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本土文化在幼儿园课程中开发与利用的研究
(2020-04-26 11:23:02)分类: 2020十三五课题 |
开题报告——本土文化在幼儿园课程中开发与利用的研究
海门市三星幼儿园施天悦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本土文化,是指扎根本土、世代传承、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本土文化既有历史传统的沉淀,也有植根于现实生活的变化和发展。不仅仅是指经典,还应该包含地方的和乡土的文化。可是,我们的美育理论和实践对这方面却是相对忽视的。
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本土文化在幼儿园课程中开发与利用,是指幼儿将本土生活事物视先学习对象,围绕生活事物的教育开展相关的活动。选择这样的学习材料是因为生活事物能够很容易被幼儿接触到,学习的难度较低,而且有利于幼儿学习热情的激发。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幼儿教师对幼儿进行适当地引导,就很容易能够调动幼儿认识的内驱力,最终促进乡土知识在幼儿知识经验框架中的建构。另外,幼儿乡土教育强调幼儿是学习的主体。在开展幼儿乡土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必须突出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围绕生活事物的教育开展相关的活动。
绣品文化,是指以江苏省海门市三星镇为中心,以刺绣、印染、纺织为主的,带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家纺产品的总称,是勤劳智慧的三星叠石桥劳动人民在人类文明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精心创造的一种具有三星本土特色的家纺工艺。
二、研究价值和意义
在教育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本土文化课程显得尤为重要,越是地方,就越独具特色,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全球化。《 3一6岁儿童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阐述了促进本土文化课程发展的重要意义。一个国家之所以能够获得本国公民的认同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而民族文化主要由各地文化所构成。因此为了使幼儿在很小的时候就能够受到优秀民族文化的熏陶,有必要根据各地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搜集、整理本土文化资源,以幼儿容易接受的形式将本土文化灵活、巧妙地融入到幼儿课程体系中来,提高幼儿对本土文化的认知,鼓励幼儿不断探索并创造本土文化,提高其对本地文化的归属感。不要让现在的幼儿过度的沉迷于外来文化,而是要用本土文化来吸引幼儿,实现本土文化的传承和幼儿对文化认同感的统一。
三、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
(一)研究的目标
主要依据《纲要》、《指南》和课程游戏化倡导的新理念,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三星幼儿园绣品文化为切入点,围绕本土文化资源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开发与利用的相关问题,进行系统研究。本研究将从理论上阐明幼儿园绣品文化建设的内涵,幼儿园绣品文化建设的方法和改进策略,丰富绣品文化课程建设的理论基础,为幼儿园提高绣品文化课程建设水平提供理论支持。旨在探索具有普适性的本土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机制,进而为完善地方课程的建设、构建园本课程体系奠定基础。
(二)内容与重点
1.本土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
2.依托于本土文化的园本课程开发的可行性研究
本土的绣品文化园本课程开发的现状分析、开发本土文化园本课程的物质条件分析和本土文化园本课程的人文条件分析。
3.园本课程开发的设计与实施
园本课程开发的基本内容、园本课程开发的实施原则、园本课程开发的教学目的及目标以及园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和课程开发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如:材料准备充足、教师应具备多种能力、注重幼儿的审美能力、园内外多种活动的组织问题)
4.基于本土文化的园本课程开发的教学案例设计
5.园本课程研究结论及不足
四、研究的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一)主要观点
本土文化在历史的发展中不断的兴盛和发展,与生产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和审美需求密切相关,显示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当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数字时的代到来,传统的手工劳动逐渐被机械化和数字化所代替,本土的绣品文化不能只是作为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遗留,展示在博物馆,也不能只是躲闪在乡村,对它最好的保护方式应是将其传承下去,本研究就是要将这一极具地域特色的艺术资源作为幼儿园本课程资源进行开发研究。首先是对本土文化园本课程资源开发探析,这一章节将从本土文化资源、绣品文化课程资源概况及绣品文化资源在园本课程教学开发原则及意义这三部分进行。其次是对本土文化园本课程开发的可行性研究,此处为本研究的基础部分,分别对本土文化园本课程开发的现状分析、在当地幼儿园开发本土文化园本课程的物质条件分析及人文条件三部分进行分析与阐述。本土文化绣品是三星地域特色的艺术资源宝藏,它的产生、发展、类型以及它的种种,对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受它文化艺术熏陶的我们来说都值得去关注和了解。对于幼儿来说,进行素质教育,把本土文化引入园本课程也是势在必行的一种趋势。
(二)研究创新点:
1.针对本土文化资源绣品文化艺术进行开发和设计,并在实践的基础上编写幼儿园绣品文化园本课程案例集。
2.针对园本课程开发的每个案例都需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内容、目标等,并将实践在幼儿园的集体活动和区域游戏活动中。
3.由于本土文化绣品艺术的部分材料的使用对于幼儿而言难度较大,因此在进行集体活动和区域游戏实践的过程中,将材料转化为孩子们相对熟悉且具有安全性的材料进行创作。
