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文短教”之初探

(2023-04-14 11:29:06)
标签:

教育

分类: 日常研修

长文短教”之初探

                      ------个人说讲评反思材料

   工作室成员:彬州市公刘小学车宁

911日,学校决定开展同课异构活动,于是五年级语文组围绕“长文短教”这一探究点,择取《“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扎扎实实的说讲评及反思式的教学大比武活动。下面是我工作室成员车宁老师的说课稿、教学反思、教学设计和评课稿资料: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下面我主要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流程、说板书设计、说教学评价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父母之爱”中的第2篇精读课文,它是美国著名畅销书作家巴德·舒尔伯格写的一篇小说。课文按照时间顺序,主要讲了作者七八岁时写了一首诗,母亲看了说“精彩极了”,父亲看后却说“糟糕透了”。几年后作者从这两种不同的评价方式中感悟到了爱。

这篇文章语言平实,既有鲜明的形象性,又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感体验十分贴近。同时,还有一些含义深刻的语句具有启发性,给学生提供了多维的思考感悟空间。尤其是对话简洁明快,有鲜明的个性色彩。编者也说,选编这篇文章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不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对本课的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自我感悟,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基于这样的理解,结合本次活动“长文短教”这个活动主题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不同方式表达的爱。

2.揣摩作者是怎样通过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来表现父母之爱的,并练写一两组对话。

3.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其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作者是怎样通过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来表现父母之爱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学习写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节课我主要采用朗读交流法;品味点拨总结归纳法和读写结合法。

三、说学法

本节课上,学生将主要采用自读感悟、合作交流和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

四、说流程

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以多种方法朗读,积极思考,再现情景,踊跃表达,达到以读促想,读中感悟,悟中言说的教学效果。具体的流程如下:

1.回顾旧知,导入新课(3分钟)

2.抓住对话,感受父母之爱(20分钟)

3.联系实际,体会严慈之爱的价值(15分钟)

4.走出文本,拓展阅读。(2分钟)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课题后在复习回顾时就写上“母亲(表扬 )”“父亲( 批评)”“爱”,对话交流中相机写上“慈祥鼓励”“严厉警告”,总结时写上“谨慎、成功”二词。

六、说教学评价

新课程关注学生生命的发展,所以不能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简单的是非判断,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导学式语言评价,如“学学母亲的样子夸夸小巴迪。”以此来引导学生做出母亲说话时那兴奋的神情,读出她热情高兴激动又几乎要吵起来的话语。又如:“愿母亲的话再热情一些,父亲的话再严厉一些”,这样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将父母争吵的画面感通过朗读展现于大家的面前。这样不仅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还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

其次是激励式评价语言,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如“这样的发现真让老师刮目相看”等。语言要因人而异,对不同学习层次和不同个性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语言,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以上说课内容,若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聆听!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课后反思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父母之爱”中的第2篇精读课文,它是美国著名畅销书作家巴德•舒尔伯格写的一篇小说。课文按照时间顺序,主要讲了作者七八岁时写了一首诗,母亲看了说“精彩极了”,父亲看后却说“糟糕透了”。几年后作者从这两种不同的评价方式中感悟到了爱。

执教本节课时,我秉着长文短教的原则,奔着单元导语“想想作者是怎样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表现父母之爱”这个目标,结合本课对话描写精彩这一特点,精心备课,认真上课。今天,我打算从成功之处,不足和再教设想三个方面来反思反思:

一、成功之处

1.单元导语引入正题,做到了心中有目标。

本组课文给我们展示的是父母之爱的一个个侧面,目的是让学生体会父母之爱的深沉与宽广,其写法上作者主要是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等细节描写表现父母之爱。作为小学高段的学生,不仅要体会情感,更要学习这种情感的表达方法。所以我就想到“单元导语向我们提出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体会父母之爱这一要求。那结合要求,看着课题,想想课文内容,你觉得1-14段的故事部分什么描写最精彩?”这一问,将所有的目光就聚集在语言描写这一焦点上。顺势我就说“那这节课我们就抓语言描写,体会父母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爱。”有人会说,这篇文章中的心理、动作、神态描写也很精彩啊,但我要说相比之下20课《学会看病》中的心理描写更精彩,动作、神态描写也只是星星之火,没有语言描写更集中。再纵观学生的作文,好多人语言描写枯燥无章法,而我借用本课对话描写精彩这一特点,教给学生语言描写的方法,这才是做到以学定教,达到了用教材教的目的。

