素材,又可作为地方史志的有益补充。
一、《面有忧民色》
嘉定间,杨伯子为湖州守,弹压豪贵,牧养小民,治声赫然,为三辅冠,郡之士相与肖像祠于学宫,与工部尚书戴少望并祠,伯子意不悦。会除浙东庾节,将行,辞先圣先师礼毕,与校官诸生坐于讲堂,命取所祠画像来题诗其上云:“面有忧民色,天知报国心。三年风月少,两鬓雪霜深。更莫留形迹,何曾废古今。不如随我去,相伴老山林。”遂卷藏而行。当时士子有戏和其诗者,末句云:“可怜戴工部,独树不成林。”
【考析】 本文录自《鹤林玉露》卷7。1210年,杨长孺出任湖州知州,为官廉洁,有惠政,如嘉靖《赣州府志》卷8载:“以荫补知湖州,寻改赣州”。戴少望(?—1215),官工部尚书,著有《将鉴论断》。
二、《配盐幽菽》
昔传江西一士求见杨诚斋,颇以该洽自负。越数日,诚斋简之云:“闻公自江西来,配盐幽菽,欲求少许。”士人茫然莫晓,亟往谢曰:“某读书不多,实不知为何物?”诚斋徐检《礼部韵略》“豉”字示之,注云:“配盐幽菽也。”
然其义亦未可深晓。《楚辞》曰:“大苦咸酸辛甘行。”说者曰:“大苦,豉也。言取豉汁调以咸酢椒姜饴蜜,则辛甘之味皆发而行。”然古无豆豉,史《急就篇》乃有“芜夷盐豉”。《史记·货殖传》有“孽麴盐豉中答”。《三辅决录》曰:“前对大夫范仲公,盐豉蒜果共一筒。”盖秦、汉以来始有之。
【考析】 本文录自《齐东野语》卷9,作者周密 (1232—1298),字公谨,号草窗,南宋词人、文学家,祖籍济南,生于杭州。豆豉,日常生活中炒菜的普通佐料。所谓“配盐幽菽”,是指制作豆豉时需在室内一定温度下将大豆发酵,再配盐、辣椒、香料等。本则轶事告诫人们为人为学必须谦虚低调,懂得“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道理。
三、《月下传杯诗》
杨诚斋《月下传杯诗》云:“老夫渴急月更急,酒落杯中月先入;领取青天并入来,和月和天都蘸湿。天既爱酒自古传,月不解饮真浪言;举杯将月一口吞,举头见月犹在天。老夫大笑问客道:月是一团还两团?酒入诗肠风火发,月入诗肠冰雪泼。一杯未尽诗已成,诵诗向天天亦惊。焉知万古一骸骨,酌酒更吞一团月!”
余年十许岁时,侍家君竹谷老人谒诚斋,亲闻诚斋诵此诗。且曰:“老夫此作,自谓彷佛李太白。”
【考析】 本文录自《鹤林玉露》卷10。传杯,指宴饮中传递酒杯以劝酒,如杜甫《九日》诗曰:“旧日重阳日,传杯不放杯。”竹谷老人,作者罗大经的父亲罗茂良,杨长孺在福建做官时曾为幕僚。
四、《跋五贤象》
欧阳文忠公修、杨忠襄公邦乂、胡忠简公铨、周文忠公必大、杨文节公万里,五贤皆庐陵人已。其文章节义,载在史册。此像不知作者主名,旧为胡忠简诸孙如川所藏,今归王唯顒氏。唯顒出以示予,予为之端拜以观,道德之容,庄毅之色,穆然卓然,如挹五公于一堂之上,信绘事之妙也。昔文丞相信国公少过五贤祠,曰:“殁不俎豆其间,非夫也。”后果以节义显天下,遂与五贤作配,则图之作岂徒然哉!兹独曷为遗之,曰,此图作于景定五年,是年十月,信国始召赴行在,除礼部郎官,其节盖未显也。显今之世,有善画者,特貌信国端委赤乌,以继五贤而六之,岂不伟哉!
