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情感历史 |
“小地主”是我小时候的同班同学,也还是邻居。他爸爸那时是工厂的总工程师。“有其父,必有其子”,所以小地主理所当然的也在班级学习方面“鳌头独占”。我记得三年级那会,语文老师问大家:两个兄弟长得很相似,是用“象”,还是”像”呢,他不暇思索,瞬间就把正确答案说了出来。
小地主的大名叫曾毅,全班只有他的名字是两个字,而且,使人觉得这名字取得还挺有学问的。“小地主”是因为他的家庭出身是地主,大家顺口给他取得绰号。
我和小地主虽然是邻居,但玩不到一起。那时候,“打弹弓”、“粘知了”、“弹玻璃球”、“甩四脚”等,是小孩们司空见惯的玩法。可这些玩耍,小地主根本都不看在眼里,在他的房间里,摆放有许多类似小汽车模型的玩具,更让人惊讶的是,那会,他都有一架能在院子里飞起来的直升飞机。出于眼气,或多少有点嫉恨,我和几个小伙伴趁他家打开窗户的时候,往里面扔进一堆土坷垃。
小地主的外号一直到了上高中时,大家才改口,打招呼时直呼其名:“曾毅”。他却似乎还没从“小地主”的阴影走出来,在同学面前总是寡言少语,显得诚实、淳厚。倒是每当写起“作文”来,就滔滔汩汩,冉冉不绝。因而,也屡屡得到老师的夸赞。
七四年初,小地主和我们大家一起远离家乡,来到了“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桃花园村,开始迈出了人生阶梯的第一步。
“下乡”后,小地主依然是畏首畏尾,束手束脚的模样,不合群。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是:贪好、刻意干一些露脸的事情。
那年的深秋,临村“刘凹”村一匹刚刚买回的青海“野马”跑掉了,在一望无际的麦田里肆意狂奔着。恰巧,临近傍晚时,它却想在知青场附近歇歇脚。于是乎,大家找来“打井”时拉桩用的粗绳,三十多人把这匹野马团团围住。就在大家逐渐缩小围困圈子的时候,哪曾想,这匹”野马”猛然四蹄腾空,长鬃飞扬的从绳子上方像风一样卷了过去。
“天生我才必有用”。后来小地主就把这次“捉野马”的事件,处心积虑的撰写成一篇文章投到了县广播站。不料想,“一石激起千层浪”,县上领导专门派人下到知青点采访了他,还拍了照片。据说,公社也给分管知青点的农民代表下达了旨意。“小地主”莫名其妙的成了内定的造就对象。
在小地主看来,这样使唤他,恰似“无心插柳柳成荫”,正中下怀。尤其是掏粪便更是最为露脸,也是最有价值体现的活计。其它,养猪、养鸡、打扫院子都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做为松散型的劳动方式,同样,也为小地主日后的一鸣惊人埋下了伏笔。
小地主的床头旁,时常摆放“毛选四卷”,实际上床板下藏着很多当时不能公开看的书籍。记得当有同学看到他读“资本论”时,就说三道四,说他妄想“投敌叛国”。“吃一堑,长一智”。每当大家都出工后,小地主就躲起来看书;当大家收了工,他才就又忙碌起来。
“小地主”逆转命运的机会终于来了!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原本,“小地主”痴迷妄想以推荐的形式实现自己的梦想,始料不及的是,天穹飘落一块彩云,造物主却给了他人生的第一次完美的蜕变机会,他像一只破壳而出的雏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