2.重视写法训练,切实为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而考虑。

教学时,我从父母争吵时的对话中引导学生探究出了其写法上的特点,即:a提示语在对话的后面或中间; b提示语提示了人物说话时候的动作、态度和语气等细节。c每个人说的话独立成段。为了让学生学会语言描写的这种方法,我设计了小练笔环节。练笔前我用导语“饭厅里,父母还在为那首诗争吵着,想一想,他们还会争吵些什么呢?为了说服父亲,母亲会不会把巴迪一个下午的表现说给父亲听呢?父亲呢?会不会把批评巴迪的真正用意说给母亲呢?两个人争吵的最后,是互不相容,还是会握手言和呢?”提醒学生练笔要写的内容,用副板书上总结出的写法指名练笔的形式要求。这样不仅可以达到学会语言描写的方法,还让学生在写的过程中理解了“精彩极了”这样慈祥鼓励式的爱和“糟糕透了”这样严厉提醒式的爱的真正用意,使学生明白无论是精彩极了还是糟糕透了,都是父母对小巴迪的爱。

3.注重朗读指导,切实为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而着想。

无论是第1段中母亲的精彩极了,还是6-13段中父母的争吵,我都紧扣语言描写的句子,引导学生揣摩说话人的心情,神态,语气,并通过指名读、齐读、分角色读、合作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通过朗读展现说话人的样子,让听者听出说话人的声音。课堂上无论是扮演母亲的女生,还是扮演父亲的男生,都读得入情入境,有声有色。特别是当母亲的蒙泽鑫,读出了巴迪妈妈的急切、激动、着急又温柔的语气,当父亲的胡磊将父亲的严厉表现的是淋淋尽致。整节课上,还有默读、浏览、自由读、自愿读等多种形式,使孩子们都沉浸在朗朗书声中,精彩的文字里。

4.夯实基本功,切实为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筹谋。

课堂上,从课题“糟”中曹的笔顺,“极”字右边“及”部,“透”字中部的“乃”部的笔画顺序对比,让学生切实记住这三个字的写法。接着紧扣语言描写,指导朗读,交流感悟,悟出写法,并加以练习,无不为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筹谋。感悟部分3个重点句子的理解,教师也一语中肯,给以相应模式,理清学生思路,指导学生说话。最后拓展阅读的三篇文章,也是紧扣单元训练主题,以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为抓手,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悟中思考,思中成长。足见,本课的教学处处在为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而服务,时时在为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而筹划。

5.取舍得当,真正做到了长文短教。

什么是长文短教?就是针对一篇长课文,抓住最主要的部分讲清学透。《“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由故事+感悟两部分组成,故事部分抓住语言描写并学其学法,感悟部分紧扣3个难理解的关键句子,用一定的模式指导学生联系实际交流各自想法。最后升华到“小巴迪正是因为在父母两种不同方式的评价中,加上自己谨慎地把握,最后才达到了成功的彼岸。此时也真诚地祝愿每位享受父母之爱的同学,谨慎地把握自己生活中的小船,最终也走向成功。”这节课目标明确,取舍得当,真正做到了长文短教。

二、不足之处

1.拖堂时间严重,致使教师最后急躁,结果越急学生越没有反应。

2.参与学习的学生人数最初高涨,但到临下课时极速骤减,发现学生对感悟部分的课本内容不熟悉。

3.教师评价语枯燥泛味,只有 “好”“不错”“对”“坐下”等简单的语言叙述,而无其它形式的评价。

4.练笔环节展示的太少。整节课花大气力读对话,悟写法,静写话,结果只叫了一位学生交流展示,有些遗憾。

这都是因为在课堂上,部分学生没有领会老师要求只写一组或两组对话的意思,而是长篇整段地写;有因对父亲严厉之爱的真正用意体会不深,所以4分钟后的效果不佳。加上课堂时间有限,只选取了1位同学展示。这样重要过程而轻视结果的做法,是有些遗憾。

5.感悟部分由于时间紧迫,联系生活实际交流太少。

6.语言描写一般提示语在前,应向学生说明。

三、再教设想

 1.把控好时间。

要做到这一点,我认为要在研读对话中挤时间。这就需要围绕“体会到什么?读出来?从哪儿体会到的?”这种思路,选择好朗读的形式,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朗读,从而节约时间。还可以在练笔时向学生讲清“一组或两组对话”是什么概念,避免写时的长篇大论。除此之外,还可以删去感悟部分中说课后练笔的环节,以及作者作品名的拟定秘密这两大环节。