4.社区资源(三星叠石桥家纺城、叠石桥家纺博物馆等)的有效引进,展开多方位的合作方式,拓展了本土文化绣品课程系列活动的内容。
五、研究方法和手段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园本资源挖掘和有效利用的方法,学习本土文化和区域活动组织和实施的具体方式和策略。
2.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需要,与专家合作,将问题发展成研究主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一种研究方法。本研究中,将按照行动研究法的六个步骤,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拟定整体计划、制定具体计划、行动实施,然后循环往复,最终形成研究报告。
3.观察记录法,在日常自然情境中或教师预先设置的情境中对幼儿喜欢的依托于本土文化的绣品创作活动进行直接观察、记录而后分析以期获得其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从而发现和实施可行性的游戏化教学活动。
4.叙事研究法,引导教师根据园本资源特色的绣品活动进行“叙说”,可以是一节绣品艺术教学活动的设计、过程、讲评和体验,也可以是一个孩子感兴趣的或生成的区域活动。通过叙述以自己的方式反思教育教学实践,并坚持或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策略。
5.案例分析法,把幼儿园实际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案例,对其进行研究分析、总结,从而提高研究者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推动本土文化园本课程的建立。
(二)研究手段
以传统的文献检索手段为主,辅以网络、数据库等手段,开展资料收集、问卷调查、数据整理等工作。
六、预期成果及表现形式
1.有关基于本土文化和园本课程开发的相关论文,在大市级以上的刊物获奖或发表。
2.在县市级以上的活动中,执教基于本土文化的公开课。
3.在县市级以上的活动中,展示我园本土文化的班本及园本课程叙事。
4.能够合理开发且利用身边资源,自制玩教具,并引导幼儿利用本土文化和材料,进行游戏活动,最终整理成依托于本土文化的三星幼儿园绣品区域游戏和户外游戏活动的案例集。
七、工作进度安排(时间、内容、步骤)
(一)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2020.4—2020.9)
确定研究课题,进行理论学习培训、园本资源的调查。
1.调查园本资源,搭建可利用平台,了解教师和幼儿的本土文化素养现状。
2.组织幼儿园课题组成员进行本土文化相关研究内容的学习,更新观念打好理论基础。
3.树立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从孩子的角度探究生活中本土文化现象的意识,提高自己的敏锐度。
(二)课题的实施阶段(2020.10—2021.6)
进行实践研究,同时开展学习、专家指导、研讨、交流和阶段总结活动,并参与总课题组学习、研讨活动。
1.充分挖掘本土文化(园所内、社区、家长、园所教职工和专家、兄弟园所)的资源。
2.以依托于本土文化的绣品为主线索,设计幼儿园各年龄段生活化的特色教学活动,并拓展至班级和美工室的区域活动。
3.思考让资源和幼儿园绣品艺术活动有效结合的策略。
4.利用园本资源,设计并组织依托于绣品文化而生的其他活动。
5.反思、总结,整理研究资料,内部分享交流为课题总结积累经验。
(三)课题的验证和完善阶段(2021.7—2022.2)
收集各类成果,组织本园系列活动,形成我园特色的本土文化园本课程。
(四)课题的结题阶段(2022.3—2022.9)
1.发现新问题,确定新目标。
2.继续探究本土文化园本课程的组织与实施,发现新的问题确定下个课题目标。
3.汇总整理资料,形成结题报告。
八、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一)核心成员分析
核心组成员由两名中小学一级教师,两名中小学二级教师和一名新入编的男幼师组成。课题组部分成员参加过多个课题的研究,如海门市级课题《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环境创设的研究》、《多元材料在幼儿美术活动中应用的研究》、《幼儿园中班绘本阅读实践研究》等,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二)研究基础
参加课题组的老师均为学校领导或骨干,有着丰富的教育经验和教科研研究能力,并都长期奋斗在教育第一线上,并善于总结教学经验,不断进修,努力学习理论,有多篇论文获省市级奖,多篇论文发表,使本课题的研究有了很好的理论基石。
(三)条件保障
我园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教育科研工作,同时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充实了我园“十三五”课题的组织与实施,本课题计划用3年时间进行实践、研究,课题研究的内容涉及教学活动、游戏活动,区域活动,其他活动,对促进我园教育教学具有重大意义。我园在经费和技术上给予大力支持,目前已投资改造了美工室,由划分了多种区域,并增添了刺绣、纺织、印染等简化模型可供幼儿观察、操作、探索。幼儿园也对教室进行改造,为班级绣品文化的氛围提供条件。以上这些有利因素足以保障课题研究顺利进行。
九、参考文献目录
[1]教育部.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朱家雄.幼儿园课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李晓芳.西安市幼儿园园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4]李姝婧.基于天水地方文化的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D].鞍山:鞍山师范学院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2015.
[5]宋慧.川渝地区农村幼儿园课程资源配置的现状调查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2015.
[6]赵秀敏.区域游戏融入地方文化资源的实践[J].江西教育,2015(5):96.
[7]宗颖.基于地域文化的园本课程开发[J].学前教育研究,2015(9):70-72.
[8]朱姝.美国多元文化教育课程改革之核心问题[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6,(3).
[9]黄瑛.幼儿园特色课程建设的现状研究分析[J].新课程,2017(2):367.
[10]沈杭凯.聚焦关键要素,实现幼儿园特色课程建设的多点突破[J].幼儿教育(教育教学),2017(1):52-54.
[11]唐娇萍.浅谈文化视角下的幼儿园课程建设[J].儿童大世界(下半月)2016(1):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