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教版语文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浅谈正确、流利、有感情指导朗读课文

(2019-03-14 09:57:13)
分类: 阅读学习

《人教版语文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浅谈正确、流利、有感情指导朗读课文

北安乐乡赵窑小学   杨庆杰

 

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是语文学习过程必须学会的基本技能,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习惯是语文教学有效性和学生学习有效性的不可逾越的关键。我就此总结一下我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朗读出现的问题,原因和解决解决方法。

新课程标准中对朗读的规定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其中朗读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1、用普通话,2、正确,3、流利,4、有感情。对于这四方面内容的学习方式新课标强调:“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和“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的学习方式。基于上述认识,提升学生的朗读兴趣就成了完成新课标任务的一个关键。也就是说通过提升语文朗读的兴趣,来提高学生朗读的有效性阅读 ,完成新课标规定的任务和学生语文学习的全面发展的任务。

朗读的第一个要求是普通话,普通话朗读是国家推广的要求。但在语文课文学习中普通话朗读应该是一种仪式化的朗读,仪式化的朗读提高了语文学习的圣洁性。普通话是一种国家标准,普通话的仪式化教学模式就是无意识让学生形成一种观念:语文学习的是祖国的母语,仪式化的普通话就是我国语言的标准,正规化的标准,是尊重我国语言的一个表现,让学生在内心对语文学习产生一种自豪感,形成一种自信心:我在学习中国的语言,中国语言是世界上最优美的语言。自信心和自豪感的形成是语文朗读兴趣形成的第一步,是学习语文的兴趣根本。反之没有自信心和自豪感,语文学习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我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仪式感的习惯得不到有效的养成和保持。普通话可以引导,但作为一种习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普通话的习惯得不到正规化的养成和保持,自信心和自豪感不容易形成。例如在朗读过程中坐姿习惯不端正,总是有一些小动作和小想法不时的蹦跳出来,打断朗读的效果;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对于使用普通话朗读养不成一种习惯,形成不了一个素养,读着读着就会走音变味。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端正学生朗读姿势,摆正学生朗读态度,养成基本的朗读习惯也是朗读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端正姿势基本的是脚放好,手放平 ,身体坐直,头脑放正,目不斜视。摆正态度是树立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提起兴趣 ,集中注意力。培养使用普通话的意识,养成使用普通话的习惯,形成普通话朗读的基本素养。这几项问题是语文朗读的基本素养养成的障碍,这几项解决了,语文朗读学习也就成功了一大半。

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基本技能的养成,正确朗读课文是语文朗读的基本技能。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朗读课文中遇见生字词时候就会会形成朗读障碍,这种障碍的结果直接导致朗读的磕磕绊绊,形成朗读不熟练的问题,有时候提不起学习兴趣的时候会直接造成课文学习的略过,久而久之语文学习兴趣和结果会形成双流失。形成熟练的语文朗读首先得解决生字词的问题。解决生字词分以下三步:首先课下预习课文,自学课文生字词语作为一个家庭作业共同学习解决,解决的要求一是会读,一是简单理解,在预习课文中的基本生字和词语的过程中对课文故事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其次课堂分组合作学习解决问题,合作探讨交流课文知识内容;最后在课堂上教室主导带领学生对课文生字词语进行整体和综合学习,引导学生对语文生字词语知识形成完整的系统学习。这样的学习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扫清阅读障碍,提升学生对课文的熟练程度,自然而然形成语文知识系统和完整性,完成语文知识核心素养的形成。

流利是朗读课文的基本表现形式,一篇课文读的好与坏,流利不流利是体现。一篇课文只有读的流利才会形成对语文课文的熟知和体会其中的感情。但是读课文是个长时间和枯燥的事情。很多的学生对读课文不能坚持下来,不能做到从一而终,始终如一。所以坚持读熟练课文是最难的一个环节。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带有问题的朗读课文是提升学生朗读兴趣的最好的一个方法。带有问题式,以一种探究的方式吸引学生去自主朗读课文,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让学生自己走进语文课文的朗读中,自己想去,自己乐去读课文,让他们在读课文中自己寻找到收获,寻找到真谛,发挥好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一教育理念,告别机械式的死记硬背,以问题兴趣为牵引来带动学生的语文学习。

上述问题有一个死结是兴趣从哪里来,那就是新课标最后一个要求:有感情。感情从哪里来?我认为可以分为大感情和小感情。大感情是自信心和自豪感,上边已说,现不重复。现在说的小感情,小感情来自于课文,来自于课文中与学生心灵深处重叠的感情,让课文与学生的情感产生碰撞,产生共鸣。让学生不由自主自己去读课文,自己去熟悉课文寻找答案,而老师只需要从旁进行引导,自然而然就会把语文课文读熟练。

语文教学和学习,以上朗读四点是学生绕不开的环节。完成以上四点,语文教学和学习的有效性就会得到很大的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自信心和自豪感就会充分的树立,语文教学也就成功了一大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