要做到这一点,我认为还可以在“感悟父母之爱”和“体会严慈之爱的价值”这一过渡上下功夫。假设学生续写争吵的练笔按照要求写得很精彩,既在形式上符合语言描写的要求,又在内容让写出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两种不同评价方式上的真正用意。教师经过展示多名学生练笔结果以后,直接引导当时小巴迪明白这些吗?后的巴迪呢?成年以后的巴迪呢?(感悟到“幸运”和“爱”)。这一过程不要任何分析,只是找到句子朗读。朗读完后交流:小巴迪能感悟到幸运和爱是因为他知道无论是“精彩极了”,还是“糟糕透了”各有优缺点,分别是什么?此时学生结合16段“一个作家……”那一句会轻松地找到答案。正因为如此,作者将这两种方式的爱比喻成“两股风”。然后承接设计后面的内容。这样处理教材,整节课就不会显得两头沉,而且还会松弛有度。从而真正达到长文短教的目的。

2.运用好评价语。

在以后的课堂上,教师要学会针对不同学生,根据不同情景,给予学生不同的合适的多样化的评价语,以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欲望。人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欲”嘛,学生有了学习的欲望,何愁其不努力不上进呢?

我知道,评价语要运用自如,进而达到白文娟,赵志祥、薛法根那样的水准,不是一蹴而就,轻而易举的事情,这需要在平时的课堂与生活中去锻炼;需要改变观念,学会用赏识的眼光看待问题。我相信,强制性地有意识地长时间坚持训练,应该会有长进。

3.训练课堂用语,扮好教师角色。

教师课堂用语尽量做到整洁干净,不拖泥带水,且不代劳学生能做的能说的一切事情,时时处处认清自己引导者的角色,分分钟钟要将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各个环节桩桩设想,都要为学生的发展而谋划。理念先行,实践必依。只有将谋求学生发展这一目标放在心尖,并始终如一地去追求,去努力,相信自己一定会桃李满天下。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反思后二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不同方式表达的爱。

2.揣摩作者是怎样通过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来表现父母之爱的,并练写一两组对话。

3.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作者是怎样通过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来表现父母之爱的。

教学难点:

1.运用作者通过语言、神态、动作描写来表现父母之爱的写法,练写一两组对话。

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法设计:朗读交流法;品味点拨总结归纳法和读写结合法。

学法设计:自读感悟、合作交流和联系生活实际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巴德·舒尔伯格写的《 精彩极了 糟糕透了 》。

师板书课题,指导写字。( “糟、极、透”

师:缺什么?(双引号,添上)因为“精彩极了”是母亲对我表扬的话语,“糟糕透了”是父亲对我批评的话语。说的话就要用上双引号。板书:母亲(表扬);父亲(批评)

师:成年后,我从这两种不同的评价方式中感悟到了爱。板书:爱

师:(课件出示单元导语)单元导语向我们提出“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体会父母之爱”这一要求。那结合要求,看着课题,想想课文内容,你觉得1-14段的故事部分什么描写最精彩?(语言)

师:那我们就抓语言描写,体会父母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爱。

二、抓住对话,感受父母之爱

1.浏览 114段,语言描写聚集在哪些段?

2.交流语言描写的句子。

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

指名读,问: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母亲怎样的心情?从哪儿感受到的?

(激动;兴奋;开心;骄傲;惊讶;欣喜/神态:眼睛亮亮地,兴奋地;语言:?两个感叹号!!;动作:搂 嚷;比喻:雨点般)

再指名,学学母亲的样子夸夸小巴迪。师评价:小巴迪听了一定非常开心!

假如你就是小巴迪,听了母亲雨点般的夸赞,心里会怎么样?(得意、骄傲、自信、飘飘然…)

师:母亲鼓励的眼神,激励的话语,温暖的拥抱,使小巴迪非常开心,高兴,但就是这首让巴迪激动不已的诗,父亲看后却引起了一场激烈的争吵。

613自然段父母争吵的对话。

课件出示613段,分角色(母亲1人,父亲1人,1人旁白)朗读,其余人听你能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师生合读。(男,女,师选上面学生读的不好的角色)

交流:

妈妈说话热情又急切,她是一种直接慈祥鼓励式的爱,父亲的爱含蓄严厉要求高。师:鲁迅说“我们一定要透过说话,表现出一个人物的情感、内心世界来”你做到了,真了不起。板书:慈祥鼓励的爱

再默读这段话,看你从提示语和段落分布上,能发现什么?

a提示语在对话的后面或中间;(因为写的是争吵,提示语没有放前面。)

b提示语提示了人物说话时候的动作、态度和语气等细节。

c每个人说的话就是一个独立的自然段。(能够突出父母各自的观点,显得文章层次特别清晰)

师:同学们能有这样的发现真让老师刮目相看!作者就是这样根据表达的需要,合理地安排段落和提示语的位置。可是,面对这样激烈的争吵,只有七八岁的小巴迪他当时很不理解,心里委屈极了。(课件出示14读,生齐读。)

师:饭厅里,父母还在为那首诗争吵着,想一想,他们还会争吵些什么呢?为了说服父亲,母亲会不会把巴迪一个下午的表现说给父亲听呢?父亲呢?会不会把批评巴迪的真正用意说给母亲呢?两个人争吵的最后,是互不相容,还是会握手言和呢?

