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大问题教学模式研究》开题报告——延职附小折艳芳市级规划课题
(2017-11-01 09:00:33)
标签:
开题报告 |
分类: 课题资料 |
尊敬的各级领导、专家、老师们:
一、课题选题的意义
西方学者德加默曾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提问得好即教得好。”巴尔扎克曾经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苏霍姆林斯基也强调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使学生“面临问题”。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由此可见,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探究的开端。有了问题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意识,思维才开始活跃。然而平时我们习惯在问题的指向性和精确性上下功夫,课堂上经常会出现问题繁、杂、碎,和 “一问到底”的现象,很少给学生创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机会,即使提供了也没有对学生所提的问题真正落实,仍然按照预设方案进行。“不问”而“问”的研究还很少。同时,由于问题设计缺乏整体的架构与布局,教师的着眼点更多局限在知识的分解上,因此,课堂呈现的问题依然是“花费较短时间的即时思考型问题”,即便在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以学定教”、“先教后学”理念引领下的课堂,问题繁、杂、小、碎的现象依然没有改变,“教”与“学” 不太和谐,甚至严重脱离,学生是学习的工具、是盛装知识的容器的角色始终未从根本上得到转变!这已成为数学教育的一种“痼疾”。带着这些困惑,我们开展了深入学习,在新课标提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黄爱华老师倡导的 “大问题教学”,吴正宪老师常说的“我们应让学生学理解的数学,学想明白的数学” 等理念的启发下,我们决定对”大问题”教学模式的掌握与应用做进一步的研究。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三、研究的目的
1.通过课题研究,达到转变教师观念、培养教师的课堂提问的智慧,做到问在疑处,点在惑时,提升教师生命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通过调查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探索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问的艺术,形成一套有效提问的设计方法、技巧及教学策略和模式。
4.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打造学科教学特色,形成成果材料,为成果的推广提供范例。
四、研究的内容
1.了解什么是“大问题”?
通过本课题研究让我们更进一步了解我们头脑中的“大问题”是什么样的,从而使得我们能对“大问题”这个核心概念的界定更清晰、更准确、更符合实际,并能为之找到更为合理贴切的新命名。
2.如何设计“大问题”?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够探索出有关“大问题”设计的相关问题,比如说:“大问题”设计应该基于什么样的理念、在提出“大问题”的时候一般有哪些基本技术路径,怎样用最少的问题概括出最多的内容,一节课上有多少个“大问题”较为合适,“大问题”设计的原则或者说方法有哪些,“大问题”从哪来,“大问题”有哪些类型,怎样表述才能使我们的问题更贴近学生的思维等等。
3.探究以“大问题”为导向的小学数学课堂的基本教学模式是什么样的?
4.基于“大问题”教学模式展开过程中有哪些基本的路线?
五、研究的方法
1.资料文献法。通过多种渠道获取课题研究的有关信息,搜集有关“大问题”教学的相关资料,进行归纳、整理与分析,从中筛选出适合“大问题”构建的具体内容。
2.案例研究法。通过重点构建6-8个“大问题构建”的成功范例,分析整理,并以此为基础,分析提炼“大问题”构建的类型、基本形态、实施策略,以及与“大问题”相对应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新的结构。
3.行动研究法。在实验的过程中,按计划开展“大问题”构建的各项实践研究活动,通过调查、座谈和观察,对随时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地修改、补充。使研究更具适切性。
4.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进程中进一步加强反思,用现代教育理论总结经验,形成规律,提高策略的效度。
六、研究对象
小学阶段所有数学课堂教学学生。
七、课题阶段研究计划
1.(2017年05月——2017年07月):通过专题资料学习研讨,明确研究的基本方向,研究的重点和研究的途径,组织研究力量,组建课题组,制定课题方案,落实人员分工,制订课题方案。设计申报、完成评审书、争取立项。教师深入学习课题方案,查阅信息资料,并进行课题相关内容的学习、培训。
附: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小学课题组组织机构
一、主持人:
折艳芳:负责课题组全盘工作
二、成员
齐淑霞:负责课题研究指导、课堂教学指导工作;
刘丕斌:负责课题研究工作进展、会议召集、阶段总结、考核工作;
白县萍:负责课题组课堂教学活动、活动照片的收集与整理工作;
张茂伟:负责课题组课堂教学活动、活动照片的收集与整理、资料汇编工作;
王
淮文利:负责课题组课堂教学活动、活动简报制作;
刘慧芳:负责课题组课堂教学活动、活动简报制作。
2.