【考析】 本文录自《震泽集》卷35。象,义同“像”,指古时人物画像。王鏊(1450—1524),字济之,号守溪,学者称震泽先生,苏州人,曾中解元、会元,1475年中探花,官至吏部右侍郎、户部尚书。
五、《诚斋谒紫岩》
杨诚斋为零陵丞,以弟子礼谒张魏公。时公以迁谪故,杜门谢客。南轩为之介绍,数月乃得见。因跪请教,公曰:“元符(1098—1100)贵人,腰金纡紫者何限,惟邹至完、陈莹中姓名与日月争光。”诚斋得此语,终身厉清直之操。晚年退休,怅然曰:“吾平生志在批鳞请剑,以忠鲠南迁,幸遇时平主圣。老矣,不获遂所愿矣!”
立朝时,论谏挺挺。如乞用张浚配享,言朱熹不当与唐仲友同罢,论储君监国,皆天下大事。孝宗尝曰:“杨万里直不中律。”光宗亦曰:“杨万里也有性气。”故其自赞云:“禹曰,也有性气;舜云,直不中律。自有二圣玉音,不用千秋史笔。”
【考析】 本文录自《鹤林玉露》卷5。紫岩,即南宋名相张浚,世称紫岩先生,去世后封魏国公。罗大经(1196—1252后),字景纶,号儒林,吉水县盘谷镇人。南轩,即张浚之子张栻。
六、《高宗配享》
高庙配享,洪容斋在翰苑,以吕颐浩、赵鼎、韩世忠、张俊四人为请。盖文武各用两人,出于孝宗圣意也,遂令侍从议。时宇文子英等十一人以为宜如明诏,而识者多谓吕元直不厌人望,张魏公不应独遗。杨诚斋时为秘书少监,以书争之,以欺、专、私三罪斥容斋,且言魏公有社稷大功五:建复辟之勋,一也。发储嗣之议,二也。诛范琼以正朝纲,三也。用吴玠以保全蜀,四也。却刘麟以定江左,五也。于是有旨再令详议。越数日,上忽谕大臣曰:“吕颐浩等配享,正合公论,更不须议。洪迈固是轻率,杨万里亦未免浮薄。”于是二人皆求去,容斋守南徐,诚斋守高安,而魏公迄不得配食。
诚斋诗云:“出却金宫入梵宫,翠微绿雾染衣浓。三年不识西湖月,一夜初闻南涧钟。藏室蓬山真昨戏,园翁溪友得今从。若非朝士追相送,何处冥鸿更有踪。”又云:“新晴在在野花香,过雨迢迢沙路长。两度立朝今结局,一生行客老还乡。犹嫌数骑传书札,胜喜千峰入肺肠。到得前头上船处,莫将白发照沧浪。”此去国时诗也,可谓无几微见于颜面矣。
其冢嗣东山先生伯子跋其《论配享书稿》云:“覆羹真得皂囊书,锦水元来胜石渠。但宝银钩并铁画,何须玉带与金鱼。”盖苗刘作乱时,矫隆祐诏贬窜魏公,高宗在升晹宫方啜羹,左右来告,惊惧,羹覆于手,手为之伤。既复辟,见魏公,泣数行下,举手示公,痕迹犹存。
左次魏和伯子诗云:“銮坡蓬监两封书,道院东西各付渠。乾道圣人无固必,是非付与直哉鱼。”词意亦佳,但当途乃江东道院,容斋守南徐,非当途也。
【考析】 本文录自《鹤林玉露》卷7。洪容斋,即洪迈(1123—1202),江西乐平人,字景卢,号容斋,翰林院学士、南宋文学家。吕颐浩(1071—1139),曾二度为相,兼有兵权,势压秦桧一头,于高宗杭州称帝亦有功劳。因张浚主张抗金,正直敢谏,对杨万里也有知遇之恩,故杨万里极力为主战派张浚争配享。其实,洪迈只是按宋孝宗旨意办事,洪杨两人配享之争,可谓是两败俱伤。
七、《蝤蛑和羊》