学写对话

副板书出示练笔要求;

强调:一组对话就是指母亲一句话,父亲一句话。

学生动笔写,师巡视指导。

展评练笔:

师评后总结过渡:

师:母亲精彩极了,父亲糟糕透了这两种不同方式的评价用意,当时的小巴迪明白吗?他有的只是沮丧、伤心、难过……

几年后的巴迪呢?

成年以后的巴迪呢?(幸运、爱)

三、联系实际,体会严慈之爱的价值

1.引读:

------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

------我从心底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2.交流:

师:成年后的小巴迪能感悟到幸运和爱是因为他知道无论是“精彩极了”,还是“糟糕透了”的评价方式,各有优缺点,分别是什么?

学生联系“一个作家……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这句话说明父母之爱的优缺点。交流后相应板书:严厉提醒的爱

师:正因为如此,作者将这两种方式的爱比喻成“两股风”。

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如果不谨慎,被“精彩极了”刮倒会__________

如果不谨慎,被“糟糕透了”刮倒会__________

师:作者就是因为谨慎地把握住了这两股风,所以才(出示作者简介)

指名读完简介问:想说些什么吗?

3.总结并完善板书:

师:小巴迪正是因为在父母两种不同方式的评价中,加上自己谨慎地把握,最后才达到了成功的彼岸。(板书:谨慎、成功)此时也真诚地祝愿每位享受父母之爱的同学,谨慎地把握自己生活中的小船,最终也走向成功。

四、推荐阅读:

表现父母之爱的文章很多,有朱自清的《背影》、叶倾城的《奇迹的名字叫父亲》、史铁生《秋天的怀念》……阅读时画出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精彩的句子,并想想这样写的好处。

五、作业:

1.在本文作者看来,爱有两种表现形式。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感受吗?请写在小练笔本上。

2.背诵并抄写课文最后一段。板书设计:

“长文短教”之初探

更新理念  用教材教

           -----车宁评秦小娟老师《“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

今天,我打算从特色与亮点,问题与不足,改进意见和建议三个方面对秦小娟老师《“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进行评价。

一、特色与亮点

1.用巴德·舒尔伯格的人物简介导入,激发了学生探究其“了不起”的原因。

2.个别学生课堂表现很精彩。如第二个学生概述主要内容简洁明了;处理母亲的第一句话时,评价朗读的那个学生读得有声有色。

3.理解母爱的部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

4.秦老师上课不紧不慢,有序推进,有助于学生思考,更值得我学习。

二、问题与不足

1.尽量不要重复学生所说的话语,而且学生能干的事情,教师一定不要代劳。如:学生说的主要内容,读巴德的简介,读短文《父爱再拐弯处》等等。

2.借鉴课件等资源时最好能简单处理,如去掉“七彩课堂”字样。

3.拓展《父爱在拐弯处》这篇小短文时,处理有些仓促,应设计个主问题给学生思考交流,让学生明白教师的设计意图,父母的爱有多种表达方式。

4. 教师评价用语有点单调枯燥。

三、改进意见和建议

1.学生在找巴迪等待父亲的句子时,建议老师给个主问题:默读2-5段,想想这是怎样的等待?学生自然会找到相应的句子,说出这是焦急地等待、自豪地等待、满怀信心地等待、漫长的等待。

2.课堂小结时建议回归导语“了不起”,使整节课紧凑完整,浑然一体。

3.建议教师针对不同学生,不同情景,采用合适的多样化的评价语,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推进课堂稳步而又和谐地发展。同时课堂用语尽量简洁干净。

4.以后教学建议做到用教材教,而不要教教材。

按照秦老师处理教材的思路,我觉得这份设计用作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比较好。由作者简介“了不起”导入,让学生从文中探究其“了不起”的原因,即就是作者从小接受了两种不同评价方式的爱,并理解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爱。进而让学生知道一个人的成功,这两种爱是缺一不可的。最好再拓展《父爱在拐弯处》,让学生明白父母之爱有多种表达方式。第二课时再针对感悟部分中的一些重点句子,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进而总结课文写法,将课后小练笔放在课堂上进行。

以上是我对秦小娟老师执教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的个人看法,不妥之处请秦老师包涵,也请其他老师多多指点。愿在你我的用心切磋下,我们驾驭课堂的能力和处理教材的能力都有所提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