附:
2017年6月,接延安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通知,我校数学组折艳芳老师申报的课题《小学数学大问题教学模式实施策略》经延安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组织专家评审,被列入延安市基础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课题,在欣喜的同时,课题组所有研究人员决心尽快确定具体的实施方案,组织开题。经过一个月的深思熟虑,现将阶段实验工作安排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
二、本学期各实验教师要坚持每周进行自学,摘抄、学习与课题相关的理论知识、教学实录、教学设计、案例、反思等,不断提高理论水平,指导自己的实验研究活动,两周进行一次讨论,即通过学习、实验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在课题组会议上共同探讨。
三、做好阶段实验的过程操作:
各实验教师于开学初制定自己的阶段实验计划,并根据每月的操作要求,用于课堂教学中,每月进行一次汇报总结,检查自己本月的计划是否按要求实施,完成的效果如何,并将得失总结后在课题组会议上交流探讨,以便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四、开展好研讨汇报活动:
本学期课题组要在研究的基础上分阶段面向全体教师做研讨汇报课。 10月份王飞老师做研讨课一节,11月份张茂伟、刘慧芳各做研讨课一节。各实验教师在研究过程中认真总结,要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在研讨汇报课上要有所体现。聘请教研室专家来校举行一次课题研讨指导会。
五、做好实验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
本学期各实验教师要通过自己的学习研究,搜集整理相关资料,认真总结出本学期实验初步成果,撰写课题研究论文、教学设计、案例、反思和实验总结,为下一学期更深层次地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附:
延职附小数学课题组研究活动安排表
月份 |
活 |
负责人 |
2017.9 |
1.课题开题,学习课题研究意义、方法; |
折艳芳 |
2.自学黄爱华“大问题”教学案例、理论知识。 |
各成员 |
|
2017.10 |
1.完成课题第一阶段研讨课,邀请专家指导; |
王飞 |
2.完成课题研究问卷调查; |
白县萍 |
|
3..各成员搜集、学习并上传与课题相关资料、活动简报;http://blog.sina.com.cn/u/5438212546 |
淮文利 |
|
2017.11 |
1.观看黄爱华“大问题教学”视频; |
折艳芳 |
2.完成课题第二阶段研讨课,邀请专家指导; |
张茂伟 刘慧芳 |
|
2017.12 |
1.进行第二阶段课题专题研讨活动,总结阶段研究成果; |
刘丕斌 |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论文、教学设计; |
各成员 |
|
2018.1 |
邀请专家进行理论、实践研究工作指导。 |
齐淑霞 |
3.(2018年3月——2018年6月):全面达到方案制定的实验目标,做好各种资料的收集、整理,总结课题成果,拟定实验报告、论文,开展结题专家咨询,撰写结题报告。申请进行课题成果的鉴定。
成果形式:
1.优秀教学案例;
2.优秀教学录像课、课堂教学纪实;
3.论文(体会、随笔、教学反思等);
4.课题实验小结、经验材料汇编。
5.课题研究报告。
七、课题完成的可行性分析与保障
1.
本课题研究理论假设合理,目标内容清晰,实施的可操作性较强,阶段实施过程与目标都很明确,完成课题的可行性有充分保障。同时我校一贯重视教科研工作,倡导“科研兴校,科研立校”的新理念,能保证课题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推进。
2.人员结构:我们本次研究的课题是依据国家规划课题《课堂教学模式的调查研究及改进》确定的子课题《小学数学教师对“大问题”课堂模式的掌握与应用课例的研究》,研究者有一定的教科研水平,学历水平全部达到本科,由我校教导副主任担任课题组组长,教研室高级职称专家、我校副校长、办公室主任、教研组长、年级组长、青年教学骨干等一线教师多人参加。这些教师曾多次负责或参与省、市规划课题研究,有相当成熟的非常丰富的课题研究经验。有多年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乐于和善于进行理论总结,曾有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和研究成果出版,近几年又多次参加教育教学等培训,有能力完成本课题的研究。同时为此专题已潜心研究了很长时间,积累了大量有关材料,能够比较准确地、全方位地把握该课题的研究方向,使本课题的研究有了很好的理论基石。近三年主持或参与省级规划课题研究,都已顺利结题,加之我校有科学规范的学校课题研究管理机制,为本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证。
4.课题的选取,结合了当前的教育教学形势,旨在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可行性强。课题研究对教师自身的成长也是一个很好的契机。所以将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充分的教育经费展开本课题的研究,支撑学校校本课程的建设。
各位领导、专家、老师们,本课题研究得到了市教研室和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在人力、物力和经费上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充分保障,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有信心、有决心完成本课题的研究任务。
谢谢!
2017年9月5日