诚斋呼延之为蝤蛑,延之呼诚斋为羊。一日,食羊白肠。延之曰:“秘监锦心绣肠,亦为人所食乎?”诚斋笑吟曰:“有肠可食何须恨,犹胜无肠可食人。”盖蝤蛑无肠也。一坐大笑。厥后闲居,书问往来,延之则曰:“羔儿无恙?”诚斋则曰:“彭越安在?”诚斋寄语云:“文戈却日玉无价,宝气蟠胸金欲流。”亦以蝤蛑戏之也。延之先卒,诚斋祭文云:“齐歌楚些,万象为挫。环伟诡谲,我倡公和。放浪谐谑,尚友方朔。巧发捷出,公嘲我酢。”
【考析】 本文录自《宋稗类钞》卷25。蝤蛑,读yóumóu,梭子蟹的别名。延之,即尤袤,读yóumào,与“蝤蛑”读音相近。文中以杨万里、尤袤谈笑间令人解颐的谐趣,体现他俩诙谐幽默、风趣机智的个性特质。杨万里作诗,亦将这种诙谐幽默的个性特质表现在其山水诗中,读之如现眼前,令人拍案叫绝。
八、《延之移人》
宋尤延之与杨诚斋为金石交。淳熙(1174—1189)中,诚斋为秘书监,延之为太常卿,又同为青宫寮寀。二公皆善谑,延之一日言:“有一《经》句请秘监对,曰‘杨氏为我。’”诚斋应声曰:“尤物移人。”众皆叹其敏确。
【考析】 本文录自《山堂肆考》卷120,是明万历年间彭大翼编著的一部大型类书。尤延之,即尤袤(1127—1202),号遂初居士,官至礼部尚书。金石交,喻指两人交谊深厚,如金石之坚固。寮寀,指两人同为太子侍读。青宫,太子所居之东宫。“杨氏为我”和“尤物移人”均为典故名。“杨氏为我”出自《孟子·滕文公下》:“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其中的“杨氏”是指杨朱,春秋战国人,道家主要人物之一,主张为我、贵己、重生、自治,认为人人自治、天下同样会太平。“尤物移人”出自《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夫有尤物,足以移人。”意思是绝色的女子能够移人情志。
九、《一字之师》
杨诚斋在馆中,与同舍谈及“晋于宝”,一吏进曰:“乃干宝,非于也。”问:“何以知之?”吏取韵书以呈,“干”字下注云:“晋有干宝。”诚斋大喜,曰:“汝乃吾一字之师。”
【考析】 杨万里的诗文成就,如雷贯耳,但其谦虚好学、有错必纠的事例史籍中亦有记载,如《宋稗类钞》卷19就有杨万里尊无名小吏为师的故事。这则轶事是叙述杨万里有一次将《搜神记》的作者“晋人干宝”说成“晋人于宝”,却被无名小吏匡正的事例,这名小吏虽然才疏学浅,甚至姓名也没有留下,却敢在行家面前纠误,且被名家尊为“一字之师”,侧面反映了杨万里实事求是、勇于纠错的可贵品德。
十、《初筮谒郡》
【考析】 本文录自罗大经《鹤林玉露》卷11,是反映杨万里、朱熹教导杨长孺为官的一则轶事。初筮,指初次做官,古人将出外做官,喜欢先占卦问吉凶,又称为筮仕。谒郡,拜见郡守。诚如文中所述,杨长孺正因为经历“初筮谒郡”等诸多锻炼,以致后来演绎了一部极生动的人生传奇。
http://s15/mw690/005X45zFzy7RzzItdfQc2&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